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社会的任何历史发展阶段、任何社会领域都离不开道德,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儒家的义利观、诚信思想、仁爱思想、和为贵思想对现代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儒家道德思想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促进现代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儒家思想 道德 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003-02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审视儒家的德育思想,充分发挥其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的义利观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直接出发点和目的。这是支配整个市场运行的根本机制。人们走向市场,其直接动机在于“谋利”,也就是说,人们都是在利益的驱使下经商。利是人之所欲的,人要生存,要解决衣食住行,就有对利的追求。人们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还要求不断改善物质条件过更好地生活。因而,走向市场经商谋利,这似乎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但这种求利的趋向也会助长一些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这不仅会败坏社会风气也会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因而对利的追求应该受到一定的制约,有所节制。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要受到道德和法制的约束,而对这种行为的引导主要的就是“义”,我们知道儒家重义轻利,其轻利的观点固不足取,而其反对“不义而利”强调“以义驭利”的观点是有积极意义的。[1]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这要求人们“以义制利”、“见利思义”,人们在弃贫贱求富贵时,应当遵循一条符合普遍化理想的正道,就是必须以合乎道德的方法取得,如果所得到的富贵非由正道,那就不要接受。可见,儒家伦理道德并不排斥赚钱、发财,它更关注人们之间的一种秩序、规范及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感,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儒家“以义驭利”的思想强调人们应该在合乎道义原则的指导下,采取适宜合理的方式去取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义利并举,为人们对义利的追求设立一个标准,即符合道义的就取,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取。这对于当今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目无法纪、拼命捞钱等不良现象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规范市场秩序,实施以德治国以及开展商业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重义,重道德情操,提倡尊老爱幼,扶困济贫,这些对抵御市场经济条件下诱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防止“一切向钱看”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赤裸的金钱关系都有积极意义。
儒家尚义贬利,以义反利的观点固不可取,但不能走向另一极端,变成尚利去义、以利反义,我们必须通过扬弃,树立义利统一的正确义利观。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用功谋利,而且要使所谋之利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这就用得上儒家的“以义驭利”、“因义成利”的观点,我们应大力宣传儒家的这种道德取向,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发挥其现实价值。
二、儒家的诚信思想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诚信是人际交往的法则,也是儒家“五伦”关系中最具有价值的内容。中国儒家思想历来重视诚信,以诚信为做人的根本。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孟子认为,万物的存在,是真实、实在的,没有丝毫虚妄。荀子也强调“诚者君子之所守,而政事之本也”,主张“诚为政本”。因此,追求真诚是根本的为人之道。《大学》也把“诚意”作为修养的重要环节,并且提出了“慎独”的要求。[2]儒家这种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信誉至上的要求是一致的。讲求信用、注重信誉,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行为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企业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很多人用“核心”、“基石”等说法,来说明诚信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的重要性。美国著名思想家富兰克林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信用对商业经营的特殊重要性。他指出:“切记,信用就是金钱。”[3] 例如“同仁堂”就是靠诚信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然而我国近几年由于市场发育不规范,导致商业信用明显降低。信用恶化主要表现在假货横行、屡禁不止上。据有关机构的一项调查估算,我国制假经济的规模高达1270多亿元。[4]有毒大米、有毒瓜子、有毒食油等有毒食品也不断出现。信用恶化问题还广泛存在于金融、证券、合同、广告、中介等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都严重危害了市场秩序,败坏了社会信用。没有信誉,光靠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绝不可能在激烈的商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深得人心,这充分表明,“假”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这也违背了市场交易中平等交换的原则。丧失了经营者应有的诚信之德。有无诚信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市场运行的大事。显然,只有讲诚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使企业健康发展。因而应大力倡导儒家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这将有利于培养和形成人们在市场交易中的信用意识,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完善。
三、儒家的“仁爱”思想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我们知道儒家伦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原则,可以说就是提倡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交往的原则。“仁”是儒家最基本的道德思想,也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儒家倡导“仁者爱人”,《论语》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就是要关怀爱护他人。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推己及人”。孔子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爱人”的表现。[5]
市场经济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商品经营中,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在生产中,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真正符合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在经营中,应当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更不能出售有毒食品。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宗旨,才能不断推进这一经济制度的顺利发展。
