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ymoon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化工企业等一些重工业造成的污染问题,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问题,但是生态意识并不是自行产生的,是需要通过培养和教育才能够产生正确的生态意识。针对当今的实际情况,在高中生物中进行生态教育成为比较重要的任务;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中,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态 文明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71-02
  一、生态问题是决定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
  造成生态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过快增长的同时,对生存环境的改造就变得非常严重,从而致使生态问题出现。比如说,近几年来对森林的破坏日趋严重,森林面积递减致使沙漠化现象比较严重,一些物种濒临灭亡,这样都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平衡。另外,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化工企业等一些重工业造成的污染问题,对自然资源起到了很大的破坏作用,直接威胁到人身体的健康程度,比如说,酸雨和淡水污染、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各种噪音和废气排放到空气中,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生态。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态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任务
  国内相关学者明确提出,当今我国的教育要改变指导方针和发展方向,让教育逐渐向生态化发展,使教育变成符合生态规律的新型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学校教育来说,生态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更加关注自然和社会的发展,掌握生态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不仅是一个基础性学科,由于本身学科特点决定,还与生态环境关联十分紧密。所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态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任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态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生态意识
  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生态意识这要可以体现在两点:第一、高中生物教师要对自己生活地方的生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学校的实际环境情况,组织一些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组织过程中加入自己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同时要考虑用什么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第二、教师要定期参加培训,在高中生物教师的培训中加入生态教育,主要加入环境生物学,从宏观上研究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从微观上研究遗传变异和毒理作用。从而使高中生物教师加强自身生态意识,为进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二)结合当地生态问题,开发校本资源
  实际上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很多的生态问题,比如说,酸雨和淡水污染、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各种噪音和废气排放到空气中,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生态。这些问题不仅社会是关注的热点,还是高中生物的结合点,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生态问题创设情境教学,将这些当地生态问题和课本知识融为一体,正确的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因为我国国土面积比较大,生态情况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生态问题,开发校本资源,从而使学生观察的比较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生态意识。
  (三)将生态教育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
  将生态教育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可以简单的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教育模式。显性的教育模式就是,精心设计专题活动,将环境保护渗透到生物教学中,隐性的教育模式就是,加强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是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生态教育。
  首先,精心设计专题活动。将高中生物教材作为专题活动基础,再结合学校所处生态实际情况设计专题活动。比如说,环境污染情况、环境治理对策、生物多样性、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等为主题的专题活动。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模式,所谓讲就是将这些专题活动进行课堂讲授;所谓练就是在课下进行实验。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或者周末,进行问卷调查,搜集整理与专题活动有关的资料,进行生态环境的实地考察,这样才能够上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生活地方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深刻的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并能够想办法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其次,将生态教育贯穿于常规生物教学环节。当今我国使用的高中生物教材,很多地方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容。都和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生物教师可结合教材中已有的保护环境知识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保护环境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丰富高中生物课堂知识,还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决心。
  再次,加强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将生态教学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侧重的主要是渗透式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将高中生物课堂知识与加强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相融合。在校园文化方面,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竞赛、研讨、讲座等各种活动,来进行生态的宣传,同时也可以在植树节、环境日和地球日等这些具有特定意义的节日展开生态宣传。在校园环境的方面,将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校园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活动,比如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比较简单的建立一个生态平衡系统和植物角。将学校已有植物进行简单分类,将学校的植物进行挂牌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束语
  随着近几年来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化工企业等一些重工业造成的污染问题,导致整个世界的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样,生态文明教育和高中生物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容分割。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中渗透文明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这个学科,还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意识,知道生态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就是我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的简单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我也希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将生态教育和高中生物课程进行很好的整合,从而为我国的生态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陆菊琼,陆宗辉.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践行国策“生态文明”之情感教育[J].教育观察,2012,010(1):178-181
  [2]刘文霞.关于在《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0(7):173-174.
  [3]陈新见,冯少杰.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尝试[J].历史教學2014,07(03):39-40.
  [4]王磊,陈燕,唐思贤.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态文明”理念[J].科学教育,2014,03(14):85-86.
其他文献
基于对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的理解,以农业生产活动的四个环节(投入-利用-产出-效应)为切入点,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该研究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五要素之一的“小组自我学习评价和反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起到的
改革开放以来,韶关市劳动力产业分布结构不断变化,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利用回归模型,发现第三产业劳动就业比重的产出弹性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所以,优化韶关
介绍了降温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在高炉煤气布袋除尘的应用,提出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结了基于VERICUT软件的数控机床虚拟加工的整个过程,提出围绕“机架一刀具”和“机架一毛坯”两条运动链构建虚拟机床的关键技术,并分别以三轴和五轴联动的数控机床为例,详细
结合燃气管道非开挖定向钻穿越河流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定向钻技术的决定工程成败的技术要点,总结了穿越设计轨迹、导向孔的钻进和扩孔、拉管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介绍了光栅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闭环位置伺服系统中的应用,对于位置伺服系统的系统误差作了理论分析。利用光栅位移传感器对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动态测量和控制。结果
通过对权台煤矿煤仓渗漏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综合治理的方法和设计参数,达到防止煤仓渗漏的目的.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韶关学院21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为158名,女生为55名.调查结果表明:按照心理健康调查的5级评分标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属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