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无症状后患会更大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临床上,经常有一些没有症状的病症,这类病症是以“偷袭”的形式伤害人体,使人浑然不觉,往往因延误抢救和治疗而造成不良后果。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无痛性病症,让大家认识它们,加以防范。
  无症状性肺炎:
  老年人一旦受凉,由于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引起肺炎。发病后可以不发热,不仅没有肺炎的典型症状,而且检查时肺部也可没有明显的体征;有时胸透还发现不了问题,只有拍片才能看到小支气管和肺泡的炎性变化。病人可因肺部炎症而引起缺氧,但却出现肺部之外的症状;如脑部缺氧出现幻觉、神志模糊、说胡话等。对这种病症,最重要的是及时诊断,及早治疗。否则容易使病情加重而造成死亡。所以,老年人着凉后,即使没有呼吸道症状也不要忽视检查肺部,以免贻误病情。
  无症状性肺癌:
  咳嗽、血痰、胸痛是肺癌的常见症状,但是,不少肺癌病人却缺乏这些典型症状,特别是老年人比较常见。有资料说,老年人患肺癌者,仅有1/4的病人出现典型症状,不少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时被发现的。因此,凡是老年人,尤其是吸烟者出现一周以上咳嗽,用止咳、消炎药不能缓解者,就应到医院进行Ⅹ线、痰细胞检查,必要时还要作CT检查;若发现是肺癌应立即进行积极治疗。
  无声胆石:
  无声胆石乃指无明显症状,偶在检查时发现的胆石。医学上称为无症状型胆石症或静止型胆石症。胆石症病人常有右上腹痛并向右肩放射,以及反复发作的黄疸及发热等症状,但有不少病人却无此典型症状。据美国的调查,全国共有胆石症患者150万,大约有2/3为“无声胆石”。有人测算,我国约有一亿胆石症患者,其中60%为“无声胆石”。由于患者自认健康而照吃高脂饮食,使胆石增大;待合并感染时才被“识破”,届时往往已病情危重。因此,中年以上的人,要进行年度健康检查,包括B超扫描,以免让“无声胆石”漏网。
  无痛性心梗:
  心前区疼痛是心肌梗死的重要症状,但也有一些人发生急性心梗时并无心前区疼痛症状,医学上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梗”多见于两种人:糖尿病人或老年人。前者因心肌的营养障碍,神经末梢痛觉感觉迟钝,有的还合并有脊髓神经病变,影响痛觉的传递,故易发生无痛性心梗;老年人则由于对痛感不敏感而无心前区痛或疼痛很不典型。有人统计300多例65岁以上的急性心梗病人,竟有81%无典型的心前区痛。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当劳累或休息时都出现气促或胸闷、心悸时,就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其他文献
身份证号:230104198307031224  【摘 要】清水混凝土模板与普遍的混凝土模板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节能环保。因此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会选择应用清水混凝土。此种混凝土主要是应用在绿色建筑中,其环保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现如今,我国各类建筑工程中都已经广泛的应用清水混凝土。本文首先对清水混凝土的类型以及优势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水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仅供
对于感冒患儿,医生都会建议多喝水,因为感冒多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多喝水有助于增加尿量,可以间接起到排除体内毒素的作用。特别是患尿路感染时,多喝水、多排泄,有利于膀胱冲洗、疾病恢复。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不是单纯的感冒,而是患了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等,就不应该多喝水。因为多喝水会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它能通过刺激水从肾收集管的重吸收来保留液体,若在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的时候给予额外多的液体
身份证:440924197102121430  【摘 要】建筑外墙饰面工程是提升建筑美观度的重要手段,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与施工过程管理尤为重要。在实际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按照饰面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提高建筑的美观度与工程质量,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良性发展。文章主要对当前建筑外墙饰面工程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外墙饰面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外墙饰面;施工技术  
永修位于江西省北部,县域方言属于赣方言昌靖片。本文主要运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以涂埠镇为代表的县域方言中的虚词进行描写和研究。全文共分6个部分,包括绪论、语气词、助
深圳市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 要】当今,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社会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种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为房屋建筑施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质量也受到更多部门的重视,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面临严峻的挑战。希望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为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同时,从实用性及技术性的
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发展的进程中,赵树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赵树理一直是评论界言说的重要对象,对赵树理研究的变化往往折射出社会思潮、文学思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