浅析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terw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民法学界对于合同解除制度讨论十分丰富,但并未立法明确赋予违约方解除权。以新宇公司诉冯玉梅案为例,违约方主动解除合同的现象已经确实存在,笔者在诸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认为赋予违约方合同解除权,一方面可以鼓励违约方积极赔偿或补偿,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对让难以履行的合同成为双方的束缚,恳请各位多多指正。
  关键词:合同解除权;违约方;赔偿损失
  一、前言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解除作为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方式之一,主要有三种解除途径,即合意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合同法》第94条针对法定解除规定了法定的情形,但对于行使法定解除权的主体并未释明,简单地采“当事人”作为合同法定解除的主体。合同解除权的性质是形成权,并且只有在约定或法定情形出现时才能行使。合同解除作为违约的补救手段,就其本来的功能而言,在于非违约方“合同义务的解放”,由此派生的功能尚包括非违约方交易自由的回复及违约方合同利益的剥夺。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以清华大学法学院的蔡睿学者为例,其认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在我国《合同法》条文上无所依归,在功能上亦无创设之必要。公报案例的裁判要旨,体现了裁判者追求个案正义的良好愿望,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裁判者大胆从事法律之续造工作,其勇气可嘉,值得赞许。然而,从法律續造的路径来看,有舍近求远之嫌,从法律续造的结论来看,也难谓妥当。作为违约方解除权理论基础的效率违约理论,虽有合理成分,但其自身也存在重大缺陷,且与我国民事立法的价值取向和制度设置不相容,因此不足为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应得到严格履行的观念尚未进一步深入人心。现实经济生活之中,肆意 毁约、赖账现象仍未绝迹,在此背景下,立法和司法应正确发挥法律的引导功能,严格维护合同的拘束力。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这一“制度创新”有违合同严守原则,它是吞噬合同拘束力的“魔鬼”,而非倡导合同自由的“精灵”,我国民法典不应吸收这一规则,而应予以明确摒弃。笔者认为其过分夸大了合同严守原则的内涵,无论是合同严守还是合同自由,其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促成合同的履行并实现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如若一味地摒弃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的适用,将会使得合同的约束力无限蔓延,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界限。
  部分学者认为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是具有合理性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学者杨卓黎认为对于违约方可否解除合同,从最朴素的契约道德观念出发,可能会得到否定的答案。毕竟,如果法律对于违约行为没有作出一定的限制,违约方就可以肆意解除合同,合同当事人将失去足够的动机去履行合同,这直接威胁到契约所存在的信赖根基,因此违约方不能解除合同一直被当做一种天然的正义。 但其仍然从合同本身的不完备性、合同严守原则的逐渐缓和、合同的解除并不免除合同次给付义务和符合减损规则的要求等四个方面细致阐述了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存在的合理性。笔者认为该学者的论述较为全面,但是对于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侧重点在于如何去解释,或者说如何为违约方提起合同解除权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寻求合理的解释,并没有正面肯定该原则存在的合理性。
  三、国内司法案例
  (一)案情概述
  以X公司诉Y个人案为例,X公司将其商场内的独立商铺卖与Y,双方订立了买卖合同并已交付,但尚未办理过户登记。之后,X公司将该商场租给其他公司经营,在短短三年时间中两次停业整顿,引起广大商户不满,商户和公司都不能有效营利。X公司认为经营方式错误,欲将独立商铺式经营改变为统一经营。在150户商铺中,148户已经与其解除合同,只有Y与另外一人不同意解除合同而要求继续履行。X公司愿意向Y提供充分赔偿以解除合同,而Y则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法院认为,新宇公司不履行合同是违约方,但在履行费用过高时,法律不能支持实际履行。因此,法院允许X公司在支付充分赔偿的前提下解除合同。
  (二)案情分析
  该案中法院创造性地支持了违约方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但该判例并未得到各级法院的认可,并在学术界引发了不小的争论,那么违约方是否具有合同解除权?违约方合同解除权是否是对“合同严守原则”的突破?笔者将在下文中展开详细的论证。
  (三)研究结论
  在合同法意义上对于行为进行一种客观性的评价,并不是所有的违约行为都是具有过错的或者说不道德的。在实践中,合同的履行情况很有可能会超过合同拟定时所考虑的若干情形,也即双方当事人无法在合同缔约的过程中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都纳入到合同的内容中来,当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可能会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继续履行该合同,此时并不能将过错完全规则于违约方,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提出合同解除权是合同双方本应享有的权利,因为违约只是在合同法意义上对于行为进行一种客观性的评价,该评价不能简单地延展到对于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进行评价。
  除合同的履行并没有解除违约责任的承担,总体上,双方的损失均能得到补偿。违约方在始终需要承担违约赔偿责任的前提下,仍然不惜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向法院寻求解除合同,原因在于如若不解除合同将会带来合同当事人更大的损失,使得合同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获的利益严重失衡,一方获得利益巨大,一方遭受巨大损失,因此笔者认为,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恰恰是将难以继续履行的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控制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符合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因此应当予以支持。
  将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予以支持可能会带来违约方“机会主义”的弊端,我们更应该将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明确下来,制定具体的适用规则。反对适用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多数学者认为,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往往会滋生违约方的机会解除,从而损害守约方的合法利益,但笔者认为,机会解除滋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违约方合同解除的不合理,而是在于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不确定。因为在现有的法律规定中,没有任何关于违约方提起合同解除权的正面规定,法官在审理过程中也只是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来适用,这就会导致其适用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因此,只有正面规定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给与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一个明确的指引,才能够杜绝违约方的机会解除。
  实际上违约和合同解除是两个独立的行为,一方因为其他事由无法继续履行合同,仅仅因为前面的履行行为存在违约就丧失了解除合同的权利?笔者认为,现在学术界对于该议题的研究,多半将违约和合同解除捆绑在了一起,认为违约方是基于该违约事由提起的合同解除权,在实际上是两者很有可能是基于不同的事实,因此对于合同的解除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
  五、结语
  对于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十分丰硕,学术观点也比较成熟,笔者在阅读有限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感悟和思考,可能论证和表达略显稚嫩,也缺乏有力的论据予以支撑,如有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蔡睿.吸收还是摒弃:违约方合同解除权之反思——基于相关裁判案例的实证研究[J].现代法学,2019,41(03):152-168.
