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议郎杨子南雪祠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dirt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想去寻访纪念史上广东第一个诗人杨孚的南雪祠,元旦有暇,笔者到广州漱珠冈纯阳观寻访一番。访问了几个道人,大都语焉不详,所得的资料甚至比坊间介绍的还少。因南雪祠早已圮废,祠的旧地也变身为观中的食堂。人事变迁,嗒然若失,几句感慨的诗便在心中酿成:
  纷嚣布市噪相围,访雅寻诗兴转微。
  南雪几时经劫尽?岭梅何地不芳菲。
  著书绛帐浑无见,修道蝶灰犹漫飞。
  解笑阮公能引凤,凭君片语吊斜晖。
  纪念大清官、大诗人的南雪祠在现实中消失了,但纸上的南雪祠是存在的,留下的故事也值得我们传扬。
  我来应建孝元祠
  阮元(1764—1849年)《揅经室集·续集》卷七有《漱珠冈万松山上建汉杨子祠》一诗:
  旧闻丁卯许家诗,南海飞雪东汉时。
  五鬣长松今万树,我来应建孝元祠。
  (阮元原注:杨孚汉议郎,岭南学人之最古者)
  丁卯,指唐代诗人许浑,他晚年在江苏润州丁卯桥村闲居,有诗集《丁卯集》。阮元提到的“丁卯许家诗”指这两句:“河畔雪飞杨子宅,海边花发越王台。”(许浑《冬日登越王台怀旧》)。
  诗中的“杨子”,是指东汉时住在广州海珠区的先贤杨孚(字孝元)。杨孚曾到洛阳出任“议郎”一职,他既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又有渊博的文史学识,撰写了岭南人第一部学术著作《异物志》,是古代岭南一位难得的通才式人物。他退休回到家乡后,从洛阳带回的松树竟然挂满了雪。人们都认为杨孚是个贤官,一定是他在北方为官清廉,感动了天地,连洁白的雪花都跟着他回到了故乡……这就是许浑诗中“雪飞”和阮元诗中“飞雪”的典故。
  阮元写这首诗时,正任两广总督。他既是个大官,也是一位大学问家。道光四年(1826),当阮元得知道士李明彻(1748-1832年)有在漱珠冈上建筑道观的想法时,他多方支持:除带头捐俸外,还出面请当地的达官贵人、名绅巨贾、善男信女资助。“我来应建孝元祠”,南雪祠(即孝元祠)乃至纯阳观后来得以落成,阮元居功至伟。
  南雪祠的选址
  南雪祠的称谓,坊间有多种说法,或曰“杨孚祠”,或曰“南雪祠”,或曰“孝元祠”,它正式的名称为“汉议郎杨子南雪祠”。
  据同治版的《南海县志》(十七卷)所载:河南漱珠冈有一祠,叫杨孚祠,与纯阳观同时修建,祠额写道:汉议郎杨子南雪祠。附写上“扬州阮元题”。
  岭南大学(后称中山大学)的冼玉清(著名文史学家、有“岭南第一才女”之称)教授称,她在20世纪的抗战前后,均登临过漱珠冈,见过杨孚祠,祠额的“汉议郎杨子南雪祠”题字,是“隶书横额”(冼玉清《天文家李明彻与珠漱珠冈》)。
  杨孚既非道士,也非修道的人,为什么要在道观之中建祠纪念他?再说,要建,地址也应该选择杨孚的故里(今中山大学东北下渡村)为妥。
  原来,杨孚退休回广州后,喜欢上了距离家乡南面约10里的一个小山冈。他见冈上美景清幽,就在上面搭建草庐,吟诗写作并授徒。这个旧称猪鬣岗的小山冈因为长满了杨孚移植过来的松树,到了宋代,漫山的松树郁郁葱葱,所以有了“万松岗”的新名。到了清代,道士李明彻在踏勘地形时登上了万松岗,见山上多石少土,老树参天,堪舆学称为“仙佛之地”,加上此山前临珠海,后枕白云,实为建纯阳观的理想之地,当然也是朝斗观星的最佳地点。因冈上石润如珠,冈下碧水环流,“万松岗”易名为“漱珠冈”。
  阮元筹备编撰《广东通志》时,经人推荐,他认识了精于天文地理和绘图的李明彻。阮元邀请李明彻担任《广东通志·舆地略》的“绘图”(编辑的职称)。李明彻很好地完成了编辑工作,他绘画的地理图采用西方画法,這在当时是变通旧法,为以前修志所未有的,成为《广东通志》的新亮点。这让阮元很有成就感,从此将李明彻视为朋友。所以当李明彻要建道观时,阮元也就大力支持。
  在规划修建纯阳观的时候,阮元和李明彻有一个共识:要在观内建筑“汉议郎杨子南雪祠”和“崔菊坡先生祠”。
