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诚信问题:我认为是标签化的片面解读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i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院校对于诚信要求之严格恐怕是很多国内学生难以想象的,人们对留学生的负面认知多数也是猝不及防的。
  我是一名正在美国读书的大二学生。最近在我的朋友圈中,有很多“SAT阅读790”“提分230”等关于美国“高考”SAT,ACT的高分喜报频频传来。看到如此完美的成绩,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持怀疑态度的,甚至会质疑“这个学生不会是提前找了答案的吧?”中国留学生,已不是一天两天成为社会大众讨论的焦点了,他们的诚信问题更是屡屡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在我坎坷的留学备考过程中,父母常对我说,“不管你最后会去哪所大学,你一定要记住,这些前期的准备只是留学的开始,真正的留学是在迈出国门以后。所以现在一定要多涉猎多锻炼,出了国凡事就只能靠自己了。”如今我已经大学一年级毕业了,在过去的一年,我遇到了许多新的人和事,他们让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更让我知道了广泛热议的中国留学生诚信问题,不过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讨论,我们应当摘下有色眼镜,再次审视留学生这个大群 体。
  路虽不同
  但同样艰难
  我曾就读于北京的一所普通高中,快到高二的时候才决定出国,因此对于国内国外的教育都有一定了解。对比两条不同的道路,我讶异于社会中对于留学生群体的种种以偏概全的看法。
  记得在普高的日子里,我的生活十分紧凑,学习生活充斥着各种周测、月考、分班考、期中考、期末考等考试,上课会随时被老师点名,下课又要立刻投入到作业和复习的海洋中,这些对于国内的同学来说都算是日 常。
  而在进入国外备考后,没有了老师的督促和伙伴们浓郁的学习氛围,我又不得不调整进入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因为一切关于留学的事项基本都要由自己来操心。刚准备考试的时候,我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长学姐们特别崇拜,发誓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他们一样优秀。原来在普高的时候,可能有时考试所付出的努力和成功不一定挂钩,但是所有人都坚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在最后的高考中一定会得到与之对应的成绩。在国内的教育环境下,高考在很多人眼里意味着寒窗苦读十二年的结果,意味着绝对平等,分数决定一切。
  是什么让留学生变得“不再诚信”?
  然而,留学的世界不尽相同,要比我当初选择时所想象的更复杂。我按部就班地准备了第一次SAT考试,成绩不出意外地落在了与预想相差很多的分数。我没有很沮丧,因为我觉得第一次考试时,正常的考生都应该是在这个水平吧。但是后来,我听说有同学买了答案,中了机经,第一次就考取了高分的消息,非常惊讶,不知道原来有人还可以这样操作。
  时值2014—2015学年,SAT考试在亚太地区掀起一阵诚信风波。一是因为很多留学机构帮助留学生出机经押答案,学生也存在侥幸心理,恨不得把历年试卷和老师给的可能会考的考题全部烂熟于心;二是美国的考试机构明知道自己出题有漏洞,却不亡羊补牢,而是借口亚太地区作弊严重取消了三四次大面积地区的考场,牵连上千万考生。在我申请的前一年,我认识的一些学长学姐就受到了被取消考试的影响,导致没有来得及递交早申请的文书。到了我这一届,美国考试机构更是故意压低中国考生的分数,延期或是取消考试。在留学圈里的我,深陷不诚信的漩涡中,不禁开始反思,诚信问题真的已经蔓延到所有留学生群体了 吗?