  [2]杨卓黎.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研究——以解释论为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46(03):86-92.
  [3]孙良国.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及其界限[J].当代法学,2016,30(05):46-58.
  [4]韩世远.合同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481.
  作者简介:
  夏雪松(1996—),男,安徽宣城人,成都市双流区四川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推动了电气工程的全面智能发展。其中的自动化低压电气,应用愈发广泛。继电器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气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保护电路的正常运行、调节电路的状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已经对继电器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压工作效率的增长,务必要对继电器创新[1]。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
期刊
摘要:现如今,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行政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在具体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比如说混乱的管理法、松懈的鉴定法、业余的管理水平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较低的业务能力。想杜绝这些问题,必须要详细分析行政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行政档案管理;保密工作;方法  引言  行政档案是“真金白银”,行政档案事业是关乎千秋的伟业。行政档案管理部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信息保护不足和使用不当给个人财产及人身安全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个人信息保护和合规利用成为当前个人信息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个人信息的含义和保护现状出发,结合域外保护的经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引起进一步研究,真正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使用的平衡。  关键词: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知情同意;风险评估  如今是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生成、分析与共享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工作不断深入,流通中硬币投放不断增加,一些犯罪分子开始将制售假币的重点由纸币转向硬币,假硬币案件呈直线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加强硬币反假工作,净化人民币流通环境,维护国家货币信誉,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人民银行面前一道严峻课题。  关键词:假硬币;现状;建议  一、假硬币流通现状  (一)进入流通领域比较容易。由于硬币防伪措施主要是信赖其铸造工艺,科技含量较低,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媒体正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而网络语境具有虚拟性、多重主体性和无中心性等特点,加之我国正处于改革关键期和矛盾突发期,导致众多不和谐的网络舆情层出不穷、欲禁难止。大多数政府机构在遭遇舆论围攻时,选择传统的舆论危机处理方法和手段,不得其法,使舆情失控,导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本文就政府机构网络舆情引导和危机处理工作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伦
期刊
摘要:“居住权”写入《民法典》物权编用益物权分编是我国物权法体系的一个进步,是物权法定原则下物权类型的一种丰富。而“居住权”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是近来才有,长期以来实践中有着各种形式和为各种目的而设立的“居住权”,法官也在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背景下进行裁判。从居住权的发展来看,其也经历了从罗马法到现代各国法律不同内涵的演变过程。我国之前也进行过“居住权”“入法”的工作,但当时实际并不成熟。实际上,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团员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团员青年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要紧紧抓住服务企业中心、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工作主线,不断创建和创新共青团品牌工作。  关键词:共青团;品牌;团员青年  创建共青团品牌工作是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也是活跃基层团组织的有效手段,更是凝聚广大团员青年的主要抓手。多年来,新钢公司团委围绕“引领
期刊
摘要:随着数码摄影器材的普及和数码技术的智能化、人性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摄影人在拍摄照片后,为使照片体现出更好艺术效果和自我表达,会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后期处理离不开摄影和制作的相关知识,本文对数码摄影后期处理必须具备的技能、知识和素养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数码照片;后期处理;技能;知识;素养  随着数码摄影器材的普及,数码摄影与人们生活已密不可分。无论是最为常见的家庭拍摄群体,或是摄影爱好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记者,要善于在采访时,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以提高宣传报道的价值,特别是一名外宣记者更应该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及时准确的采访报道出去,把当地的好的做法,好的典型实事求是的宣传报道好,那么怎么才能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并成功的宣传报道呢?那么就需要记者有敏锐的新闻敏感性,善于捕捉新闻的独特性,从而提高新闻的上稿量。  关键词:记者;敏感性  一、掌握国家的政策,报道当地执行情况  广播
期刊
摘要:媒体行业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社会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本篇文章就电视民生新闻的融媒传播策略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在民生新闻的融媒传播特点与难点上进行了简单分析,如时效性和互动性特点,内容新意不足和传播平台待完善等难点。随后阐述了新闻融媒传播的具体对策,包括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新闻内容、建设融媒传播平台和构建融媒传播队伍,希望能对有关人士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