儒家还认为,人不是孤立自存的,而是处于各种人际关系中的,人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儒家强调“礼尚往来”。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原则就是“仁”,这其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互助的内涵。这与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互利交换原则是可以互相融通的。[1]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处于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中,这在客观上要求交换双方必须是互利的,生产者既是为自己,又要为别人,要取得利益,就必须满足别人的需要。离开对方,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就不能实现。因而,儒家的“仁爱”思想有利于规范人们的交换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四、儒家的“和为贵”思想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和为贵”是儒家名言,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孟子也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追求和谐,注重合作,提倡谦和是儒家的基本精神之一。[1]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因而儒家的“和为贵”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竞争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市场发展的动力,也可以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例如,资源的无效损耗、经济秩序的失常以及因为竞争带给人们的心理压力而引起的精神危机和人格异化等等。这些消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由于竞争参与者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与合作而引起的。因而把儒家的贵和思想引入到市场竞争机制中,以和谐的态度来谈化竞争的紧张与异化,达到和争互补,从而促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此外用儒家的“和为贵”思想来营造企业的团结和谐氛围,树立和气生财的经营理念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大的集体,它的内部和谐融洽、员工间同心协力,这是一种团队精神和无形的巨大力量。管理阶层要重视员工之间关系的和谐,以人为本,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要注重与社会公众、顾客的和谐相处,营造一种内外关系和谐的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和为贵”的思想正反映了管理文化的本质,也正是企业文化建设要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要看到儒家的人和思想并非提倡盲目的、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孔子就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即是讲人和不是盲从附和,而是既讲团结又讲原则的协调和谐。[6] 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儒家的这种人和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要努力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充分发挥儒家道德思想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从而促进现代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志娟.浅析儒家思想对市场经济道德体系构建的影响与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2).
[3]郑俊义,姜泽民.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市场经济[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12).
[4]王海传.传统道德资源的利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2,(2).
[5]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6]李志娟.浅析儒家思想对市场经济道德体系构建的影响与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2).
关键词:儒家思想 道德 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003-02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审视儒家的德育思想,充分发挥其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的义利观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市场经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直接出发点和目的。这是支配整个市场运行的根本机制。人们走向市场,其直接动机在于“谋利”,也就是说,人们都是在利益的驱使下经商。利是人之所欲的,人要生存,要解决衣食住行,就有对利的追求。人们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还要求不断改善物质条件过更好地生活。因而,走向市场经商谋利,这似乎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但这种求利的趋向也会助长一些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这不仅会败坏社会风气也会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因而对利的追求应该受到一定的制约,有所节制。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要受到道德和法制的约束,而对这种行为的引导主要的就是“义”,我们知道儒家重义轻利,其轻利的观点固不足取,而其反对“不义而利”强调“以义驭利”的观点是有积极意义的。[1]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这要求人们“以义制利”、“见利思义”,人们在弃贫贱求富贵时,应当遵循一条符合普遍化理想的正道,就是必须以合乎道德的方法取得,如果所得到的富贵非由正道,那就不要接受。可见,儒家伦理道德并不排斥赚钱、发财,它更关注人们之间的一种秩序、规范及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感,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儒家“以义驭利”的思想强调人们应该在合乎道义原则的指导下,采取适宜合理的方式去取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义利并举,为人们对义利的追求设立一个标准,即符合道义的就取,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取。这对于当今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目无法纪、拼命捞钱等不良现象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规范市场秩序,实施以德治国以及开展商业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重义,重道德情操,提倡尊老爱幼,扶困济贫,这些对抵御市场经济条件下诱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防止“一切向钱看”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赤裸的金钱关系都有积极意义。
儒家尚义贬利,以义反利的观点固不可取,但不能走向另一极端,变成尚利去义、以利反义,我们必须通过扬弃,树立义利统一的正确义利观。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用功谋利,而且要使所谋之利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这就用得上儒家的“以义驭利”、“因义成利”的观点,我们应大力宣传儒家的这种道德取向,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发挥其现实价值。
