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忠言”不再“逆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up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 金华 322118)
  【摘要】:批评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然而"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只有将批评运用得当,才能既不伤害学生稚嫩的心灵,又不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让批评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尤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特点,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个别谈话中的批评策略,以期能以艺术化的批评教育方式让学生心悦诚服,幡然悔悟,不再是忠言逆耳,让学生茁壮成长。
  【关键词】:师生;批评艺术;原则;方法
  前言
  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言语得失,小则牵系做人难易,大则连及国家兴亡,非常重要。职业学院的学生还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心理现象,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创新意识强烈,但情绪尚不够稳定。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犯错在所难免。面对职业学院这一群情绪两极性较为突出的学生,如何将批评运用得当,既不让学生稚嫩的心灵收到伤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又能让批评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是我们每位职业学院的老师不得不思考面对的问题。在此,笔者就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个别谈话中的批评策略,略谈几点自己的浅显认识。
  教师做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丝毫马虎不得。大声责备学生,只会导致学生情绪消沉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即使错了,也往往不敢承认,甚至于与教师顶撞,这样的的批评毫无效果。有时责备的声音愈小,学生愈会仔细听,激起心中的涟漪,效果也往往愈好。所以说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要采用恰当的语言艺术,才能达到忠言顺耳的教育效果。
  一、避开“审问”,变批评为表扬
  传统教育下,教师习惯了师道尊严,总会以“审问”性的口气教训犯了错的学生,而学生也总是小心翼翼地回答,在紧张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根本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也无法让学生心服口服。犯了错的学生,心理上已经是惴惴不安,班主任应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学生做朋友,尤其是高职院校,班主任和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只有消除了学生的防备心理,才能知道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有时候,恰当的变批评为表扬,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方式更能奏效。有一次,班上的A同学抄袭别人的作业被我发现,A同学平时比较优秀,对于这一次作业的抄袭也着实让我有点意外。为了找到原因,找他谈话时,我先出乎意料、平心静气地表扬了他:“首先,老师知道你要求进步,想以抄袭得到较高的平时分;其次,你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帮助老师又选出了一篇优秀的作业;最后,你做事很认真,不仅字迹工整,而且连抄袭都能抄的一字不差。”没有“审问”的口气,没有大声的呵斥,在略显幽默的氛围中一下子缓和了原本紧张谈话的气氛。他满脸通红,却又如释重负,不用我批评,他自己就主动承认了错误。自那次谈话后,A同学再没有过抄袭的现象,每次作业都做到认真完成,按时递交,虽然,他的总评不算优秀,但能看出,每一次作业都是他自己认真写出来的。俗话说:“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用良好平等的心态、恰当的“表扬”做到“曲径通幽巧达意”,在无形当中缓解了气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弱了学生的排斥性,这样的谈话才能收获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刚柔并济,化批评为激励
  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批评需要鞭策同时也需要鼓励。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师生眼中屡屢犯错的学生,如果一味地对其批评,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他们继续犯错、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比如自尊心强的学生则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批评教育,否则会让学生更难以接受;比如自控力差的学生则更需要老师的反复唠叨和提醒。同时由于批评本身的特点,无论采取哪种批评方式,在达到一定效果的同时,都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被批评者或多或少会产生些消极情绪。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处理是否恰当。
  作为班主任,如果能运用好“张弛之道”、“刚柔并济”,往往比一味地摆事实、讲道理更能事半功倍。例如班上的B同学是位问题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很难管理的男生,但我发现他篮球打得不错,爱讲义气。有一次在课间活动时,他和班上的其他几位男生为了抢篮球而争抢起来,导致其中一位男生不小心跌倒,受伤去了集团医院。在场的几位同学纷纷到我这儿告状。在了解事情的原委后,我把B同学和其他几位在场的同学一并请到办公室谈话。我对着其人几位同学说:“这次B同学犯了错,但老师知道,他平时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在我把B同学一段时间以来为集体出的力、为某些同学做的好事一一罗列出来的同时,这些同学纷纷表示了默许:“他很讲义气”、“他体育很好”、“他经常帮我整理寝室卫生”……同学和老师的赞许让B同学很是感动,还主动关心并询问起那位受伤的同学。我又婉转地指出他的不足,为他分析为什么其他同学会孤立他的原因,以鼓励他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一番话,让B同学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同时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不再强词夺理,不再破罐子破摔,只要能朝着好的方向去努力,自己也能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
  三、旁敲侧击,寓批评于幽默
  风趣的语言是化解伤害的“保护伞”,是批评方式的软着陆。幽默是拉近人與人之间的敲门砖,幽默语言可使如湖水班沉寂的师生关系被激起千层浪花,把安静的局面打破,避免了耳提面令造成的逆反心理,避免了批评导致的不良后果,也可有效化解尴尬氛围,使学生以更加乐观积极地态度接受班主任的教导。这样的婉言艺术可以笑声代替批评,以诙谐化解尴尬,耐人寻味的话语既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令学生幡然醒悟,又能在旁敲侧击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直言“攻击”的伤害。
  比如班上的C同学,每次看他上交的作业都头大,他总爱把字写得细细小小,看起来很费神,每次在作业批改时我都会写上对字体大小的要求,但总不见效。正好有一次走访寝室时,我就随口说了一句:“C同学啊,你的字真该增增肥了,要不然,老师这近视眼镜就要换成放大镜了。”没想到,一席话让他噗嗤一声笑起来,他很爽快地回应道:“知道了,老师,我下次一定写大点。”更让我吃惊的是,我发现一段时间过后,C同学的字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幽默有着独特的语言魅力。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老师的批评他根本不屑一顾,不痛不痒,错误一犯再犯。寓批评于幽默,学生全然明白,更能收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说话有学问,批评也艺术。无痕的批评艺术,高明却不高深。新时代下的班主任,应该不断探讨和追求婉言的艺术,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掌握好批评的时机和火候,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避免批评对学生造成的恶意中伤和赤裸裸的伤害,以有分寸的批评让学生感受到藏在严峻外表下深沉、炽热的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四、等一等,忌雪上加霜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训斥和责骂一个对自己的错误已经认识的孩子,只能损坏他的自尊心,甚至使其悔改之意荡然无存。"有时候学生犯错,只是一时的疏忽而造成的,并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上进心强的学生在犯错之后,常常懊悔不已,如果教师再批评他,则会让学生更痛苦,更自责。这时,如果教师对他所犯的错予以谅解,那么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以后他将会尽量做到谨言慎行。尤其是对那些做错了事,但事后主动认错的学生,教师不可再不依不饶地去教训他,否则就会失去民心,以后谁还原意来与你交心呢?这时不妨赞扬他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并帮助他找出犯错的原因,并寻找改正的方法。所以在学生犯错的时候,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能谅解的尽量给予谅解。