  答案是否定的。大众对于留学生群体的不诚信问题的观点来源,首先就是出于对留学生群体的不了解,社会各个行业对于这个群体多为“标签化的片面解读”。留学是近几年来变得大红大紫的产业,而高考多年以来都是我国“八股”式的取士方法。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高考仍然是获得未来成功的唯一途径,所以对于高考,大家的评价都是学生学得太苦了,高考完要好好放松一下。然而对于留学,大家则又是另一个态度。首先因为留学标化考试不是一考定终身,所以大家自然对于留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质疑。再加上留学行业鱼龙混杂,一旦有关于诚信问题的媒体报道或者消息出来,随之而来的便是网友的种种负面评价,久而久之,诚信问题和留学行业紧密联系起来。试想每届关于高考的报道,都是以“寒窗苦读”为背景引申到煽情的激励考生的文字。可关于留学,都是很多关于留学生作弊等不诚信、学术能力差的文章,这样的舆论毕然会给广大留学生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殊不知,即使是在这些负面评价的背后,也有著大部分留学生所付出的超乎想象的努力。我认识并且接触到的留学生,大部分都要在非母语环境中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练习听说读写,背几万个单词,挑灯夜战,经常要揣摩不同文章的不同题型。选择每一条道路都有它的不易,我并没有偏袒一方,但是留学生备考的艰辛,了解过的人都知道,绝不比高考生少。
  美国教育重视学术规范
  诚信是中国留学生的“一道坎儿”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国内国外教育,国内是“前紧后松”,国外是“前松后紧”。过了中国高考,大部分学生如同解放。可是考完了美国的考试,真正来到美国大学之后,就像父母和我说的一样,真正的留学是从这里开始。美国大学对于学术诚信有极高的要求,除了常规意义的考试诚信外,美国大学更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就是你的文章必须是你的思考,如果要引用别人的思想,需要一系列的标注方法进行标注才 可。
  在新生见面会的时候,学校特意对全校同学宣读了学校的学术制度。每一节课教授给的课程大纲上面都表达了明确的学术规范和要求。在大一上学期的写作课开始前,教授特意说明如何在文章中引用别人的句子;大一第二学期,写作老师还特意安排我们参加了一堂学校教育中心开设的关于定义学术不诚信的课。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摸索探求的一个学期后,我已经适应了美国大学里关于诚信的各种条条框框。并不是只有我经历了这个过程,我身边的留学生都经历了相同的漫长探索的过程,不只是在写作方面,每一个学科在美国大学都有相对应的课程要求。大家都感觉到,虽然之前备考过程很艰难,但是对于真正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如果一名留学生从开始准备考试就一直耍小聪明地“考取”高分,拿到录取,去了一个和他水平不对应的学校,在真正的开学后,迟早会被刷下来。
  去伪存真
  个别留学生不能代表整个群体
  媒体偏爱有话题性的负面报道,却对于大部分优秀努力上进的留学生视而不见。我看过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文章名字叫作“在爱荷华堕落”,里面讲的一个学生张洋从国内备考,他的成绩和经历大部分都是伪造的,到了美国大学,只用了一个学期,他因为分数太低被学校开除,不能入境。由于越来越多这样的例子存在,各种负面的标签便一一贴在了每一个留学生身上。举一个最近的例子。这届五月份的美国毕业典礼,马里兰大学一中国女留学生的演讲引起广泛的社会舆论,因其演讲中有很多偏激的语句,将留学生的行为又一次推上了了风口浪 尖。
  那几天微博的热门话题几乎都是围绕留学生这个群体的种种不满来讨论。可同样是毕业演讲,一年前在哈佛大学,来自湖南的何江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不同于这次“辱华事件”的女主角杨舒平,何江全文脱稿,用标准的英语讲述了缘起于他小时候在农村被蜘蛛咬伤,妈妈用土方法给他治病,因为他的疼痛难忍从而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更科学的方法治疗伤口,因此他刻苦努力学习,立志要改变科技水平不平等的现状,改变它的家乡甚至世界。这样表现出事实问题、却又超越国界地阐述了自己作为一名科学家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演讲,在当年却没有得到像今年一般的点击量和热议。大众更加关注像今年辱华演讲之类的事件,来固化他们原本对留学生消极的印象。所以这种偏见就越来越大,导致无法弥补。
  作为一个留学生,我的确想为这个群体正直向上的大多数学生正名。因为留学圈里的不诚信现象,并不仅仅是由于留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留学行业的教育者能多一些素质和诚信,不为学生提供考试便利,教育他们诚信考试、诚信做人;如果家长能够更多地去关心自己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果社会上更多的人能正视对留学群体的偏见,了解他们的不易。那么我想,当我们摘下了有色眼镜,大众看待留学群体将会变得更公平和客观。
其他文献
