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的价值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u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无论身在何方,无论时间悠邈,都不会改变。那就是故乡。我的故乡江苏常武地区,曾号称“二百年来东南士林第一家”(龚自珍语),一马平川,湖沟交错,鱼肥稻香,侬亲我近,文物传扬;也曾是现代中国社队工业(即后来的乡镇集体企业)的发源地和经典苏南模式的核心地区。三十年弹指一挥,厂房密布,马路纵横,死水微澜,物非人非,曾经的记忆再也难以找回。
  我的父母兄弟至今仍然生活在这片已经天翻地覆的土地上。浓郁的乡土情结,使我对于记录大变局时代故乡变迁的文字,不管褒抑,总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关切。作为一本严肃杂志的从业者,职业要求用客观理性去超越这种情感,但这种关切,却也不是冷酷的刀锋所能轻松割掉的。这是我在《南风窗》上读到龚浔泽文字的感受。
  我以前在《南风窗》上曾读过龚浔泽的文章。龚浔泽与《南风窗》的工作关系起始于2003年9月。那时他也刚离开大学的校园。《南风窗》编辑谢奕秋在网上搜索资料时偶然看到了他的一些文章,觉得颇有见地,恰巧当时杂志有一个地域选题的构想,就设法与他取得了联系,并进而有了《南风窗》2003年9月(下)那期题为《求解江苏难题》的特别报道。收入那组报道的几篇文章,如《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较量》、《碎片化的省域》、《从苏南到苏北》、《南京突围》等,已沉淀为平面出版物中论述江苏发展的经典,也被多家研究性或资料汇集型网站收录、转载。其后,杂志与他之间一直保持著联系,龚浔泽也多次为《南风窗》贡献有关文章,涉及“市管县”、“仇和履新”、“苏州模式”等多个话题,反响都不错。这些文章与他思考江苏发展的其他文字一起,终于汇集成《江苏脉动》一书。
  除了已在《南风窗》上发表的文章外,今年早些时候我也读完了“江苏发展的思考”系列文章(亦即《江苏脉动》初稿)。我并非经济学尤其是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者,亦非经济学科班出身,但作为一个对苏南发展比较关心也有些了解的读者,我个人认为,作者对苏南发展的回顾和总结,尽管学术上可能不够规范,但其价值却超越了研究范式的制约,散发着思想的活力,远非一些所谓的规范研究和权威项目所能比,尤其是在对实践的反思和思考问题的逻辑方面。
  在今日中国,苏南地区不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一直认为,它依然是当下中国最好的地区。如果它的空气和水能够更洁净一些,它毫无疑问将是中国未来区域发展最有价值的实践样本。作为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经典模式,苏南模式的研究近些年来一直是显学,因此,作者的研究虽然立论和资料可能会与其他研究有不同之处,对苏南以及江苏乃至全国的未来之路也会有所提醒和指引,但本质上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书中对温州模式和浙江道路的探讨和论述也同样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所有关注“江浙经验”特别是“江苏经验”的人们从中找到他们需要的内容。
  江苏并不仅有我有直接体会和感悟的苏南,对于长江以北更广袤的江苏,我并不了解,但那里应该代表着更为广大的中国社会。事实上,苏北地区正在发生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的代表性也更为普遍。后发展地区渴望迅速改变、摆脱贫穷落后的渴望是区域发展最大的动力,而中国社会这30年来发展的路径,无论是苏南模式、还是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给予后发地区的强化的印象不外是招商引资和工业化。近些年我陆续听闻一些故旧相继把原来设在故乡的厂、坊搬迁到苏北地区。而且,随着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换代和产业转移,这种势头更加汹涌。苏南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和悲剧会不会在苏北重演?这使我颇为担心。
  不仅仅苏北地区,《南风窗》的记者们这些年在其他一些后发展地方采访得到的信息也表明,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位于沿海、变通日益便捷、科教基础相对较好的苏北,处于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前沿,在这个层面上讲,苏北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其个性,也有共性,特别是其共性能否得到妥善应对,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苏北和江苏。
  与苏南研究相比,苏北研究要冷僻得多,成果也远为贫乏。因此,此书对苏北的思考、研究和阐述就有了进行填补空白的价值。特别是顺应苏南与浙北、浙南的比较而承接下来的关于苏北的思考,不仅仅对苏北。也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耕条件优良、人口密集的平原后发展地区有参考的价值。
  对于后发展地区来说,样本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习其提供的成功经验,更在于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其他文献