  杨孚对漱珠冈历史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南宋理学名臣、广东增城人崔与之(1158—1239年,字正子,号菊坡,谥号清献)也曾在漱珠冈设帐讲学。一向以振兴文教为己任的阮元希望在与杨孚、崔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漱珠冈上,设祠供祀这两位岭南古代著名的学者。
  在道观中兴建祠堂纪念大儒,李明彻并没有异议。因为道家认为大凡忠臣孝子,存心最正,去仙最近,所以道教主张“忠臣孝子皆神仙”。
  杨孚当议郎时,针对当时父母过世后一般人服丧的时间比较短的做法,他献上奏章,向汉和帝提议“诏中外臣民均行三年通孝”(要求子女为去世的父母守丧三年),并奖励有孝行的臣民,救济孤寡贫老者等。杨孚极力主张以孝治天下的意见被汉和帝采纳,成为后来影响中国千余年的固定礼制。
  崔与之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出任地处抗金前沿的淮东和四川的最高长官,功勋卓著。
  阮元和李明彻都认为,杨孚的孝、崔与之的忠,值得立祠供祀。
  南雪祠长什么样子?
  纯阳观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动工,道光六年(1826年)建成,道光九年(1829年)立碑。南雪祠在面向大殿前的左巡廊下方,建于道光六年(1826年),前后两进。前进深约6米、阔5米,后进深约4米、阔5米。菊坡祠位于面向大殿前的右巡廊下方,与南雪祠相对称,同时兴建。
  笔者从梁鉴江先生(著名文史学者、广州诗社社长)家中获见《漱珠冈志》作者冼玉清在文章中称在1950年左右,她在漱珠冈见到仍存的“汉议郎杨子南雪祠”。而对于“崔菊坡先生祠”,她直言“抗战期间菊坡祠被毁,今只余废地”。
  这时的“汉议郎杨子南雪祠”除了有阮元的题字外,祠里还保留有清代书画名家谢兰生书迹的木刻对联:   山光出林作明月;玉气上天为白云。
  冼玉清评价这副对联时说:“书法甚佳。”
  据笔者查考,谢兰生题写的联语,是改自元代诗人张雨(1283—1350年)的《怀茅山》诗。原句为:“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气上天为白云。”
  张雨也是个道士,诗句写得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谢兰生用张雨的诗意作联语题赠南雪祠:“山光出林作明月;玉气上天为白云。”很有仙山气象,非常贴合南雪祠所在地漱珠冈的自然环境,也可比拟杨孚为官清廉的冰清玉洁情操。
  民国初年,漱珠冈上的纯阳观、南雪祠、清献祠诸胜是广州一个重要景点。游人可读壁间诸碑,可以知道建设的始末。抗战之前,殿宇完好。
  抗日战争时,广州沦陷,日敌炮击纯阳观,殿宇祠屋悉数被毁,只留下山门、朝斗台,吕祖像和匾额。
  不久前,笔者在参加一个书法雅集时,巧遇广州三元宫的道长周启光。
  周启光自1987年重阳节纯阳观重新开山时,即进入纯阳观,后还担任纯阳观的道长,至2003年才转任三元宫的道长。
  周启光对笔者介绍说:据他的师公吴宗海等前辈说,杨孚祠在1949年冬由纯阳观附近的乡民和道侣捐资重建。重建后的杨孚祠比较简陋,大小如前,外观是青砖墙,灰瓦,檐头瓦为绿色。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人民政府把纯阳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还亲自到漱珠岗勘定保护范围。
  据古桂高先生(著名书法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对笔者介绍:20世纪60年代初,古桂高在中山大学哲学系读书,1962年经书法名家麦华三介绍认识了著名女学者冼玉清。有一天,冼玉清问他懂不懂拓碑。古桂高说麦华三曾教他到人民公园拓过一方篆书碑,效果还可以。冼玉清听后很高兴,随即写了一封给漱珠岗纯阳观主持吴宗海的信,请求允许把纯阳观的一方《碑记》拓回来供写作参考用。古桂高遵师嘱完成了任务。那时,古桂高经常上漱珠崗,发现山门、朝斗台、杨孚祠等建筑尚存。
