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废话”的归因分析及嬗变对策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n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话语是学生最直接的外语习得来源,也是学生最容易去模仿的。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英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使用英语。英语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课堂教学的媒介语言。为了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1],英语教师要关注自己和他人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使用的质和量,避免“废话”。英语课堂教师的“废话”是指与英语学习无关的、无意义的、低效的或者不利于学生输入和输出的教师课堂话语。
  一、课堂“废话”的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时间非常宝贵,教师课堂话语尽量简洁。但审视课堂,你会发现课堂上的 “废话”并不少。
  1.冗余型
  话语冗余是话语使用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常见现象。重复可以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有意的重复是为了实现某个话语的目的,而无意的重复则可能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等。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机械的、无意义的重复很多,致使话语冗余现象突出。如学生不能迅速应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往往不考虑学生的思考过程而再次重复提问,有时教师的重复还表现在急于帮助学生表述完整等。
  2.独白型
  独白型就是教师基本成为课堂话语的霸主。在一些小学高年级的课中,笔者发现教师为了更好地控制课堂,对于所设问题自问自答的现象在课堂中屡见不鲜,往往出现教师在限定的课堂时间和教学任务下急于给出答案。这样的独白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而真正的对话过程应该是一个互动的、意义协商的过程。
  3.封闭型
  教师话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反馈。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更有助于改进学习者的行为[2]。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评价过于单一,往往是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或者训练语言形式的反馈。如“Good! Excellent!”等等。教师单一的、单向的反馈使对话孤立而无生机。
  二、解决课堂“废话”的嬗变对策
  (一)巧用 “重复”
  1. 重复,为了更好地输入
  教师话语有维持与学生交互的特别功能,使对话双方分享对同样事物的设想和辨别。Tsui 也归纳了教师话语的六种策略[3]:
  (1)理解性核对:通常用“Right?”“OK?”“Do you understand?”表示。
  (2)确认性核对:用来确认对方已正确理解了说话者的意思。
  (3)澄清性要求:当对话一方需要理解上的帮助的时候,请求澄清。
  (4) 重复性要求:在没有听清或理解的情况下请求对方重复刚才所说的。
  (5) 分解:把最初的提问分解成若干问题,使对方易于回答。
  (6)自我重复: 完全或稍加修饰地重复自己刚才所提的问题。
  其中确认性核对、重复性要求和自我重复中都体现了重复的意义。课堂上使用这些策略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获得可理解的输入。如果这些策略被学生在课堂交互中大量使用的话,那么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可理解输入的意义生成。如:
  T: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S:I like summer.(声音较轻)
  T:Summer? (重复确认)
  S:Yes.
  2.重复,让语言得到强化
  斯金纳认为儿童获得言语主要靠后天学习,也与学习其它行为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来实现的。言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在由环境引起的声音和声音连结的选择性强化的基础上。强化论者莫勒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强化的模式来学习语言的。从强化理论可知,要让学生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在重复中得到强化,得以掌握新的语言。如很多英语歌曲中就会重复出现一些句子让学生在吟唱中得以强化。
  3.重复,无痕的纠错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可能找到避免刻板公式的方法,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而面对学生对话中的错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不能直接指出,这样既会影响对话的通畅性,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但作为语言学习,教师不能对错误置之不理,而巧妙的重复,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我修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交互的目的。如:
  T: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I do housework.
  T:Do housework last weekend?
  S:I did housework last weekend.
  (二)巧变“独白”
  Ellis也曾指明,当教师给第二语言学习者讲课时会用各种办法修饰他们的语言,同时很注意学习者的目前水平。修饰是提问中常见的一种策略,目的是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而当学生在交互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修饰,而不是替代。
  1.提供线索
  当所提问题不被学生理解时,教师可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暗示线索。这显然对学生理解上的帮助很大,使课堂交互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如:
  T:What animal do you like?(学生没反应)
  T:I like rabbits. What animal do you like?(大部分学生马上领悟)
  2.调整句式或者转问
  不同的学生课堂的表现不同,如胆小的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会紧张;有的学生也会启而不发。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着告诉学生,可以调整语言来提醒学生。如:
  T:How are you? (学生不答)
  T:Are you fine?
  S:Yes.
  当学生特别紧张时,我们也不要再追着问, 让他有一个心理调适的机会,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转问他人,让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如:
  T:How are you?
  S2:I am fine.
  T:How is she? Is she fine?
  S2:Yes.