二、儒家的诚信思想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诚信是人际交往的法则,也是儒家“五伦”关系中最具有价值的内容。中国儒家思想历来重视诚信,以诚信为做人的根本。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孟子认为,万物的存在,是真实、实在的,没有丝毫虚妄。荀子也强调“诚者君子之所守,而政事之本也”,主张“诚为政本”。因此,追求真诚是根本的为人之道。《大学》也把“诚意”作为修养的重要环节,并且提出了“慎独”的要求。[2]儒家这种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信誉至上的要求是一致的。讲求信用、注重信誉,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行为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企业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很多人用“核心”、“基石”等说法,来说明诚信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的重要性。美国著名思想家富兰克林在《给一个年轻商人的忠告》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信用对商业经营的特殊重要性。他指出:“切记,信用就是金钱。”[3] 例如“同仁堂”就是靠诚信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然而我国近几年由于市场发育不规范,导致商业信用明显降低。信用恶化主要表现在假货横行、屡禁不止上。据有关机构的一项调查估算,我国制假经济的规模高达1270多亿元。[4]有毒大米、有毒瓜子、有毒食油等有毒食品也不断出现。信用恶化问题还广泛存在于金融、证券、合同、广告、中介等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都严重危害了市场秩序,败坏了社会信用。没有信誉,光靠坑蒙拐骗、弄虚作假,绝不可能在激烈的商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深得人心,这充分表明,“假”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这也违背了市场交易中平等交换的原则。丧失了经营者应有的诚信之德。有无诚信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市场运行的大事。显然,只有讲诚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使企业健康发展。因而应大力倡导儒家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这将有利于培养和形成人们在市场交易中的信用意识,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完善。
三、儒家的“仁爱”思想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我们知道儒家伦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原则,可以说就是提倡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交往的原则。“仁”是儒家最基本的道德思想,也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儒家倡导“仁者爱人”,《论语》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就是要关怀爱护他人。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推己及人”。孔子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爱人”的表现。[5]
市场经济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商品经营中,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在生产中,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真正符合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在经营中,应当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更不能出售有毒食品。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宗旨,才能不断推进这一经济制度的顺利发展。
儒家还认为,人不是孤立自存的,而是处于各种人际关系中的,人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儒家强调“礼尚往来”。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原则就是“仁”,这其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互助的内涵。这与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互利交换原则是可以互相融通的。[1]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处于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中,这在客观上要求交换双方必须是互利的,生产者既是为自己,又要为别人,要取得利益,就必须满足别人的需要。离开对方,自己的利益和价值就不能实现。因而,儒家的“仁爱”思想有利于规范人们的交换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四、儒家的“和为贵”思想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
“和为贵”是儒家名言,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孟子也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追求和谐,注重合作,提倡谦和是儒家的基本精神之一。[1]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因而儒家的“和为贵”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竞争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市场发展的动力,也可以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例如,资源的无效损耗、经济秩序的失常以及因为竞争带给人们的心理压力而引起的精神危机和人格异化等等。这些消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由于竞争参与者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与合作而引起的。因而把儒家的贵和思想引入到市场竞争机制中,以和谐的态度来谈化竞争的紧张与异化,达到和争互补,从而促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此外用儒家的“和为贵”思想来营造企业的团结和谐氛围,树立和气生财的经营理念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大的集体,它的内部和谐融洽、员工间同心协力,这是一种团队精神和无形的巨大力量。管理阶层要重视员工之间关系的和谐,以人为本,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要注重与社会公众、顾客的和谐相处,营造一种内外关系和谐的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和为贵”的思想正反映了管理文化的本质,也正是企业文化建设要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要看到儒家的人和思想并非提倡盲目的、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孔子就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即是讲人和不是盲从附和,而是既讲团结又讲原则的协调和谐。[6] 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儒家的这种人和思想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要努力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充分发挥儒家道德思想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从而促进现代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志娟.浅析儒家思想对市场经济道德体系构建的影响与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2).
[3]郑俊义,姜泽民.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市场经济[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12).
[4]王海传.传统道德资源的利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2,(2).
[5]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6]李志娟.浅析儒家思想对市场经济道德体系构建的影响与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