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教学建议,也为教师教学方法的選择提供了依据。所以,教师要通过情境阅读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要通过情境阅读活动的应用来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夯实基础。因此,本文就从问题情境、想象情境以及再现情境三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开展情境阅读活动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情境;初中语文;情境阅读活动
  所谓的情境阅读活动是指教师根据阅读文本的特点来创设恰当情境,一来是为了改变枯燥的、单一的阅读模式,二来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学习文本中明线和暗线所教授的内容。可是,该如何开展这一活动呢?在笔者看来,一线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所阅读的文本类型入手,通过恰当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以及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下面三种情境的创设为例对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情境阅读活动进行论述。
  一、 问题:情境阅读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通过对阅读文本的深研,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提出来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情境阅读活动的开展除了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这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大意,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例如:在阅读《社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进行阅读,如:
  (1) 阅读文本,思考:豆好不好吃?戏好不好看?
  (2) 为什么说这里是我的“乐土”?
  (3) 《社戏》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试着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以期能够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好奇进行阅读。之后,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要给学生时间进行“质疑”,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将阅读后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如:有学生说,为什么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再也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豆,再也没有看过这么好看的戏了?但是,我们从内容中分析得出的是“豆非好豆,戏也非好戏”,两者是否矛盾?等等。可见,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二、 想象:情境阅读
  想象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任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教师要从教材文本的特点出发,通过创设想象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在想象与联想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在文本中传递出来的思想,而且有效的想象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例如:在阅读《春》时,众所周知,这是一篇描写“春”的散文,而且文本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不仅让枯燥的汉字更为生动形象,也能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让学生自由地在这一画面中进行想象。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进行想象,即:随着作者的文字描述来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这一场景之中,仿佛自己置身在“春天”,看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闭上眼张开手臂去感受那轻轻的风,等等。可见,这样的想象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春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能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春天,走进大自然,进而推动学生愿意在实际生活中去接触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美,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 再现:情境阅读
  “再现”是指重现,多数情况下是借助多媒体或者是表演活动来实现这一情境的创设,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活动之一。所以,在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再现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阅读,以期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阅读《三顾茅庐》时,这是一篇文言文,故事情节大多数同学也是了解的,但枯燥难懂的文言让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学习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刘关张三顾茅庐的场景,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二来也能激发学生对经典文本阅读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于这一类文章,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将其改编成剧本,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以及班级组织的晚会中进行表演,以期能够让学生在情境再现中找到阅读的兴趣点,同时也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加深印象。因此,再现情境活动的组织对形象化语文课堂的构建,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皆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总之,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要重视情境阅读活动的开展,要通过恰当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走进作者,进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做出贡献,同时也使学生在阅读情境的创设中形成终身阅读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瑾.创设阅读情境 优化阅读心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3):107.
  [2]陆重维.例谈创设阅读情境[J].语文建设,2004(2):28-29.
  作者简介:
  王艳凤,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
其他文献
教育,总在变革中厚积出育人的沃土.梦想,总在奋斗中张扬着磅礴的力量.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自古便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重地.该地区所蕴含的红色乡土资源极为丰富,将其融入到高中教育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接受红色革命洗礼,而且能够让高
摘 要:步入经济新时代,国际竞争日渐激烈,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层面,并且表现在国民素质、文明程度以及文化底蕴层面上。就文化素质教育来说,重点在于优化文化教育工作,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内在活力等。纵观当前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来说,并没有真正对人才素质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蚕桑专业这种非热门专业,对人才素质忽略较为严重。故此,怎样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成为当前高等院校一个重要研究课
该文建立了一种公钥密码算法。其安全性建立于L-函数解的不可逆性和类似于Shamir门限的设置。这一算法由于不涉及大整数计算,因而可以高速实现。利用Java语言将其程序化,可用于
在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成为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后,出现了一个专门用来表示这种网络出版和文章发表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由简短且经
利用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膜研制的金为催化剂,采用碱性体系的新型控制电位电解型氧传感器,克服了以往电化学氧传感器的缺点,具有响应时间快、稳定性好、噪声低、本底电流小、温度
摘 要:《宏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主要研究了经济行业的各种定律现象以及经济体的整体性的行为,例如經济波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等。总的来说,《宏观经济学》是一门拥有很强理论性,以及很多争论点的学科。所以,在《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点,促进学生对于这门复杂科目的理论掌握速度以及运用能力发
该文利用三阶Fibonacci-Lucas序列提出类似于Lucas序列上的LUCELG公钥密码体制和数字签名的新的公钥和签名体制,并对该体制做了比较分析。
椭圆曲线公钥系统可以缓解传统公钥系统中大计算复杂的瓶颈问题。该文基于椭圆曲线公钥系统提出了一种快速算法。通过对算法进行的运行数分析,可以看出新算法在较大程度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