  3.延长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指的是当教师的问题提出以后继续追问或者叫另一个学生回答以前,教师停顿的时间的总量[4]。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希望学生反应迅速,时常连珠炮似地发问,若一个学生不能及时给予答复,教师会即刻叫起另一个学生来回答问题,语言交际更多的像操练式训练。如果相信当学习者被推到能力的极限时习得能被最大程度地促进的话,那么等待时间必须要延长。[5]
  (三)巧破“封闭”
  关注形式的话语反馈能鼓励学生,但限制了话题的开放性。只关注语言形式的对话会失去对话的生命力,让课堂学生的英语习得机会偏少,长期的机械而无新的可理解性语言习得的输入会让学生情绪不投入,他们的语言思维也会产生惰性,学生的语言习得也受到了限制。当课堂话语关注语言和内容的真实性时,课堂对话很容易成为一个自然而又开放的过程,学生在对话中会变得更自主。
  1.语言真实
  这里的语言真实,是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语言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语言,而不是编造或假想的语言。[6]如课堂上经常听到的“ I eat an apple.”是一种语言形式的呈现,而生活中常听到的是“I often eat an aaple in the morning.”等句子,体现了交际的真实性。小学生学习英语最终的目的还在于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因此我们尽可能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真实的语言富有变化和挑战性,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激发学习兴趣。
  2.内容开放
  教师的话语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如与学生对话时,有经验的教师并不急于对他的回答进行评价反馈然后结束此轮对话。而是开放式地与学生进行对话。如:
  T:What’s your favourit food?
  S1:I like hamburgers.
  T:You like hamburgers. Do you often have hamburgers for breakfast?
  …
  上面的例子中教师通过重复“You like hamburgers.”来确认讲话者的信息,然后教师又以新的话语继续对话。正因为教师关注了学生的生活、对话的开放性和逻辑性,会让学生感兴趣而愿意去思考、去习得。对话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输入量和理解力。
  3.对话自主
  Swain[7]的“输出假说”认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语言。要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英语,教师要使语言变得有意义,对话内容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能够自己去获得知识,让他们变得更自信。如:
  T:What’s for my breakfas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do I have for?
  (教师耐心等待,暗示) What’s for breakfast?
  S1:What’s for breakfast?
  T:OK. Very good. Come here. (对个别主动问的学生用耳语告之)
  …
  T:If you want to know please ask them.
  (学生之间自主积极地对话)
  小学生对教师的生活等都很感兴趣又喜欢游戏,因此在教师的暗示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的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师教的痕迹变弱了,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变强了。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师课堂话语在英语课上的重要性,关注英语课堂对话的质量,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课堂话语能力,避免过多无效的话语出现在课堂上,以提高课堂的语言组织实效性,使学生语言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1985.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Longman.
  [2] 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2).
  [3] Tsui.A. Introduc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London: Penguin Group, 1995.
  [4] Chaudron.C.1988.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Nunan.D. 1991.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 [M] Hertford Shire: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
  [6] 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7] Swain. M. The output hypothesis: 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 [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3. 50 (1).
  (戴建琴,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215228)
其他文献
【正】 1 急诊ICU病人的特点与收费现状 1.1 多数能收住院继续治疗 急诊ICU病房的病人,主要是各系统的急、危、重症病人,因相关科室暂时无床难以收住,或病情不平稳暂时不能收
研究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应包括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两个义项:一是反复学习,以求熟练;二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据此,练习的目的应该是巩固学习效果,而练习的形式则应包括所有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储备和能力的一切形式,如作业、实验、考试等。因此,有效的练习都应该有明确的练习意图,有良好的练习效果,本文试以语文学科为例,就如何科学练习,注重实效谈一点肤浅
<正> 医院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直接体现医院管理决策水平。现对医疗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1 医疗质量管理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1 追求规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开放和发展,老师们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在嘹望了世界的风景之后,有着不得不一吐为快的思考和冲动。特别开辟“域外来风”栏
<正>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和国民经济逐步增长的步伐,人们对卫生事业预防、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我院全面推向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主分配、自负盈亏、
一次在卓越网购教育教学类书籍,在赠书栏目里,遇上熟悉的作者苏樱和毛晓雯合著的《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一书,立即拍下。拿到书时,发现这本赠书包装最用心,外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在胎儿唇腭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20~40周胎儿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怀疑唇裂后应用IU22三维容积探头进行三维超声检查,三维超声
<正> 医患关系的好坏,通常取决于服务态度、医德、医疗作风等等,这是医患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大多数患者对医院、对医生是否满意,主要在于医护人员是否耐心,是否认
小学品德课程作业是拓展课程内容的载体,是促进学生致知笃行、知行统一的重要学业活动。小学品德课程作业应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养成和社会性发展,让学生的生活走向更好为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又不忽视对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习得。目前,我们的一线品德教师布置的作业,有很多是知识性或者单一性的作业,学生在作业中说的是一套、写的是一套,而行动上可能是另一套,很不利于培
【正】 质量始终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的生命线。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社会文明进步、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