  五、想一想,忌小题大做
  老师批评学生要遵循就事论事的原则:一是对事不对人,当学生犯错时,主要是批评他这种错误的行为而不是某个学生,指出学生错在哪里,今后应该怎么做;二是不搞秋后算账,不要把以前和这次没有关系的错误拿到一起来讲,翻出过去的错误,否则只会让学生觉得你喜欢用老眼光看人,认为你是揭老底、算总账,认为批评不是为了改正而是为了整人。这样不仅不会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反而会适得其反。因而在批评学生时,尽量要做到"就一事论一事""就一个问题谈一个问题"。
  结语
  总之,语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老师要针对对象的思想、认识、态度、情感和个性等状况和特点,讲求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针对性、生动性、情感性,掌握好恰当的批评艺术,增强语言感染力。只有这样,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才会让忠言不再逆耳,能够让学生更乐于克服不良的行为,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其积极向上,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古国滔.让忠言不再逆耳——浅谈班主任的批评艺术[J].中华少年,2016,01:236-237.
  [2]方凤桃.忠言也可不逆耳——教师批评艺术例谈[J].当代教研论丛,2014,No.00303:106-107.
  [3]凌希平.让“忠言”不再“逆耳”——浅谈班主任批评艺术[J].新课程(中),2015,No.32203:23.
  [4]袁中星.如何让忠言不再逆耳——浅谈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一般性原则[J].学周刊,2015,No.24202:17.
  [5]赵淑琴.讓“忠言”不再“逆耳”——浅议批评的艺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No.14603:36-37.
  作者简介:李建杰(1985—),男,汉族,河南汝南人,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民宿经营与开發;
  曹莉丽(1986—),女,汉族,讲师,江西九江人,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
其他文献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学院艺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儿童时期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被社会广泛关注,然而我国西部儿童的美术教育却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将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一为什么美术教育在西部得不到重视;二美术教育思想落后的根源在哪里;三如何具体加强西部美术教育的的实施。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的研究,期望为西部偏远地区儿童美术教育的普及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帮助。  【關键词】:
期刊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以网络为基础的师资培训主要依靠当下盛行的网络平台,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的传播优势和技术优势来促进教师专业性发展,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改善教学效果的一种师资培训形式。文章简单分析了以网络为基础的师资培训模式形态,阐述了网络下的师资培训结构要素。基于此,明确师资培训模式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与特点 。  【关键词】:师资培训;网络;培训模式;特征  
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浙江省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将于2016年10月起进行新高考改革。英語科目将实行“一年两考”制。本文着眼于浙江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变化,探究其改革的原因——对学生能力要求的转变,以及此改革对高中英语课堂的反拨和对高中一线英语教师的影响。  【关键词】:高考改革;阅读理解;变化;反拨  一、改革背景与整体变化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期刊
(成都市高新区益民学校,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事实上想要完全达到这样的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乃至大部分教学行为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由此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从有效教学行为的内涵、影响因素、目前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出发,对课堂教学行为
期刊
(绍兴艺术学校,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中国的民族音乐更是世界上最古老而优美的音乐文化之一,民族音乐生长爱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影响深远。在现代教育教学中,音乐课更是一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自身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程,民族音乐是这门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以其古老而优美展现着音乐的魅力,我国的民族音乐类型丰富,表现乐器多样,因而其音乐灵动而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
期刊
(商丘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荒诞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荒诞往往与隐喻相结合,运用“笑中带泪”、“荒诞中见真实”的虚实结合手法创作小说。这类作品往往寓意深刻,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突出作品的哲学性、引导学生解读荒诞背后的隐喻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解读过程中,应围绕中学生的视角,就荒诞而猎奇,结合情境创设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个人体验,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讀
期刊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摘要】: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放松心情,音乐课程是学生们获得音乐教育的一门课程,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也成为高职高专学校中十分受到年轻人青睐。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课堂的细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值得不断反思的。本文首先阐述课堂细节的相关概念,其次着重分析把握课堂细
期刊
(西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意蕴,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不可或缺的价值理念和思想寄托,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指导和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期刊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摘要】:文化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自觉地以唯物史观作为其文化研究的内在逻辑和理论基础。因此,马克思的文化观是广泛而深刻的。关于马克思文化观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历史性的基本特点,是我们理解、学习马克思文化观的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的文化观进行初步地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文化观;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期刊
(丽水学院民族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形势下,为更好的满足社会对钢琴教育、演奏等不同人才的需求,高校钢琴教学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本文阐述钢琴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下高校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需求;高校;钢琴教学;改革  钢琴是高校音乐专业一门基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