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禽流感病毒三价灭活苗免疫现状及效果评价

来源 :浙江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v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评判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苗(H5N1 Re-11株、Re-12株和H7N9 H7-Re3株)的临床免疫效果,首先对部分规模鸡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现状开展问卷调查;从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苗免疫的8个鸡场采集了239份禽血清和210份拭子分别进行血清学、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虽然参与调查的肉鸡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养殖户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鸡场生物安全防控风险隐患、首免日龄不合理等问题,但所有检样的免疫合格率均大于70%,未发现禽流感病毒阳性样品.其次选择了27日龄快速型黄羽肉鸡进行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苗免疫试验,分别于首免后14 d、28 d和二免后14 d、28 d、42 d采血进行抗体监测.免疫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苗首免14 d后抗体平均滴度达6㏒2以上,28 d时抗体平均滴度达9㏒2以上.结果表明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苗(H5N1 Re-11株、Re-12株和H7N9 H7-Re3株)免疫能为鸡群提供针对Re-11、Re-12和H7-Re3毒株的良好保护.
其他文献
花生、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因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制约产业发展,因此,黄曲霉毒素防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难题.本团队首次提出将黄曲霉毒素绿色阻控与促进根瘤固氮耦合的研究思路,研发了生物菌剂ARC-BBBE,本文报道生物菌剂ARC-BBBE对黄曲霉毒素及其产毒菌阻控的大田应用效果,调查其对花生生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探索ARC-BBBE对花生、大豆根系结瘤及根瘤固氮的影响,为从田间源头阻控黄曲霉毒素及促进根瘤固氮、实现减肥减药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连续2年在我国花生主产省
为探讨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可能导致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以江西主栽品种金黄麻为材料,设置正茬与连作处理,研究芝麻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变化与差异.结果表明:正茬芝麻根系分泌物对芝麻种子的发芽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正茬和连作芝麻在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的根系分泌物中鉴定出18~28种有机物.现蕾和盛花期芝麻根系分泌物均含有酯类、烃类、酸类、酚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物质,以反式-(2,3-二苯基环丙基)-苯亚砜甲酯相对丰度为最高;成熟期比现蕾和盛花期多醚类物质,以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相对丰度为最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耐寒育种过程中的筛选效率,研究甘蓝型油菜耐低温机理,以8个不同抗寒性的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对低温条件下各材料的生物量、叶绿素、脯氨酸和相对电导率进行测定,发现在室外平均气温2.75℃时,抗性材料的生物量、叶绿素和脯氨酸的累积量都显著高于敏感材料,相对电导率没有显著差异;当平均气温7.52℃回升至12.39℃,抗性材料和敏感材料生物量的累积量无显著差异;在恒定低温10℃/4℃处理下抗性材料和敏感材料在处理前3周生物量均持续累积,但从第4周开始敏感材料新叶出现白斑,生物量减少,抗性材料老叶出现白
研究旨在探究a-酮戊二酸二甲酯(dimethyl α-ketoglutarate,DMKG)预处理对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抗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以含0、0.2、0.4、0.6、0.8、1.0 mmol/L过氧化氢(H2O2)的DMEM/F12基础培养基处理犬ADSCs,1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最适浓度以建立犬ADSCs氧化应激模型.选取生长良好的P3代犬ADSCs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D
作物产量与群体结构密切相关.为合理配置群体结构,提高油莎豆光能利用率并最终提高产量,研究不同群体结构对油莎豆块茎生长阶段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进一步挖掘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油莎豆产量潜能.2018年以黑油莎2号为材料,采用三因素大田裂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分别为90000株/hm2(A1)、110000株/hm2(A2)、130000株/hm2(A3);裂区为种植方式,分别为110 cm垄上三行(小行距30 cm)(B1),65 cm垄上双行(小行距20 cm)(B2),45 cm垄上单行(B3)
为了更好地为生产者和技术人员提供推荐服务,本研究汇总和分析各地试验数据,以明确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优势,促进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2017-2019年在向日葵主要产区进行了84项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田间验证试验,分析比较了向日葵养分专家系统与当地习惯施肥的节肥效果、增产效果、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向日葵养分专家(NE)推荐养分用量较农民习惯(FP)减少了氮(N)投入7 kg/hm2,减少磷(P2O5)投入23 kg/hm2,施肥更加优化合理.NE较FP平均增产293.
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价值高、储藏期长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喜爱.但是,高油酸花生和普通油酸花生并不能直观区分,必须借助仪器检测油酸含量.其中,气相色谱仪和近红外光谱仪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类仪器,但是体积大、质量重、造价高,而且需要专业实验室和专业人员操作,限制了其在中小型花生生产和加工企业中的应用.本研究基于花生油折光指数与温度(R2=0.999)和油酸含量(R2=0.802)显著负相关的原理,建立了利用折光指数鉴定高油酸花生的数学模型,并研发了一款便携式高油酸花生鉴定仪.利用该仪器检验了30个花生品系是
油菜黑胫病是由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在我国油菜产区广泛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获取突变体来研究L.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本文优化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油菜黑胫病菌L.biglobosa菌株Lb731的因素,评估转化子质量,并筛选相关突变体.结果明确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菌株Lb731的最佳因素:潮霉素B浓度为50μg/mL,转化受体(分生孢子)培养时间为15 d(20℃),浓度为2×107~8孢子/mL,农杆菌-受体
向日葵柄锈菌(Puccinia helianthi Schw.)引发向日葵锈病,对生产具有破坏性.为深入了解锈菌效应蛋白,研究病原与寄主的互作机理,在获得向日葵柄锈菌分泌蛋白组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及分析向日葵柄锈菌效应蛋白,采用qRT-PCR检测其中7个候选效应蛋白基因在接种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供试的900个锈菌的分泌蛋白中预测到候选效应蛋白497个.基因特征分析显示,开放阅读框长度在200~399 bp之间的最多;信号肽长度集中在16~27个氨基酸残基(占92.96%);信号肽氨
杂草是制约油菜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抗除草剂油菜品种是防除油菜田间杂草的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已被广泛应用的草甘膦、草铵膦和ALS酶抑制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植物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以及国内外这三类油菜抗性种质的创制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油菜抗除草剂种质的发展策略,加强抗性机制研究和基因的发掘力度,利用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创制抗除草剂油菜新种质,培育具有多种除草剂抗性的油菜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