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i0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懂得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辨析诗歌中运用的典故和比喻的手法,体会其深刻内涵和独特作用。
  4.从“忧”字入手,把握诗歌情感特征,体会曹操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辨析诗歌中运用的典故和比喻的手法,,体会其深刻内涵和独特作用。
  教学难点:
  从“忧”字入手,把握诗歌情感特征,体会曹操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方法:
  1.朗讀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读者刻画出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就如电视剧主题曲所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我想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曹操?
  二、知人论世
  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和重要诗人。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三、诵读感知,读出“忧”情
  1.请同学朗读,然后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朗读方法,即二二节拍,声音洪亮,把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2.全班齐读,,注意找找本文的诗眼
  3.结合书下注释,以自由朗读的形式再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了解诗意。
  四、自主探究,“忧”何及如何写“忧”
  1.那么你们找到本文的诗眼了吗?(“忧”)
  你是怎么看出本文的诗眼是“忧”的呢?(全文出现了三个“忧”)
  2.好,知道了诗眼后,我们就知道整首诗歌就是围绕着“忧”字而展开的,那么诗人到底在忧些什么呢?我们就一起从文本中找,先来看看前面两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你觉得这几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之间可以讨论一下。点名起来回答(翻译)。
  在对酒当歌的欢宴时刻,感到人生犹如易晞的朝露转眼即过,逝去的年华苦于太多。言外之意是余年渐少功业无成。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自己年纪已高,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作者一边喝酒一边唱歌,那么歌声是怎么样的呢?文中怎么形容?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这是由于四言诗句的要求和叶韵的缘故才这样写,形容歌声的激跃。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这四句是说:歌声这样的激跃慷慨,是因为有隐衷在心底深埋。用什么来驱烦解忧?只好借酒浇愁。
  喝酒真的能解“忧”吗?(借酒浇愁愁更愁)饮酒只能解一时之忧,不能解决人生的痛苦。
  那喝酒既然不能解决忧愁,那什么才能解作者的忧?我们继续往下看。
  3.诗歌主旨归纳
  教师引导:我们在前面就曹操的“忧思”作了充分的解读,是否可以因此认定此诗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
  有人说,诗歌开头乍读起来似乎感情消沉了些,其实不然。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功立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但是,这种苦闷和感慨,也只有对事业和理想执着追求的人,只有对不满现实而又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人,才可能产生。它绝不同于没落阶层的颓废和感伤。因此,诗人的苦闷与感慨,正是英雄人物的苦闷与感慨,是烈士的一种悲心,是壮士的一种隐忧,自有它的积极意义所在。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次朗读一遍《短歌行》。
  《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是对如何招揽天下贤士的“忧”。
  五、拓展延伸
  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拓展,《龟虽寿》这首诗我们学过没有?有的话也应该是在课外读过。我们简单地来分析一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是千古名句,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当益壮的精神,不但靠天,还靠自己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通过我们之前学过的《观沧海》,还有本课所学的《短歌行》以及这首《龟虽寿》,我们都可以了解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有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那么同学们在学了这首诗歌之后,也要学习曹操这样的精神,把这种精神带到你们的学习当中去,在这三年内,好好拼搏,为了你们的近期目标高考以及你们的未来打好基础。
  六、作业
  1、背诵《短歌行》,默写在语文作业纸上。
  2、以下两题,任选做一题:
  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作文《我心中的曹操》,要求500字,体裁不限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以宋词为主,《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词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揣摩文中所举事例,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字鉴赏;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严谨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文艺评论的兴趣,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期刊
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正处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期,拥有良好的学习思考能力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益智器具是通过展开一些益智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考能力、增长智慧的一种工具。常见的益智器具可分为巧推类、巧算类、巧拼类、巧解类、巧放类和巧组类等类别。  本文主要就巧解类器具对思维训练跟大家进行探讨。  一、巧解类器具的操作  捆仙繩、兄弟连、M扣、九
期刊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者在文中不但运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
期刊
一、有序原理概述  系统科学的“有序”是指信息量或组织化程度走向增加。在课堂教学系统中,讲清楚、学明白的过程为有序,讲授不清,迷惑不解的过程则为无序;而思维条理化,灵活变通,引申多向思维的过程为有序。  在系统学当中,系统走向有序的首要条件就是开放,一个开放的系统,一定会表现出系统与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这样的系统最终也会趋于有序[2]。  在运用有序原理指导地理教学设计时,地理
期刊
用尺規作角教学设计
期刊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抓住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的所见、所闻、所思,倾诉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涌上心头的万千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全诗共有4个小节,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中。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5个生字。  2.抓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
期刊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人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作为特殊的教育群体—聋生,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出现抑郁、焦虑、嫉妒、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如果不重视聋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着聋生自身的健康发展,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扰,甚至给社会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聋生的心理变化,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健康心理。  一、聋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分析
期刊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第60页例1 、例2)。  【教学目标】  1、明白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激发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