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山酸性废水中和渣物性分析及浸出特性研究

来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处理某矿山酸性废水后得到的有价元素种类多、含量低的难处理中和渣进行XRF、XRD、激光粒度检测、SEM-EDS等技术分析,并对中和渣进行了硫酸浸出性研究,对浸出渣进行了浸出毒性探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和渣所含主要元素为Ca(40.67%)、Fe(5.79%)、Cu(2.43%)、Zn(0.13%)、Ni(0.056%)、As(0.009%);渣中主要为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硅酸盐和砷酸盐等物质混合物,主要物相为CaSO4、Ca6Fe2
其他文献
矿产资源有可再生与不可再生之分,其中不可再生矿产资源因为储量有限,必然会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由于不可再生矿产资源多为重要矿产资源,对国防、社会发展、民生影响重大,因
期刊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三维锂电解槽电热场仿真模型,考察了电解槽结构参数对电热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缩短阴阳极间距(ACD),增加阳极半径(Ar)、阴极厚度(Ct)及阴极高度(Ch)均可以在保持能量平衡的前提下提高电解槽的电流强度。对上述参数进行无量纲化研究,得到了方程:CI=30000×(ACD/40)^(-0.24519)×(Ar/150)0.79291×(Ct/225)0.09835×(Ch/700)0.37953,对于
拜耳法铝酸钠溶液中的有机物将影响氧化铝产品质量、生产顺行,而如何经济、高效地对拜耳法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进行脱除至今仍是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综述了拜耳法铝酸钠中有机物的来源、积累、危害及其脱除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工艺简单、清洁环保的化学氧化技术用于拜耳法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脱除的研究现状,并对光—化学催化氧化技术在铝酸钠溶液中有机物的脱除进行了展望。
探索了超声波作用对铜氨硫代硫酸钠浸金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浸出时间、温度、超声波功率、pH和氨水浓度条件下,浸金体系内硫代硫酸根离子浓度以及Cu(NH3)42+络合离子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使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稳定性有所降低,一定条件下可显著促进硫代硫酸根离子和Cu(NH3)42+络合离子浓度的降低。金矿石浸出试验表明,当Na2S
针对V2O5含量16.3%、Mo含量2.02%的HDS渣开展综合回收利用钒、钼的研究。结果表明,优选试验条件为:350℃脱油1h,HDS渣粒度-212μm百分含量≥96%,750℃脱碳脱硫2h,碳酸钠添加量与钒钼含量的摩尔比为1.2,800℃焙烧2h,浸出液固比2∶1,浸出温度40℃,浸出时间30min。钒浸出率为94.76%,钼浸出率为96.93%。结果可为含钒废催化剂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采用水冷铜坩埚磁悬浮熔炼—铜模负压吸铸法制备了Fe-15Mn-5Si-xCr-0.2C(质量百分数)非晶复合材料,通过XRD表征试样的微观组织,采用单边缺口试样测量了整个试样体系的缺口韧性,由SEM分析了试样断后的形貌。结果表明:合金体系在形变过程中诱导产生马氏体相变,由TRIP效应对基体韧塑化。Fe-15Mn-5Si-15Cr-0.2C试样的断裂韧性和断裂能分别达到(108.466±5)MPa·m1/2和600.25kJ/m2,且断口呈现大量等轴韧窝和脉络纹花
遵义某氧化铝厂使用高硫、高碳铝土矿,采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系统中铝酸钠溶液成分复杂,物料黑而黏稠,对生产过程影响明显,造成氧化铝产品铁含量升高、粒度周期性爆发细化、设备腐蚀、循环效率大幅下降、能耗明显升高等一系列问题。在铝土矿含硫量不超过0.3%的情况下,在高温溶出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硝酸钠氧化低价硫,可保证氧化铝产品铁含量满足一级品要求,生产能稳定运行,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对设备的腐蚀。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针对进入流程中的低价硫和有机物,氧气湿法深度氧化脱硫脱碳技术不仅可以氧化系统中的低价硫,同时可实现对有机
废弃液晶面板(LCD)中铟的回收是缓解铟资源供求矛盾、消除废弃LCD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以废弃LCD中有机材料的热解产物为还原剂,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回收废弃LCD玻璃基板中的铟。利用氮气热解处理废弃LCD中的有机组分,并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参数优化,优化条件下(温度350℃、升温速率2℃/min、N2流速0.36L/min)热解炭产率可达28.68%;将热解炭作为还原剂回收玻璃基板中的铟,较优条件(温度935℃,压力1Pa,碳添加量40%,反应时间0.5h)下铟转化率可达99.63%。将“废渣”转化为
以六亚甲基亚胺为模板剂,采用动态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柱状晶紧密堆砌形貌的丝光沸石。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r2O3、MgO以及ZnO改性丝光沸石,并对其催化1-甲萘与均三甲苯的异构化-烷基转移耦合反应性能进行对比研究。采用XRD、N2吸附-脱附、SEM和NH3-TPD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酸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颗粒形丝光沸石相比,丝光沸石柱状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介孔孔容,酸强度相近而酸密度下降。在1-甲萘与均三
用不同K+浓度的铝酸钠溶液进行了含钾铝土矿的拜耳法溶出试验和溶液脱硅试验。结果表明,在30.19~301.94g/L内,溶液中K+浓度的变化对氧化铝溶出率和溶出赤泥N/S的影响较小;随着溶液中K+浓度的升高,铝土矿中K2O的表观溶出率显著降低,但无法完全阻止K元素在溶出过程中进入溶液。在溶液中K+浓度≤155.28g/L条件下,K^(+)取代Na+进入钠硅渣晶格的难度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