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病友做心理疏导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发展、治疗、康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情绪活动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医生和家属除了要求患者终身坚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治疗外,还要针对不同的心态等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方式,这对逐渐缓解和消除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1.针对式的心理疏导 有研究表明,抑郁情绪与血糖控制不佳明显相关,抑郁程度越严重,糖代谢控制越差。对存在有抑郁,焦虑。多疑等心理特征的糖尿病患者,要在充分理解他们的基础上,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心理困境,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其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要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耐心回答糖尿病患者提出的疑问,介绍国内外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新动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其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沟通式的心理疏导 对于性格比较孤僻、孤独、悲观的糖尿病患者,要表现出极大热情.平时要给以安慰,主动与其交流,加强沟通,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影响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孤独和悲观的现象,保持心情舒畅,消除其思想顾虑。
  3.转移式的心理疏导 组织糖尿病患者适当安排户外活动,改善环境,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让患者闲聊、散步、参加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转移患者对糖尿病的过分注意,使其淡化或忘却烦恼,从而达到放松心情,提高疗效的目的。
  4.诱导式的心理疏导 引进心理学的诱导理论,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异常的逆反心理状态施加影响,诱导其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意见,树立某种情感,改变原有的情绪和行为。引导糖尿病患者通过想象使其分散的注意力转向集中,由不稳定转向稳定,使精神和躯体得以松弛,以便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5.开展生理反馈训练 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结合医院的卫生资源和医疗实力,利用仪器将与心理、生理有关的体内某些生物信息加以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患者,训练患者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从而使体内通过心理一神经、心理一神经—内分泌、心理—神经—免疫等三方面的调节达到平衡,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6.开展正确的生活行为指导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关键。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强制性地调动和提高全身各系统组织细胞的代谢,使之处于旺盛状态,从而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对糖代谢、蛋白质、脂肪的转化代谢具有显著的效果。在糖尿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治疗容易接受,而对长期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往往难以坚持。因此,要对患者的生活行为进行必要的指导,让患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其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编辑/艾新)
其他文献
原料  净鲈鱼肉200克,地瓜(又名甘薯)丁50克,玉米粒20克(煮熟),青豆20克,胡萝卜丁20克,姜片、香菜末、红椒丁各少许。    制作  1.鱼肉切成小丁,用少许盐、生粉、半个鸡蛋清抓匀上浆后备用。  2.炒锅烧热,放入10克色拉油,待油温六成热时先把姜片、葱末爆香,倒入鱼肉丁滑开,加少许黄酒翻炒,再将全部配料一起倒入锅中,加少许盐、鸡精调味,加少许水,勾薄芡,撒些白胡椒粉起锅。    特
期刊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靠燃烧汽油提供动力。我们人体的生命活动,每时每刻也离不开血糖氧化代谢所产生的能量来维持。血糖是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即淀粉,在化学结构上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按一定的排列方式组成的多糖。当食物进入到消化道后,在许多消化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可以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的单糖——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后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糖。  血糖是葡萄糖在人体内的运输形式。正常人
期刊
是非题  1.王大妈患有糖尿病,但是她已经73岁了,不应该进行运动。  正确□ 错误□  2.糖尿病病友在实施低热量饮食的时候,可以停止运动疗法。  正确□ 错误□  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正确□ 错误□  4.如果运动不艰苦,将对健康起不到正面作用。  正确□ 错误□  5.糖尿病病友在运动前应该加餐。  正确□ 错误□  6.运动会使糖尿病并发症加重。  正确□
期刊
病中病      雨时住院时感冒发过一次烧,当时体温忽高忽低,血糖跳上跳下,很难控制。出院时主治大夫提醒,糖尿病患儿免疫力差,感冒发烧一定要格外注意。出院两个多月来,全家齐心呵护,运动、饮食、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几驾“马车”丝毫不敢疏忽,生活比较规律,血糖控制基本正常。  但天有不测风云,一个周末,雨时和两个小伙伴玩,一个孩子时不时咳嗽两声,这让我有点担心。当天下午雨时的血糖就窜到20.0mmo
期刊
如今,商家抓住了糖尿病患者治病心切的心理,挖空心思挣糖尿病患者的钱。不少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中防治糖尿病的广告、报道“满天飞”,这个“能根治”,那个“保治好”,处处有灵丹妙药,是真是假,难以分辨,上当受骗,害得人叫苦连天。某病友患糖尿病后,偏信广告,花一大笔钱买回降糖药吃,没想到吃几天人就昏迷了,一查才发现,原来是中药丸中加进了降糖西药,发生了低血糖反应。我在北京曾参加过一家公司推销一种“降糖贴
期刊
看见老吴,我断没有想到他已经坚持为病友讲了3年多的课,而且是每周两次。当他骄傲地告诉我他已经有200多名固定的听众时,我真的被打动了。他,一个普通糖尿病患者,一个60多岁的老人,默默地将自己的全部智慧与热情奉献给病友的糖尿病知识普及上,对比他,我们真是惭愧不已。    低估了病友的情操    我过去对老吴的印象不太深,只知道他是个认真的病友,每次我们科室举办健康教育课堂时,他与许多忠实的病友一起很
期刊
糖尿病患者饮食以总量合理和营养均衡为原则。对广大患者而言,在实际生活中要正确把握并科学选择并不容易。为便于糖尿病患者能轻松掌握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原则,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归纳了一首糖尿病饮食歌谣。  白水:冷热开水,多多益善; 米面:巧妙搭配,一碗不多;  蔬菜:红绿黄白,多吃不限; 水果:糖度高低,区别对待;  鱼肉:鱼比禽好,禽比畜好; 鸡蛋:一天一个,刚好足够;  豆奶:每天一次,不
期刊
社区医疗在我国开展时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尽管个别杜区医院有些生机,人气不错,但总体上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究竟社区医疗会何去何从,大家又该如何看待社区医疗,本期《特别关注》推出要文——《社区医疗离您有多远?》,为您分析社区医疗的现状和未来。    社区医疗之“痛”——问题不少    人员不到位 杜区诊所成了退休医生补差的地方,现职的高水平的医生少,造成社区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设备不到位
期刊
赵书官衔颇多,活动不断,曾任北京市民委副主任,北京市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还是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他几乎每周都要到外面讲3~4次课,上镜率也很高,光今年春节时讲民俗就上电视15次,现在每半个月还要上电视讲一次24节气。面对如此繁忙的工作,和糖尿病相伴13年,如今已65岁的他,是如何保持旺盛精力的呢?  采访赵书时,正赶上北京的暑伏天,当记者满
期刊
众所周知,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就是其中之一,有些人把它戏称为“糖肾”。谈到肾病,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尿量变化和浮肿,有多少人会把它跟贫血挂钩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李新副主任医师提醒我们,糖尿病肾病患者应该警惕贫血的发生。    “糖肾”贫血,不可忽视    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展到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GFR)小于45毫升/分钟,就会出现贫血(男性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