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游思赋》与《登大雷岸与妹书》比较研究1

来源 :大视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zilei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鲍照以乐府诗文明于诗坛,也正因如此,他的辞赋往往为历代学者所忽视。然而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其才华无疑是多方面的,他的辞赋无论从创作量上还是从写作技巧与质量来看都堪称刘宋时期最为杰出的代表。他的许多赋作都表现出那一时期辞赋的特点:篇幅短小,文多骈对,内容抒情。但是作为一个生命力旺盛,经历坎坷的作家,其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却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仅以其《游思赋》与《登大雷岸与妹书》为例,作一比较,以窥鲍照辞赋风采之一斑。
  关键词:创作时间 情感基调 文章内容 语言风格
  
  稍微通晓文学史的人对于鲍照都不会陌生,谈及对他的定位,人们往往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是乐府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于是,在充分肯定了他的杰出诗人地位的同时,他在辞赋创作方面的才华也很轻易地被人们忽略了。其实翻阅《文选》,可以找到鲍照辞赋的两篇代表作品,其文采斐然而意境高远,让人叫绝。而在他现存的文集中,共有十篇赋作,长短不一而题材各异,连创作风格也不尽相同,但是无疑有不少佳作。仅以两篇家书类赋作即《游思赋》、《登大雷岸与妹书》为例,这两篇一为写给自己妻子的,一为写给自己妹妹的,虽然同为家书,但是在篇幅长度、创作时间、写作风格、情感基调等许多角度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从以上角度对这两篇赋作进行比较分析就显得必要了。
  
  一、人生际遇在作品中的体现——从创作时间上对两篇辞赋情感基调的比较
  
  关于两篇辞赋的创作时间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鲍照诗文的批注者钱仲联教授认为,这两篇赋作同作于公元639年。然而仔细观察这两篇赋不难发现,《登大雷岸与妹书》中则蕴含着对于政治的一腔豪情壮志,而《游思赋》中凝聚的是鲍照对于自己仕途不遇的失望,情感基调应该是截然不同的。另外,钱仲联显然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鲍照在《游思赋》中明确指出自己所看到的是荆州和吴地的群山,这显然是他在464年前去荆州加入临海王刘子顼幕中所作,此时他已经历过种种官场上和人间的世态炎凉,那么再解释他写作此赋时的失望心情也就容易解释了。
  如前所说,鲍照写作《登》一文时是公元439年,此时是他初入仕途之时,他的心中还满怀着对于前途对于政治的一怀希望和满腔热情,因此辞赋中的情感基调显然应该是饱含豪情壮志德。于是他饱含激情的描写了一路所见的风光,他在惊叹于这些奇阔壮丽的景致的同时,也为这令人心动的风景所激发,情不自禁地表达了他潜沉已久的雄心:
  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鲍参军集注》卷2,页84)
  甚至地理自然风景也因他进入仕途的重要的第一步而染上了令人激动的色彩:
  南则积山万伏,负气争高。含霞餐景,参差代雄。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鲍参军集注》卷2,页84)
  群山被人格化,正象征着英雄豪杰一争短长的雄心。鲍照深知自然交替的规律,如群山依次享用彩霞一样,现在也正是自己实现理想的时候。赋中正反映了他对未来的向往。
  而《游思赋》中的情形完全不同,此赋写作于公元464年,正是鲍照去世前两年,此时他已经尝尽了官场的炎凉,心中的失望与失意溢于言表,于是在一开篇他便描绘了一幅抑郁的景象:
  云径兮海冲,上潮兮送风。秋水兮驾浦,凉烟兮冒虹。暮气起兮远岸黑,阳精尽兮天际红。波茫茫兮无底,山森森兮万重。(《鲍参军集注》卷1,页1)
  他似乎要把妻子也带入自己的内心世界,羁旅他乡本就因思念家乡而充满伤感,这种伤感却更因景色的阴郁而加剧,于是他以沮丧的态度写道:
  贱卖卜以当垆,隐我耕而子织。(《鲍参军集注》卷1,页2)
  没有希望与欢愉,有的只是一次次挫折后的失意,于是作者似乎只能以寻求和妻子一同退隐来自我安慰了。
  描写对象与语言风格的两异——情感基调对文章内容的影响
  这两篇散文作品从文体上同属于赋,从应用角度上又同属于家书,在文体上将又同样带有游记性质,从内容上理应是相同的。但是处在两种人生际遇、在两种心境下的作者,其写作的内容却不可能是一样的。可惜的是这两封家书本就是不同时期写的,其间相隔了二十几年,其时不论游历之处的景致还是游历时的心情都已大异,那么从文章内容来讲就不可能一样。
  作为写作年份较早的《登》一文,其风格以骈体为主,以类似汉代大赋的创作技巧来描绘大雷岸的风光,基本内容是写景。如果本篇没有开始的那些传统书信的客套话,这封信看起来就完全是一篇诗化的游记。年仅二十几岁的作者似乎要在一篇作品中释放自己的全部才华,他充分运用了骈文华丽对仗的特点,其写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惊采绝艳的文笔。此篇也一向被文学史上公认为骈文的杰作,将之视为每一本骈文选集必选之篇章。①
  对于这个问题,不需赘言,只需截取文中一个片段,就足见其写景之精绝与行文结构上的对仗之美: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鲍参军集注》卷2,页84)
  而作为中年后的鲍照写给自己妻子家书的《游》一文,情形则颇为不同,其强调的重点是仕途不遇的失望,而不是乡愁②。说是家书,可是开篇却并没有一般家书中那些客套话了,而是直接开始了对景物的描写。但是虽说是写景,却明显“醉翁之意不在酒”,写景是假托,写情却是本意。作者在一开始就将读者引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紧接着更是将自己比作了一只离巢的鹤:
  乃江山之断山,信海上之飞鹤。指烟霞而问乡,窥林屿而访泊。抚身事而识苦,念亲爱而知乐。(《鲍参军集注》卷1,页1)
  这种贴切的比喻既生动而又贴切的将思乡之情衬托出来,漫长寂寥的旅程就像他漫长寂寥官场之路,让他自然而然的回顾起往事,思乡之情也就自然地弥漫在心中了:
  苦与乐其何言,悼人生之长役。舍堂宇之密亲,坐江潭而为客。对蒹葭之遂黄,视零露之发白。鸿晨惊以响湍,泉夜下而鸣石。结中州之云萝,托绵思于遥夕。(《鲍参军集注》卷1,页1)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鲍照在这里,将自己的一腔情怀毫无保留地抒发了出来,一封家书,一篇游记,也就自然成了他抒情的最好媒介了。
  
