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恒拍感的建立及节奏训练方法探析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SP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杨如怀先生曾对音乐中的节奏做过全面的解释“节奏的广义理解,可以看作乐曲的各个部分之间平衡、对称、再现、交替、大小比例的组合关系及乐曲发展中音乐材料变换或持续时间长短,速度快慢的各种组合关系﹒﹒﹒节奏是通过节奏体系红长短时值之间按照需要相互结合的多种关系而体现的,且根据长短时值之间所存在的一定比例关系构成节奏体系。”
  关键词:音乐要素;恒拍感;节奏感;稳定速度
  回顾我们的音乐课堂,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已逾百年。特别是近年来一直強调的“素质教育”是为了提升音乐课堂的重要性,也是为了强调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性。我国80年代以来陆续引进世界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大教学法”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比如奥儿夫教学法强调的是“回归本体”,柯达伊教学法的柯尔文手势及首调唱名法,目标是为了识谱和歌唱教学。达尔科罗慈教学法的体态律动是集中体现在节奏学习和乐感的培养。这些先进的教学法体系的引导下,在这些先进,新的教学形态下,我们教师更渴望系统的,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的,使其转化为适合我们本土教学的方法。近几年来我们教师的培训也都围绕“音乐元素性”开展教学研究和探讨。但是他们都有最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重视节奏的练习。
  一、主体性原则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思考教师如何教,学生应该怎样学?一堂课的好与坏,笔者认为不是课堂内容有多少,教学的形式有多花哨,而是学生正真掌握了什么?在一节课中学生解决了什么?我们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自我感受,恰恰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保护学生生命中与生俱来的音乐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适当的空间让他们把这部分呈现出来。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追求他们发自内心,自然的,本能的动作,从而达到自然的结果,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真实,学生自己的课堂。
  二、体验性原则
  布鲁纳说,任何一个学科,保持了它知识特性,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节奏作为元素性中的第一要素,只有低段对元素性有了充分的感性体验,到了高段才能达到理性认识的可能。我国的“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段提出“对节拍做出相对应的体态反应”。一年级的音乐课程中,都是简短富有童趣的歌曲,比如我在上《这是什么》这一节唱歌课之前,我通过节奏导入,让学生跟着节拍器走路,拍手,跺脚等不同的体态律动来感知节拍的规律。节拍器提供稳定的速度,通过这样稳定的节拍感知和建立。然后导入歌曲的聆听,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拍子三拍子的体验与分辨。让学生去发现节拍的不同之处,加上反复的律动体验更好的去感知和理解。有了这一系列的铺设和循环再来体验分辨三拍子。例如《小小的船》这一课中,同样也是建立节奏感为教学的重点,以二拍子变化三拍子为难点解决,师生互动,恒拍子的节奏不断跟着节拍器反复体验,目的是保持节奏的稳定性,建立一个稳定感。在这个基础上我始终保持恒拍的持续,让学生加入第三拍,变成三拍子。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并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价,节奏是否稳定和准确。这样学生就能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老师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及帮助。
  笔者非常强调节拍器的使用,原因是内心建立稳定的恒拍感。恒拍感的建立需要学生在初学阶段养成打拍子的良好习惯,这里需要稳定速度的支撑。而往往很多学生没有建立稳定的速度,没有明确的拍子划分概念与控制能力。所以基石没有稳固后续的工程学生会很吃力。所以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保障学习的顺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节拍器正确的使用能是学生的节奏感建立事半功倍。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比旋律更为重要的元素。它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的灵魂。足可以看出准确掌握节奏的重要性。在三大体教学法体系中,均有训练节奏,培养节奏感的游戏练习。例如达尔科罗次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以动作进行节奏和速度的游戏。柯达伊教学法将节奏与旋律训练相结合。奥尔夫将节奏与语言相结合。这些都是为了建立学生的节奏感。
  在日积月累,不断巩固稳定节拍的基础上可以添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音值的学习,笔者课堂上运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奥尔夫将节奏的律动与语言的结合,形象而且学生易懂。然后接着增加混合节拍的体验,例如《调皮的小闹钟》这节欣赏课,我的重点同样是感知体验节拍,教学难点是通过体验掌握切分节奏。其实很多时候,对于专业技能的学习我们还是口传心授的方法。虽然这样也不是不可行,但是学生对它的理解就是停留在理论上的掌握,固定地方的掌握,也许换了另一首作品同样的节奏型他就不一定听得出来,缺少对节奏音效的理解。在这一课中我设计学生们跟着旋律走动,走满整个空间,当听到出现切分节奏的地方扭一扭,感受和正常走路的不同之处。一次两次学生个体做不好,多次反复的体验学生就会了。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种节奏型在音乐要表现的音乐效过是怎样的。通过自身的音乐实践来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每一次的设计都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从理性到感性。这样学生的基础就牢固而扎实。
  总之在低段的节奏训练中可以运用很多简单的身势律动来体验,实践。如简单的拍球感知音乐节拍,听节拍器或者旋律走步感受稳定拍及节奏,听音乐走呼啦圈,听到重拍走到不同的圈里面,或者通过身体的重力感受节奏中的重拍,可以借助道具,可以运用自己的身体某一个部分。我们也未曾听到专家对走步或者律动的动作,舞蹈姿态做美感和技术上的要求。通常只有一句话“跟着音乐走”这样是最容易让学生走进音乐,而又能用身体自然的流淌出对音乐的感觉。
  四、实践性原则
  我们谈到音乐总会说“音乐是实践的艺术”音乐在时间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讲不同的音高与不同的音值组合起来,呈现在听众的面前。
  在中高段的教学中,不管是学唱课还是欣赏课,已经不在单单依赖简单的肢体律动来感知节奏。对于节拍器的使用也需要注意限制,一段完整的音乐练习如果重头到尾都使用节拍器,会造成音乐进行的机械与呆板。所以笔者常常会采用随着音乐的流动进行指挥的打拍练习,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强律动感的训练方法。学生在音响效果下,随着指挥图示挥出音乐的节拍,这个比简单的数拍练习更有效。而且除了稳定性和精准性的要求以外,还需要学生把握节奏的生动性。这种生动性恰恰是表达音乐风格的正真需求,这光靠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体会许多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特别是不同风格中的节奏重音的时间与位置。结合大量的音乐时间。来训练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中节奏感的感受与控制能力,提高学生对节奏生动性的表达。这是音乐实践的最终目标。例如不同的中西方作品,古典与现代,爵士乐与拉丁音乐,他们都具有独特的典型的节奏型,独特的重音这些都使得他们具有自己的音乐特征和风格。
