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力研究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u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在小学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使用和表达能力,而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已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释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力;培养策略
  所谓的学习力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力和毅力的三个方面。语文学习力间接地反映了学生的素养。学习力是将知识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本的能力,不仅将极大地帮助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而且还将对学生的其他学科甚至他们将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时,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学习;更多地发挥潜能,学习的动机,才能给学生一个目标,而毅力会促进目标的实现。学习力还反映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使用。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习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充分重视小学生的整体发展,才能训练学生的品质,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1.优化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就是让学生跟着老师大声朗读课文,然后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分析,学生只能被动地阅读课文,根本无法激发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是遵循老师思路,没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阅读学习是一项无聊的事情,只是为读而读,没有什么乐趣而言。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改变阅读教学方式,优化阅读方式,使学生能体验到阅读乐趣。例如,在学习文章时,因为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主阅读,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的理解,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想法,让学生发表一下个人对文章的感悟,学生可能理解的不是很全面,但是将学生的思想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可能会觉得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会有所不同,但他们也为自己的理解感到高兴,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因此就为学习的动力。实际上,语文教科书本身就是一本非常好的阅读材料,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在课堂上自主阅读学习赋予的快乐,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以提供了足够的指导。
  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在教学中唱独角戏”,而学生也习惯于作为听众。整个课堂的教学主体变成了老师,他与现代教育改革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观念是完全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允许学生独立学习。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问题指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任务。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初步地阅读和学习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结合对角色的认识,开展角色表演活动。有饰演老虎的,有饰演狐狸的,有扮演其他的小动物,教师可以根据演示文稿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来确定学生对角色的理解是否到位,并帮助学生加以更正,实现学生的正确理解。最后,通过完美的动画演示,可以充分理解整篇文章,让学生对文章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教师对文章中狐狸的行为和表现的解析,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使用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近年来,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感到无从无手,无法掌握阅读的重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分析了阅读的要点,那么学生就不会在课下认真地阅读文章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任务为导向为学生分配学习任务,开展多种方式的任务教学,例如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某一经典段落进行改创或者续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就是在阅读教学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复述,以此来考验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可以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可以根据从学生那里获得的信息情况来改进教学。
  另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后教学任务,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课外阅读。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的好文章中讲优美的词句提取下来,积累并保存。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爱上阅读,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課堂阅读习惯的养成,感受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坚持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通过让他们进行阅读体验交流,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目的,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十分关键。学习力是竞争力的体现。当今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需要我们教师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将其培养成为一名顺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丽远.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点滴思考[J].考试周刊,2013,(81):23-24.
   [2]刘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J].新课程导学,2014,(12):25-26.
其他文献
摘要:在幼儿园美术角区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宽松、轻松、愉悦、鲜明的美术环境来进行美术创作,使其在自由创造的过程中,给予适当鼓励,并积极引导,给予赏识性评价,让幼儿的想象力自由飞翔,激发其创造的潜力,从而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树立幼儿自信心。  关键词:美术角;自信心  自信心作为幼儿对自我认可、自我赏识的一种情感能力,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其社会性格形成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美术角区是幼儿发挥
期刊
摘要:所谓自信,就是对自己能力的充分认可。幼儿就像一张白纸,教师给予其足够的自信,有助于其对自身的认可。自信心是人们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然而幼儿时期是自信心树立的关键期,当学生拥有强烈的自信心就会勇于尝试,不怕失败,本文从美术活动培养角度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去更好的迎接人生未来的挑战与坎坷。  关键词:自信心;幼儿;挑战;美术教学;  美术是一种特殊的学科,能够让幼儿创新思维,激发探索美术奥秘的
期刊
摘要:线描画是用线条勾勒出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美感,也是幼儿园大班阶段常见的绘画形式。但在幼儿线描画活动中,我们发现因为教师的指导不善而影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这就对幼儿园绘画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重点研究大班幼儿线描画的有效开展策略,并从“画”与“变”两个角度提出了自己
期刊
摘要:数学小论文可以帮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关键词: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  1.写小论文的意义。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我们要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最终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一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
期刊
摘要:作文隶属教学活动,既是一种表达性的生成活动,又是思维性的内省活动,更是一种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放眼世界,對话世界的创新活动。作文超脱生活,为“高处不胜寒”;作文摈弃生活,则“纸上空谈兵”。针对作文中生活化问题关注不够的现状,把握生活作文的要义,巧设策略,设立原则,精准要求,实现“要什么”“怎么学”“怎么写”“怎么评”的价值取向,实现作文与生活水乳交融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生活;作文;价值;
期刊
摘要:“微写作”最开始源于微博,利用这一平台来写文章,内容虽简短,但是内涵还是比较丰富,并且接近生活,形式多种多样。在“微时代”中用“微教学”的教学方式去学习写作已经成为了当下一大潮流。如今的广大小学生担任着网络的弄潮儿,他们运用自媒体用简短精炼的语言积极地去表达他们对世界,对生活的态度与体会。  关键词:微写作;微教学;课程;意义  引言:“微”习作中“微”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短”“小”,但
期刊
诗是用文字绘就成的“无形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苏轼也曾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赞誉王维的诗作。画作中缺不了色彩,古诗中也少不了颜色的点缀。诗中的颜色有喜悦,有忧愁,有哲思,诗人在众多色彩中或寻乡国情,或育自然情,或念友人情。  色彩中有喜悦。杜甫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翠是指绿色;青代表浅蓝色。嫩绿的柳枝,悠远的蓝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课堂教育是德育内容渗透的最佳场所。小学数学是其它一切学科的基础,为其它学科的开展提供养分,是德育教育开展的主要阵营,承担德育教育的职责与功能。对数学德育功能认知不足是当前影响德育教育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对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时机进行详细分析,并提
期刊
摘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本文重点关注的是课堂的有效提问,笔者主要從“立足文本”与“关注学生”两方面出发,结合教学案例,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因材提问;有效性  分类号:G623.24  《学记》有载:“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是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掌
期刊
教学目标:  1.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完整作图过程,并动手制图。  2.进一步体验以一当一,以一当多等不同统计图的区别。  3.能大概说出一格代表多少的原因。  第一部分: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用相关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展开练习  一、基础练习:  师:请看大屏幕,并准备抢答。  出示:1.绘制条形统计图时一般有三个过程:  第一:要确定好 轴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