2015年NAFSA大会上首次公布了被开除留学生群体的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被美国大学开除的中国留学生达8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或抄袭、作弊而被清理出户。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被开除的并非都是想象中的“差生”,来自TOP100的名校生超过了60%。  震惊过后,仔细分析起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奇怪。  教育部统计,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赴美就有27万
关于飞行员,大众常常会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误解,比如华丽光鲜,快意人生。但飞行员的日常并非尽是畅游天边的浪漫与风光,亦有生死悬于一线的惊魂时刻。  翱翔蓝天是飞鸟的天赋,然而自人类诞生伊始,对天空的执念似乎就已经深入骨血,没有翅膀,却渴望在空中飞翔。因此,飞行员这一职业群体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令人瞩目的。  以蓝天为友,与白云为伴,这样的生活令人艳羡。然而,飞行员的日常并非尽是畅游天边的浪漫与风光,亦有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张爱玲的这句话说的并不是什么名人的生活状态,而是每一位普通人,每一件平凡事。尤其对于经历过几年海外寄居的留学生来说,这句话总是在回国之后,生成深刻的体会。  2013年的夏天多雨而又闷热,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我打开QQ,许久不登录竟然需要短信验证。QQ上熟悉的咳嗽声音传来,十多条好友请求着实吓了我一跳,但他们的留言让我心头一紧。这些陌生人自称是阿桑的同学
中医有多难学?蒙古来华留学生阿尼达有切身体验。  编辑_西早供图_阿尼达设计_杜亚娜  髻年识中文  “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说中文,因为父亲是中国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针灸专业的留学生阿尼达来自蒙古,目前在读大四。她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没有“外国味道”;没有印象中蒙古人的粗犷,娓娓道来的样子更像是来自江南水乡。虽然自小接触中文,在听说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在阿尼达确定要来中国留学以后发现读字和写字
新出炉的《2015年大学专业排行榜》根据9项指标对大学排名,包括:学生满意度、科研水平、入学标准、师生比、用于学术研究的费用、用于学校设施的费用、学生完成其学业的百分比和获得Good Honours学位学生的百分比及毕业前景。  剑桥、牛津、伦敦政经在总排名中遥遥领先,稳居前3。杜伦大学异军突起,成为此次获评大学中的黑马。其商科及管理专业排名升至第6名;同时,法学专业排名跻身前4 ,会计专业也跃居
为了让中国留学家庭对德国大学申请有一个清晰的概念,2015年1月10日下午,《留学》杂志社精英记者团举办了“APS留德审核主题沙龙”。德国资深顾问施新哲老师、姚老师和付老师为参与沙龙的学生和家长详细解答了有关APS审核的诸多问题。  通过APS审核是申请德国院校的前提  德国的福利政策、人文环境、学费优惠等多重因素,吸引了大批留德深造甚至移民德国的中国家庭。然而,面对德国大学对申请人严苛的家庭背景
2017年6月30日微课堂(根据微信语音整理而成)  主题:备考托福的那些事儿  主讲人:Frank(北京乐高国际教育集团ETS官方认证Criterion培训师,托福官方备考产品经理)  sa:什么是托福?  Frank:托福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举办的英语能力考试,全名为“检定非英语为母语者的英语能力考试”,1964年开考,1965年由ETS承办。其考试经历过三种形式:托福纸考(PP
2018年12月15日,由《留学》杂志社和澳际教育联合举办的“小希合伙人招募会”,在厦门悦华酒店隆重举行。  澳际教育集团副总裁黄俊友、光明日报《留学》杂志CEO李璨、澳际教育厦门大区副总裁金广海、澳洲蒙纳士大学country manager Sally、悉尼科技大学marketing manager Frank出席活动。  澳际教育集团副总裁黄俊友从行业及公司角度介绍了小希留学服务平台如何在这样
《留学》记者通过采访外教和寄宿家庭,给大家整合了一些在与陌生人对话中尽量避免回答的话题:  尽可能不要透露自己的私生活,例如是否有男女朋友、详细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个人隐私等。不要透露自己的手机号码或家庭住址,大多数情况初次见面加Facebook好友就到底线了。外国人很喜欢发短信或打电话,透露电话后很容易受到骚扰。而小伙伴们如果在社区中遇到一见面就问家庭住址或寄宿家庭的陌生人,应当立即停止交谈并
同一个大师班,同一位教授,同样的路径和同样的学校,许敏与许苗姐妹两人先后前往比利时蒙斯皇家音乐学院留学,然而最终却上演了不一样的篇章。  在机场,许敏和妹妹许苗再一次回望这片学习和生活过的锦绣土地,往事历历在目,似一帧帧镜头在脑海中回放,那些美好与快乐,痛苦与泪水,如清晨带着露水的鲜花,次第绽放,生动、鲜活。异国他乡的生活和学习,在她们身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痕迹并不会随着她们的回国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