  “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最激动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来帮助学生学习音乐了解作品,感受音乐要素中的节奏,笔者感觉任重而道远。“如何教”和“如何学”同样任重而道远。只有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和体验,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去影响和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秦德翔 杜磊《音乐课堂教学的经典方法》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60-6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音乐课标准解读(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8页
  [3]莫藴惠《浅谈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中国音乐教育2017年第9期,第4-6页
  [4]赵苏《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中国音乐教育2017年第9期,第41-17页
  作者简介
  黄琼(1983.09.—)女,汉族,湖南冷水江,小学教师,本科,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义乌市大陈镇楂林小学)
其他文献
厌学是目前中职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厌学心理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弄清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危害,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对于构建和谐高效的校园氛围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对培养合格的社會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职学生厌学心理的具体表现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  有厌
期刊
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情感的驱动影响下进行的。情感是构成人的活动动机之一。而情感的表现具有两极性,即: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肯定积极的情感对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劳动效率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而否定消极的情感则抑制人的潜能发挥,降低工作学习效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引导,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地上好体育课。  一、运用美的因素
期刊
摘 要:在多年的健美操教学中,笔者深感传统的以传授技术动作为核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与现实脱节,没有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整个教学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笔者摸索学习目前新建的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理论系统,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抛砖引玉,和同行共同学习。  关键词:健美操;运动;教育模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前苏联的教育观念一直影响着我国学校体育。学校
期刊
摘 要: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精心创设教学情景进行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精彩的情境导入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和待解决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有助于教学。在情境导入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激起兴趣;创设活动,营造氛围;巧用电脑,激发情趣。  关键词:导入;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提高民族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思维,定位教师角色  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互联网成为人们获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可以抓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学由静态变成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运用多媒体,优化学生认知过程,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我认为多媒体的恰当使用,
期刊
摘 要:村小教学质量普遍偏低,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真正制约教育均衡的是村小师资水平,由于教师素质问题,使得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因此师资问题是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而师资的加强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本人认为改变村小教学模式,才是解决师资短缺的根本办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本人认为不妨采用“颠覆的课堂、小组学习、现代网络教学” 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村小;颠覆的课堂;小组学习;现代
期刊
摘 要:信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媒体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拓展上为其优势的,在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拓宽听域,调节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信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电化教育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
期刊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的办学声望,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才能让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顺心。师生在教学的共同体中共同进步、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藏语文教师,将如何优化藏语文的教学呢?我从下面几点做些阐述。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情境指的是情和境的统一体。情代表人及其所有行为、心理,境则强调客观世界的构成和自然性。情与境的结合使学生处于一
期刊
摘 要: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内涵,同时还有助于特色旅游业的创新性发展。本文就张掖市目前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业融合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张掖市文化产业与特色旅游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提升张掖市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张掖市;文化产业;特色旅游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