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何要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宏观上来看,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以及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提出,全国各省级教育部门围绕如何发展学前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其中,如何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成为了各地教育部门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从微观上来看,近年来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的发生,在社会上引发了对幼儿园教师资格如何认证的广泛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在2009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期间,共有15起幼儿园虐童事件被各类媒体曝光。详情如下:
由上表可知,虐童事件多发生在民办性质的幼儿园中,主要表现为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幼儿。在我看来,这些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条款,是对幼儿身心的双重摧残,其造成的持续伤害是不可估量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类事件在民办幼儿园中频频发生?在媒体深入地挖掘下,我们惊奇地发现,当事教师往往不具备幼儿教师的资质,他们对学前教育缺乏基本的了解,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更谈不上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一、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一系列数据显示,民办幼儿园已经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决定了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的质量。结合上述虐童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一些民办幼儿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
一些民办幼儿园教师缺乏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及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实际上,大量的民办幼儿园教师都不是幼儿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经历过专门的学前教育知识的系统学习,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以及幼儿园管理等相关的知识缺乏了解。这些民办幼儿园教师没能认识到幼儿期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常常违背幼儿身心特点与保教规律,所以出现了幼儿因为不会算、不会写、不会读而遭到教师殴打的事件。因此,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是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2.个别民办幼儿园教师丧失职业道德
体罚或变相体罚对幼儿造成的身心伤害,反映出民办幼儿园中个别教师丧失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教师应该“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体罚或变相体罚是对幼儿人格的践踏和蔑视,侵犯了幼儿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由此可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
二、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1.民办幼儿园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
民办幼儿园在招收教师时,务必关注应聘人员是否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这是成为一个合法的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为基本的条件。部分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为了进一步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可以选择招收幼儿师范或者学前教育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对他们在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领域做出一定的要求。在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的同时,幼儿园要加强对应聘教师面试环节的要求,在深入的交流过程中判断应聘教师是否具有爱幼儿、尊重幼儿、接纳幼儿、耐心倾听幼儿心声的良好品质。
2.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指标,关乎整个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形象。而如何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要依靠教师个人加强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依靠幼儿园的管理和培养。民办幼儿园应该尽可能为教师提供专业进修的机会。幼儿园还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义务感。在责任感方面,幼儿园要经常对教师开展科学育儿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亲身实践先进、科学的育儿理念,在实践中体会科学育儿的好处,从而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在义务感方面,幼儿园可以对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专门培训,让教师明了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
3.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和扶助
针对幼儿园虐童事件,政府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审核。相关政府部门要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存在问题的相关幼儿园进行审查。并且,政府部门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要注意监管方式、方法,要切实考虑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整体状况和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结合实际情况为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适宜的途径。通过制定相关帮扶、激励政策,促使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把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从微观上来看,近年来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的发生,在社会上引发了对幼儿园教师资格如何认证的广泛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在2009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期间,共有15起幼儿园虐童事件被各类媒体曝光。详情如下:
由上表可知,虐童事件多发生在民办性质的幼儿园中,主要表现为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幼儿。在我看来,这些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条款,是对幼儿身心的双重摧残,其造成的持续伤害是不可估量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类事件在民办幼儿园中频频发生?在媒体深入地挖掘下,我们惊奇地发现,当事教师往往不具备幼儿教师的资质,他们对学前教育缺乏基本的了解,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更谈不上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一、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一系列数据显示,民办幼儿园已经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决定了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的质量。结合上述虐童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一些民办幼儿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
一些民办幼儿园教师缺乏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及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实际上,大量的民办幼儿园教师都不是幼儿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经历过专门的学前教育知识的系统学习,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以及幼儿园管理等相关的知识缺乏了解。这些民办幼儿园教师没能认识到幼儿期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常常违背幼儿身心特点与保教规律,所以出现了幼儿因为不会算、不会写、不会读而遭到教师殴打的事件。因此,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是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2.个别民办幼儿园教师丧失职业道德
体罚或变相体罚对幼儿造成的身心伤害,反映出民办幼儿园中个别教师丧失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教师应该“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体罚或变相体罚是对幼儿人格的践踏和蔑视,侵犯了幼儿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由此可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
二、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1.民办幼儿园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
民办幼儿园在招收教师时,务必关注应聘人员是否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这是成为一个合法的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为基本的条件。部分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为了进一步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可以选择招收幼儿师范或者学前教育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对他们在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领域做出一定的要求。在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的同时,幼儿园要加强对应聘教师面试环节的要求,在深入的交流过程中判断应聘教师是否具有爱幼儿、尊重幼儿、接纳幼儿、耐心倾听幼儿心声的良好品质。
2.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指标,关乎整个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形象。而如何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加强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要依靠教师个人加强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依靠幼儿园的管理和培养。民办幼儿园应该尽可能为教师提供专业进修的机会。幼儿园还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义务感。在责任感方面,幼儿园要经常对教师开展科学育儿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亲身实践先进、科学的育儿理念,在实践中体会科学育儿的好处,从而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在义务感方面,幼儿园可以对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专门培训,让教师明了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
3.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和扶助
针对幼儿园虐童事件,政府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审核。相关政府部门要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存在问题的相关幼儿园进行审查。并且,政府部门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要注意监管方式、方法,要切实考虑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整体状况和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结合实际情况为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适宜的途径。通过制定相关帮扶、激励政策,促使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把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