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堂气氛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递减,课堂变得沉闷,效率低下,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减弱。那么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互动模式”能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综合能力。
一、什么是“互动”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是由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合作学习”的理念发展而来的。所谓“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使师生双方在交流互动中都得到提高。
二、如何采取“互动”模式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中学生是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能保持在20分钟左右,如果老师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注意力不可能一直集中,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互动”模式,选择不同的语言材料。例如:学习Reading时,老师可以设计几个步骤让学生去讨论:一是设计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问题;二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障碍;三是整理文中知识点;四是把Reading编成剧本或对话。任务设计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步步加深,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2.要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豪迈奔放;有的沉郁顿挫;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温文尔雅。有的教师喜欢通过角色表演,带动学生交流表达;有的善于以讲解、启发引领学生进入互动交流;有的喜欢开门见山直接布置合作任务。无论那种方式,运用得当,都会取得成效。教师不一定要用固定的方式,方式应该灵活多变,常变常新。在自己独特的风格的基础,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丰富、不断充实。教师若以自己的主打风格进行教学,再配合运用互动模式,这样相得益彰、如虎添翼,效果一定会更有效。
3.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力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动脑、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因为他们是同龄人,生活和学习背景相似,彼此交流不拘束,不紧张,对一些问题很容易达成共识,可以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而师生之间的交往相对于生生交往则少之又少。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往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4.互动任务的设计要合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或课下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难度不要太大,尽量让互动任务合理可行。这样才不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打退堂鼓,才能使互动教学取得良好的进展,避免半途而废或流于形式。
三、“互动”模式有哪些要求
1.加大信息刺激量。老师应尽可能多地用英语授课及与学生交流。由于我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经常用英语讲课,学生能较容易地理解我的英语讲解,当然有时要加上一些体势语等辅助手段。我在视听说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听内容。如:一些英语影像资料,如布什讲话(关于伊拉克战争等重大事件以及其他的电视讲话)、《走遍美国》教学片、英文电影片段赏析等等。通过放录音磁带、录像、投影或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边看边听。
2.多读英文报刊杂志。报刊阅读课上,除了课本上的英语原文文章,还可以补充一些阅读材料:如《疯狂英语》、《英语沙龙》、《英语学习》等。有些经典文章,我们可以把它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上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在讲第二课“Beijing Dreams of 2008(北京2008奥运之梦)”时,结合目前全国迎奥运的形势,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吉祥物、主要项目、主要场馆及其主题口号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既训练了英语表达能力,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3.组织各种形式的英语活动。学生可以用英语练习看图说话、讲故事、复述、描述物体、分角色朗读、表演、讨论、辩论和创编各种情景对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语言习得规律,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做出回答。我在让学生对视听说课上听的材料进行复述时,先对他们进行指导:复述既要保留重要信息,去掉非实质性的细节,又要忠实原文思想。这比背诵要难一些,需要在听懂的基础上,自己组织句子并表达出来。描述与复述又不同,它更生动有趣,学生也更自主一些。
讨论和辩论形式上更活泼一些,更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讨论题要切合实际,力求具体,避免抽象化。如在讲完7B Unit 2 My hometown课文后,我给出的讨论题之一就是“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会怎样去介绍我们的家乡?去游览名胜古迹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讨论热烈,提出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攀爬、要遵守景点的制度等等。这样的题目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也容易用英语表达,容易使互动交流顺利进行下去。
总之,“互动”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语言,运用了语言,掌握了语言,同时也提高了综合能力。
一、什么是“互动”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是由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合作学习”的理念发展而来的。所谓“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使师生双方在交流互动中都得到提高。
二、如何采取“互动”模式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中学生是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能保持在20分钟左右,如果老师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注意力不可能一直集中,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互动”模式,选择不同的语言材料。例如:学习Reading时,老师可以设计几个步骤让学生去讨论:一是设计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问题;二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障碍;三是整理文中知识点;四是把Reading编成剧本或对话。任务设计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步步加深,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2.要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豪迈奔放;有的沉郁顿挫;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温文尔雅。有的教师喜欢通过角色表演,带动学生交流表达;有的善于以讲解、启发引领学生进入互动交流;有的喜欢开门见山直接布置合作任务。无论那种方式,运用得当,都会取得成效。教师不一定要用固定的方式,方式应该灵活多变,常变常新。在自己独特的风格的基础,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丰富、不断充实。教师若以自己的主打风格进行教学,再配合运用互动模式,这样相得益彰、如虎添翼,效果一定会更有效。
3.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力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动脑、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因为他们是同龄人,生活和学习背景相似,彼此交流不拘束,不紧张,对一些问题很容易达成共识,可以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而师生之间的交往相对于生生交往则少之又少。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往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4.互动任务的设计要合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或课下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难度不要太大,尽量让互动任务合理可行。这样才不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打退堂鼓,才能使互动教学取得良好的进展,避免半途而废或流于形式。
三、“互动”模式有哪些要求
1.加大信息刺激量。老师应尽可能多地用英语授课及与学生交流。由于我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经常用英语讲课,学生能较容易地理解我的英语讲解,当然有时要加上一些体势语等辅助手段。我在视听说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听内容。如:一些英语影像资料,如布什讲话(关于伊拉克战争等重大事件以及其他的电视讲话)、《走遍美国》教学片、英文电影片段赏析等等。通过放录音磁带、录像、投影或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边看边听。
2.多读英文报刊杂志。报刊阅读课上,除了课本上的英语原文文章,还可以补充一些阅读材料:如《疯狂英语》、《英语沙龙》、《英语学习》等。有些经典文章,我们可以把它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上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在讲第二课“Beijing Dreams of 2008(北京2008奥运之梦)”时,结合目前全国迎奥运的形势,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吉祥物、主要项目、主要场馆及其主题口号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既训练了英语表达能力,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3.组织各种形式的英语活动。学生可以用英语练习看图说话、讲故事、复述、描述物体、分角色朗读、表演、讨论、辩论和创编各种情景对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语言习得规律,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做出回答。我在让学生对视听说课上听的材料进行复述时,先对他们进行指导:复述既要保留重要信息,去掉非实质性的细节,又要忠实原文思想。这比背诵要难一些,需要在听懂的基础上,自己组织句子并表达出来。描述与复述又不同,它更生动有趣,学生也更自主一些。
讨论和辩论形式上更活泼一些,更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讨论题要切合实际,力求具体,避免抽象化。如在讲完7B Unit 2 My hometown课文后,我给出的讨论题之一就是“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会怎样去介绍我们的家乡?去游览名胜古迹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讨论热烈,提出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攀爬、要遵守景点的制度等等。这样的题目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也容易用英语表达,容易使互动交流顺利进行下去。
总之,“互动”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语言,运用了语言,掌握了语言,同时也提高了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