  可惜在1966—1976年期间,纯阳殿被改建为教育展览馆,杨孚祠也一度变身做食堂。周启光介绍说:1970年,杨孚祠被拆毁。他曾见过一些杨孚祠的旧画和照片,但如今均散佚。
  诗人眼中的杨孚祠
  漱珠冈有古松怪石,郁郁葱葱,清幽宜人,一向是避嚣游览的胜地。纯阳观建成后,吸引了众多游人,其中不乏骚人墨客。他们流连青山绿水之间,或留墨,或题咏,为纯阳观增添了不少斑斓的色彩。清末民初,岭南画坛的宗师居巢和居廉率徒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在冈上雅集吟诗作画,进一步提升了纯阳观的名气。
  “雷塘始建祠,坛宇互辉映”(清末民初诗人张学华诗句。“雷塘”,指阮元。他曾号“雷塘庵主”),建在漱珠冈上的南雪祠与纯阳观的庙宇交相辉映,特别是南雪祠纪念的杨孚,其学识人品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慕名而来观瞻。清代文人以“南雪”为书斋名、字号的不少,如著名诗人叶衍兰就以“南雪”为号,可见岭南学人对杨孚的推重。
  从诗人们留下的诗作,我们可以想见南雪祠昔日的风采和祠主杨孚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癌症一直被人们视为“不治之症”,人们从意识上把癌症和死亡等同起来,谈癌色变已成为大众的心理行为.因此,在对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对道德的要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但是现如今,很多的学生听到作文就头痛,对作文产生极大的厌恶和反感心理,就算写出一篇作文
南方人泡茶,可算得上是烦琐.rn适宜的温度,适宜的茶叶再配上适宜的茶杯,恰到好处的力度和不差分秒的时间.南方泡茶是一种品,是一种人生,多多少少人间起伏都在那一口茶中蛰伏
期刊
只为赚吆喝不为赚钱?在没有中国面孔的欧洲足坛,中国企业只能花钱让名门球队成为自己的移动广告牌,但效果如何难以衡量。三年前,曼联俱乐部CEO大卫·吉尔(David Gill)面对媒
期刊
实现语文素质化教育首要的就是敢于创新教学.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初中语文课素质化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分创新教学,运用“
弱视是指单眼或双眼最好的矫正视力低于0.8,而眼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视觉状态.弱视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年龄、弱视程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1弱视的治疗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
我想起了我的外公。他是广东潮汕人。  “学习累了吧,过来喝一杯茶吧。”每次我回老家,外公总是张罗着我们喝茶,那套摆在桌子上的茶具不知道用了多久,也不知道换了几套,不变的永远是每次都要喝茶。  记得小的时候,最喜欢在茶桌面前坐着,看着外公将热腾腾的开水倒进茶壶里,茶壶里也冒着白气,我仰着头看着白气飘啊飘,飘到空中融入了世界,然后消失了。  我总是问外公:“为什么白气融入空中就会消失了呢?”“我们看不
期刊
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岭南园林、粤剧、客家围龙屋……皆是岭南特色.而杨羽仪的《水乡茶居》让人品鉴了岭南茶文化.rn七八张四方桌的小院落,抑或是
期刊
一、调查目的rn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最重要的.后进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