医疗保险这几年是个热门话题。实际上,在5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探索。  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十分详细地总结了从延安时代带过来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办法。当时,中国学习的是苏联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对于它的问题,周总理当时已经分析得非常透彻。    个人账户的探索    现行医保制度里面个人账户的形成历史,社会相对熟悉的是1998年12月国务院下发
媒体    中国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等  像一切大而复杂的国家一样,中国是各式各样好事和坏事的集合体。但我从未见过一个国家,是如此地不善于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优势,从而加深了外部世界的误解和疑虑。  提到中国,很多外国人会联想到极端的贫富分化、糟糕的司法体系、缺乏安全和健康保障的工厂、个人利益为先的物质主义和道德的缺失,不错,这确实是中国的一部分现买,不少人是这一现状的受害者。但是,中国的现实不仅仅包
虽然普京布什时代俄美关系呈现出恶化趋势,但“英雄相惜”的两人私交却很好,不仅如此,双方在第一任期达成的正面协议仍然要比克林顿政府两个任期内达成的都多。    2001年6月,普京和布什在斯洛伐克首都卢布尔雅那举行了他们的第一次元首会晤,两人一致认为,尽管在过去100年里,俄美关系一直波折不断,但“冷战已经结束”,两国在新世纪将“致力于在所有领域全面改善彼此关系”。    这与18年前老布什和戈尔巴
美元目前的“恐怖平衡”,实际上比冷战中“核威慑平衡”脆弱得多。谁都无法保证,某些国家不会出于政治或者财富保值目的而突然抛售美元。现在的问题不是美元会不会崩溃,而是美元何时崩溃。    在次贷危机飞灰烟灭的财富灰烬中散发出的,是一股秋天的气息。因为,次贷危机可能并不是那种周期性爆发的金融灾难(比如1980年代的住房信贷危机,1990年代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而是一个大时代
普京路线    俄罗斯新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处子之访选择了哈萨克斯坦和中国这两个东方国家,这是一个很明确的政治信号—尽管克里姆林宫“首脑外交”的实施者换了人,但原来的对外政策路线仍然在延续。  梅德维杰夫此前也跟随普京出访过,但主要是代表俄气公司参与国际商务谈判。在3月总统竞选之前,普京才让自己的第一副总理独立进行了两次重要的外事活动——就科索沃问题出访贝尔格莱德和就俄气南线管道问题出访布达佩斯,这一
社会民主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社会民主运动,二是社会民主化。这两者都超越了社民党是否执政的问题,而代表着社会民主政治在社会、经济和政治范围内的全面结构化。  最近20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党际交往的增加,国人对欧洲大陆的第三条道路,特别是北欧和德国的社会民主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面对欧洲社会民主模式的多样性,比如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福利资本主义、莱茵资本主义、斯堪的那维亚模式等等五颜六色
8月底笔者为本栏目撰写了《何日建成信用社会》,文章于9月8日刊出当天就爆发了三鹿毒奶粉事件,继而又查出22家品牌液态奶或奶制品含有三聚氰胺。由此可见中国当今的社会信用沦丧到何等地步。  因毒奶粉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仅仅伊利和蒙牛两家就达到了上百亿,三鹿集团净资产只有12亿多,要收回将近万吨的毒奶粉加上吃过三鹿奶粉的儿童体检和治疗费用,三鹿资产还不够赔付的。凡是使用了牛奶或者奶粉做辅料的出口食品全被
如果外汇储备不增加,我们货币发行是正常的,房价、股价涨起来并不一定导致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因为流通中的钱不够用,房价、股价涨了以后普通消费品价格甚至还会降下来。而加上外汇储备不断膨胀这一条件,形成的就是全面的通货膨胀。    善于制造奇迹的中国经济巨人,终于承认自己“病了”。2008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直言:“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必须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
压制越久,爆发得越猛烈,一个维持了32年的政权,它的轰然倒塌只用了3天时间。这除了拜亚洲金融危机之赐,也要“归功于”苏哈托把贪污“扩大化、合法化”到了一个人神共愤的地步。    1月27日,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民选总统、86岁的苏哈托因病去世,和他统治印尼32年期间曾掀起的滔天巨浪相比,他离任将近10年后的撒手西去似乎并没有在这个重新获得民主的群岛国家激起太大波澜。尽管他生前因腐败、强权统治等诸多
以“中华民族”为核心认同建立一个全体中国人的“民族国家”,以面对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就需要逐步淡化目前各“民族”的“民族”意识。这是一个漫长和需要足够耐心的历史发展过程。    现在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在1949年建国后,参照前苏联斯大林的民族理论、民族制度和民族政策,在中国进行了“民族识别”,客观上把中国建成了一个“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结构使有些原来并不具有现代“民族意识”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