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

来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_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为临床及时准确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因EBV-IM住院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按是否存在MP感染,分为单纯EB病毒感染组(IM组) 62例及合并MP感染组(MP-IM组) 36例。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热峰、热程)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MP-IM组的患儿平均年龄大于IM组的患儿,其中学龄期儿童占比明显高于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IM组的患儿热程明显长于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在实验室检查方面:MP-IM组的患儿中性粒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IgG、IgM水平明显高于IM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和热程是合并M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于6.085岁、热程大于9.5 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在EBV-IM儿童的诊治过程中,合并MP感染的患儿病情及炎症反应相对较重,体液免疫紊乱更为明显。对于发热时间长、学龄期的儿童需进行MP的检测,及早进行抗感染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吴良村治疗肺癌阴虚证用药规律及疗效评价。方法:从浙江省中医院吴良村教授的门诊病人中筛选94例肺癌阴虚证患者,根据兼夹症状,对症施治,以两周为一疗程,一月后评价
语言与文化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应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这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文化意识的
近年来,超疏水表面因具备防污、抗冰、防雾、耐腐蚀、油水分离等诸多性能而备受关注,同时对其研究也日益深入,在社会生活生产中彰显了广阔的应用潜力。对此,笔者从超疏水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