  二、结语:廿年风雨情虽异,一生坎坷才却同
  
  前文已述,这两篇赋作写于前后相距二十余年的两个时间段,同样也是鲍照人生中的两个阶段,自然而然的在情感基调、体裁形式、写作内容等多个方面呈现多种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两篇赋都无疑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散文中的佳作,其中的任何一篇,都足以让眉不鲍照立于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中。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风雨洗礼,虽然鲍照的人已由当年春风得意的青年才俊变成了一怀失意的老人,然而在他身上洋溢着的才华却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流失,虽然历尽了坎坷,可是,在两篇辞赋中表现出来的鲍照的才华,都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读者。鲍照的名字也同他的作品一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参考文献:
  [1]钱钟书.管锥编.卷4.页1313.
  [2]丁福林.鲍照诗文系年考辨.中华文史论丛.第27期.1983.页227—287.
其他文献
任何一个施工企业,都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符合企业自身要求的成本核算体系,编制和拥有自己的企业定额,做为参与市场竞争的计价依据。同时,还要确定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完善的信息数据库。从现在起,各施工企业应当把编制企业定额作为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  定额是一种事先规定的消耗标准,而企业定额则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承包人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机械、材料消耗量及管理费支出的
期刊
作为后期新月诗派的中坚,陈梦家是不应被人忘却的,诗创作上,他既继承又拓展,实现了新月诗从形式到内容的巨大跨越。目前,对陈梦家诗歌创作的研究还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本文拟以陈梦家在上世纪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中期的诗创作,着重考察陈梦家诗歌的思想情调,揭示其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    一、人生的多重意蕴    陈梦家诗歌内蕴所展现出来的思绪和心态,凝聚了诗人丰富的生活轨迹,他通过个人
期刊
摘要:以网站提供交易平台的C2C的交易形式的出现加速了网上经济的繁荣。文章通过对目前C2C网络零售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现实对策。  关键词:C2C 信息不对称 不利选择 网络诈骗    时间走过了2007年,网络经济在红红火火地发展着,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以目前最大的C2C网站淘宝网为例,它每天的营业额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在华的56家门店的销
期刊
摘要:及物性是英语中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及物性作为概念功能的三个子系统之一是语言用来再现世界的基础。其作用是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在句子中表达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本文用及物性作为分析工具,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由语篇的及物性推知语篇产生时的语场要素,从而揭示英语新闻语篇所蕴含的意义。本文就及物性与对新闻语篇的话语分析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及物
期刊
摘要:本文就Maillard反应产物中呋喃、吡咯、噻吩的芳香性及亲电反应活性进行讨论,并从π电子密度的比较对Maillard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性作机理上的讨论。为Maillard反应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Maillard反应产物 杂环化合物 芳香性 抗氧化性    在围绕“Maillard反应的应用”课题展开的研究工作中,通过GC-MS气质联用、FTIR傅利叶转换红外光谱等实验方式检测,已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实际考察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对实践访谈、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卫生医疗、文化保留、教育问题四个方面,评估茂兰保护区内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情况。同时综合茂兰保护区管理局的成功经验,提出四个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稳健的脱贫的战略、发掘教育潜功能、平民化医疗自助以及文化的选择性保留,为今后的保护区社区发展建设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少数民族 社
期刊
摘要:余华小说里的女性形象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也多为论者所忽略。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对《许三观卖血记》中许玉兰这个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  关键字:中国女性形象 女性角色 女性性格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文章以主人公许三观13次卖血经历为线,将许三观的生命历程以及他那个时代串联起来,表现的是主人公豁达的生命观和对沉重历史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做假频频曝光,投资者信心大受打击,股市一直处于低迷。审计监督不力为虚假会计信息的发布开了方便之门,而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原因是传统的审计模式失灵,为使审计监督更加有效,审计必须向风险导向模式转变。  关键词:虚假会计信息;传统审计模式;失灵;风险导向模式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不利于社
期刊
摘要:本文从软实力概念入手,论述了软实力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随着世界的发展,软实力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多次对软实力含义和内容进行更新,但软实力目前还不是西方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究其原因,在于软实力很难与硬实力相区分,软实力的作用尚不明显。  关键词:软实力 提出发展 批判    一、软实力理论的提出    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
期刊
摘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命题。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命题。十六大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的命题上升到一个新境界。  关键词:“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来看,“以人为本”命题源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个命题。中国共产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结合中国的实际不断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