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加息:顺理不成章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1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CPI同比上涨4.9%。中国已进入了依靠连续加息以抑制通胀的通道,且趋势明显。但这是在做正确的事吗?本文认为:以“双率”为主导的政策手段作为调节通胀的工具,一定会弊多利少。
  
  近来,内外市场都在关注和揣摩中国央行是否进入了加息的通道。
  因为从学理上讲,连续加息会增强市场对资金成本上升的预期,从而会减少长期贷款的需求。未来需求减少,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水平就会大大缓解,由此就会对现在通胀预期产生积极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消费信用的膨胀也会随着未来利率不断的攀升而收缩,提前还贷的动机强化就会使得市场资金回流到银行体系,减少了外部信用膨胀而引发的过度消费的问题。这也进一步会遏制通胀预期的强化。
  并且加息往往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趋于收紧的一种信号,所以来自政府部门的公共投资的增长也会有所节制,进一步产生对通胀预期的抑制作用。
  
  连续加息风险巨大
  
  总之,在今天通胀压力当头的情况下,连续加息听上去很顺理。但是,从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我们的持续加息等货币政策不可能只涉及到货币和物价两个系统,而且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它都会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第一,打开加息通道,并不能阻碍今天欧美宽松货币政策所加剧的输人性通胀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作用。加息在抑制负利率问题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否能抑制通胀预期还很难判断。如果汇率调整不谨慎,还会影响到我们原来市场所积累的有效致富方式。
  第二,打开加息通道,并且像某些专家所建议的那样采取非对称加息,从而缩小银行机构的利差,那么银行的信贷能力和质量都会受到数量控制和收益缩小的双重打压,缺乏信贷能力的银行业对中国这样一个需要完成原始财富积累(企业投资主导)的国家而言,比起股市来讲将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
  第三,打开加息通道,中国承担的风险不能忽视。连续加息,反而会让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变得更大。其结果就是让这些热钱的预期自我实现。当然,如果中国经济下滑了,即使利率再高,基本面不牢靠,热钱还是会小心谨慎,因为扣除风险后的收益可能会变小。但我们显然不能以中国经济下滑作为代价来赶走热钱。
  
  相信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笔者判断,中国央行不应通过连续加息的做法来改变市场对通胀的预期。尤其是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中国经济又处在不断发展的通道上,若以“双率”为主导的政策手段作为调节通胀的工具,一定会弊多利少。
  连续加息在中国今天投资为主、储蓄为根的经济结构约束下,在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影响下,不可能简单地认为只对通胀产生一个明显的抑制作用。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它一定会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的负作用持续下去,那么反而会出现在成熟市场不太常看到的通胀恶化现象。所以对我们而言,发展就是硬道理!哪怕发展不可或缺的信贷有效增长暂时宽容了通胀的存在,我们也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会改变这一切!
  
  (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责任编辑:纪亮
其他文献
在50年之前,IBM传奇领导者小托马斯·沃森写就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一个企业的信念》.里面阐述了三个最核心的价值观
女性总是系统化地低估了自身的能力.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出色!这一点不仅仅为三八节而说。
根本没有想到,这个曾经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响当当的人物,会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之中。9月14日,头戴书写着"草民完全无罪"的纸糊高帽,顾雏军在北京"重出江湖"。这种充满
别忘了马云与俞敏洪正在做的事情:资本,应当为梦想让步。  尽管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这幕悬疑剧已经一波三折地上演了“董事长辞职”、“经销商逼宫”、“工厂停工”等多出好戏,但事情其实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形容:又掐起来了。  企业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的矛盾再一次被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这一次中枪的是吴长江和他的雷士照明——这家在商业照明领域的领军企业,在2010年上市之后就麻烦不断。自从不甘寂寞的资本方介入
通货膨胀业已降临,这是个无情的事实。  如果说原本就与大众感受相差甚远的统计局数据在一个月前还可勉强支持“通胀威胁说”的话,那么新近公布的2010年11月份的CPI数据,则明白无误地显示出通胀已经袭来。超过5%的CPI官方数据,不仅跃过了多数消费者的“心理界限”,而且已接近此次金融危机之前紧缩型政策出发“原点”的物价水平。面对高企的CPI数据,即便善于对各种数据做“利好”解释的统计局官员们,也难以
本文讨论的合伙人不是法律上承担无限责任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 而是泛指一起合伙创业的人因此与我们都有关系与我们内心的痛都有关系  入夏,电影《中国合伙人》的热映,诱发了人们对合伙人的热议。相比西方,为什么中国式合伙人多以散伙告终?为什么企业到了青春期,更容易分家?  典型性青春期分家  这事儿说起来很闹心。当初几个铁哥们儿,或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一起合伙创业,可谓历经九死一生,度过了艰苦创业生存期、快
某天早上,家住北京东四环的张先生送女儿上学,开车从地下车库出来,一不小心就把旁边一辆车蹭了。因为赶时间没法等车主,张先生就留了张条子说明要送孩子上学,写下电话号码,以便联系。临走时他用手机拍了张照片,路上发条微博:“今天早上赶时间把人车蹭了,真不好意思。”五分钟后,张先生收到一条回复:“貌似您蹭的是我的车,没关系,送孩子要紧,路上小心……”这样的巧合太让人惊讶了,两个人的微博瞬间转发过百。就在这时
2010年年底,中国的经济政策出现了一个标志性的变化:彻底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随着对外资企业又有两项税款加征,中国境内所有内外资企业全部税制都已实现平等。这还并非孤立事件,近年出台的《反垄断法》、新《劳动合同法》、规范内外资并购政策等等,相应条款都在逐步地向外资“享有”国民待遇推进。  对中国这样一个靠外向型经济崛起的国家而言,涉及六七十万家在华外企待遇的变化,无疑意味着我们正处在一个重
作为一个制造业企业的掌舵者何新明的办法并不“洋气”但恰恰是这些沉淀下来的最朴实的价值推动了东鹏陶瓷的最真实的成长
IBM100年了,令人尊敬;但IBM10年来,更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