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凡是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能反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能陶冶学生情操的一切要素,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谈几点切身体会。
  
  一、思想品德课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1 是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教材,丰富和拓展教材的需要。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然而教材内容往往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需要教师不断补充、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样做既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对党的热爱之情,又加深了学生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深刻认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 是对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教育的需要。
  河南省中考改革要求中考应体现河南地方特色,这就需要因时因地开展省情乡情教学,从本省本地实际出发开发课程资源。例如在讲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时,笔者请同学们思考河南的特点和优势,最后综合学生的思考归纳出“中”、“通”、“古”、“丰”、“红”五字:“中”即河南地处中原,连接南北,承东启西,具有区位优势;“通”即河南是交通枢纽,交通发达;“古”即河南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丰”即河南物产丰富,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农产品资源丰富;“红”即河南有许多革命根据地,如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等。这样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深了学生对河南省情的了解,使他们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更加热爱家乡。
  
  3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看报纸、上网、实地调查等手段搜集资料。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活动能力。
  
  二、如何有效地开发思想品德校外课程资源
  
  1 开发校外课程资源要有明确的目的。
  校外课程资源,应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最终目的。校外课程资源多种多样,我们应开发那些有利于开展教学,有利于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校外课程资源。这是开发思想品德校外课程资源的重要标准。
  
  2 开发校外课程资源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河南地域辽阔,各地情况不同,故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应因地制宜。如,笔者所在学校紧临黄河,距离小浪底水利枢纽较近,因此我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小浪底水利枢纽,同时组织学生调查其周围的环境,加深同学们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3 开发校外课程资源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如,在学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让他们通过所见、所闻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本县的巨大变化:如县城南部开发、桂花大道改造、省级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等使孟津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样学习,学生们感到真实亲切,都乐于参与,能积极主动进行调查。
  
  三、如何有效利用思想品德校外课程资源
  
  1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探讨,最后得出正确的认识或结论。
  如在讲我国资源状况时,我组织学生通过报纸和网络搜集到我国煤、石油、水等资源的总量在世界所处的位次,再列出这些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所处的位次,并列举近期我国这些资源价格的调整情况,把这些数据制成表格,要求学生阅读表格并思考:①今后我国煤价、水价、油价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②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中学生该怎么做?因为煤价、水价等与学生家庭日常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对相关材料很感兴趣,发言非常积极。
  
  2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把分析整理过的资料制成图表,让全体同学共享。
  如笔者动员学生把“十一五”期间家庭和家乡出现的变化绘制成图表,并让学生根据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得出结论,最后将这些成果张贴在教室墙壁上,展示自己的成果。把学生自己搜集的校外课程资源引用到课堂中去,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校外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开发校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本地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使校外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我相信,合理地开发和运用校外课程资源一定能够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更加生动、活泼。
其他文献
在江苏新高考模式下,思想政治课已经不再纳入高考的总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大大减弱,作业的布置更是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应该有所讲究,适当地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思想政治课作业布置的三点讲究  1.作业布置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课的作业布置无非让学生知道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递增,这种事件尤其是在农村呈频频上演趋势。本文重点考察了当前我国农民平等环境使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环境请求权的缺失及
一、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必要性  学生智能的差异要求课堂教学的多元性。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进行个别化和个性化教育,使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例如,学生学习了等高线之后,作业里有一道题要求学生根据等高线图画一幅地形剖面图。在学生画完图之后,我要求他们说出画图的步骤,有的学生虽然画得不好,但他能流利地用语言表达出画此图的步骤,我就此表扬了他们。实践证明,帮助学生减少失败的好办法就是
高效复习始终伴随着高考而存在,是一个既古老又永恒的话题,是每一位优秀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笔者对如何进行高效复习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尝试:
关于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赔偿责任的性质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大致形成了三种学说:民事责任说、行政责任说、国家赔偿责任说。《民法通则》和《国家赔偿法》处于同一位阶,依据新
为了探讨风速的随机性对桥上行车安全可靠性的影响,首先通过CFD数值模拟获得了桥上车辆的气动力系数;基于提出的移动点脉动风速谱,随机生成移动车辆的脉动风速;基于风-车-桥
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应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要适应这种新要求,提高历史学习效率,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科学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改探索,谈谈常见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一、图表学习法  图表学习法,即通过由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的图表,使知识形成结构、体
考察和分析“越A越B”格式的语义关系:该格式中的“越”是有关联作用的比较级程度副词,具有标示量变、形成倚变的语义功能。“越A”和“越B”之间存在倚变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条件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育”也改为了“体育与健康教育”,把学校体育的功能明确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倾注了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