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40例脑电图分析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经活检证实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6例,等分成两组,甲组静脉输注胎肝细胞(FLC)悬液治疗共25次,每例1~4次,每次输入有核细胞数为1.1~5.4×109个;乙组用转移因子(TF)4mg肌注或局部淋巴结旁注射,每周2次,疗程为3~18周。结果表明,两组ALT复常时间分别平均为62.3天及113.4 天(P<0.05);抗-HBs转阳率为7/13及2/13例(P<0.05);3个月的近期治愈率
本文报告从一例脑膜炎患儿血液和脑脊液中分离的2株大肠杆菌与B群脑膜炎血清发生凝集,用血清学试验和菌株的抗原分析,证明该2菌株具有K1抗原,其抗原式为O18:K1:H-,并介绍了K1抗原大肠杆菌的血清学诊断方法,K1抗原大肠杆菌与新生儿脑膜炎与败血症的关系。
期刊
期刊
本文报告了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健康者、肝脏疾病及非肝脏疾病患者的活性。健康人(200名)为13.6±5.8IU/L;急性肝炎(9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6例)、重型肝炎(94例)、HBsAg携带者(12例)及肝硬化患者(15例)分别为 52.2±23.7、65.6±52.0、94.9±25.3、18.9±9.93及31.7± 13.8IU/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非肝
期刊
期刊
本文观察了7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患者的整个病程中皮肤出血的演变过程,并于少尿早期或后期在皮肤出血处作活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査。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和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PTAH)二种染色作组织学对照。在皮肤的微血管均见有血管壁的损害,管腔内有各种类型的微血栓,并有红细胞变形及凝集现象。同时对7例的凝血象根据Colman的IC分期法作临床分期,结果观察到皮肤组织学改变与凝血象变化相符合,
期刊
应用两种ELISA技术分别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25例的203份尿液标本特异性IgG IgM抗体进行了系统的动态研究,发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21/25)与60%(15/25),而16%(4/25)的患者在整个病程中既无IgG又无IgM抗体排出,表明尿抗体检测阴性结果不能作为EHF患者排除诊断的条件,仅为参考指标。病程中IgG抗体平均滴度动态水平与每日标本阳性率均高于IgM,且两种抗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