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名理由
沪港通这种创新模式通过一个双向的、全方位的、封闭运行的、可扩容的、风险可控的市场开放架构,把“世界带到中国家门口”。它的价值在于“试验田”的作用,成为一枚以开放倒逼改革的棋子。
启动两个多月来,从最初一个月的成交量低迷到新年过后的成交量活跃,再到最近资金买入额扩大,显示出外界对于沪港通的关注力度正持续升温。
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在亚洲金融论坛上透露,截至1月16日,沪港通开通两个月来,沪股通累计交易2161亿元,日均成交54亿元,港股通累计使用339亿元,日均成交9亿元。
沪港通,也被称为是一趟往返于沪港两地资本市场上的双向列车。
它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其中,沪股通是指香港投资者委托香港经纪商,经由联交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上交所进行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上交所上市的股票;港股通是指内地投资者委托内地证券公司,经由上交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联交所进行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联交所上市的股票。
开通两个多月以来,让这趟列车的筑路者最欣慰的,莫过于它所表现出的平稳和安全了。黄红元说:“沪港通的设计、安排应该算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从运行方面来看,运行平稳,都没有出现什么意外,这说明沪港通这座连接内地市场的桥梁是结实的。”
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此前一直被媒体热议的“北温南冷”现象,也已有所改变。上交所一位媒体联络员告诉记者,元旦后,一个新变化是南下资金逐步放大。“元旦前,日均资金流入约为3.7亿元,但是元旦后,日均资金流入达到7.6亿元,增长了一倍。”
据这位媒体联络员介绍,港股通投资者开户数量也在持续上升。在沪港通开通时,前三个月开户数38万,但是元旦后半个月内,新增开户就达到了12万户,目前总开户数已经超过50万户。
“这都表明,南向交易以及参与热情正在逐渐升温,内地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关注香港市场。”上述媒体联络员说。
打开封闭市场
事实上,早在2009年国务院19号文件就提出,适时推出国际板,引入国际股票,但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
去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将着重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中扩大服务业包括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重要方面。他并称此后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同时将在与国际市场更深度的融合中,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同一天,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对外宣布,将在6个月内推出“沪港通”试点。
有分析认为,沪港通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
中国虽然推动市场经济已有很多年,但国内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如何逐步开放,同时保持市场的稳定,始终是决策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由于中国与国际市场在制度法规与交易体制上尚有重大差别,大规模的“请进来”在中短期内可能还不能完全实现;而允许国内资本大举出境也会带来重大的政策与监管忧虑,因与国际市场长期隔离而缺乏了解的国内资本也很难有迅速“走出去”的动力与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