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我与少奇相恋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lym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刘少奇研究专家黄峥执笔的对话录《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面对黄峥的采访,王光美口述了她同刘少奇相知相恋的过程,回顾了她伴随刘少奇经历的风风雨雨等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本文为该书选摘。
  在延安我和少奇相识
   以前孩子问过我,说爸爸那么严肃的一个人,你们是怎么认识、怎么谈的?我没告诉他们。其实,实际经过也很简单。
   周恩来同志通知我回延安(1946年11月9日),我住到了王家坪。我跟毛主席当时的警卫参谋龙飞虎同志在一个食堂吃饭。有一天龙飞虎来告诉我,说晚上杨家岭有舞会,于是我就跟着去了。龙飞虎把我介绍给少奇,说:“这是王光美同志,北平军调部的,才从瓦窑堡回来。”少奇问了我一些北平的情况。末了他问我:“你是不是党员?”我说不是,“但这个问题我还有点看法,不知道中央领导同志能不能对我们这些才到解放区的青年给予帮助?”他说:“那要看我有没有时间。”
   这是我第一次见少奇。那次见面,完全是中央首长同一个年轻人的谈话,还谈不到有别的意思。
   1947年3月5日,朱德同志的秘书黄华同志通知我,要我到少奇那里谈话。谈话还是接着上次的话题。我说:“那天你问我是不是党员,我想说说我的情况,请教一下该怎么办。”少奇给我讲了很多道理,这次见面也没有谈恋爱的意思。当然有一点特殊,就是我作为一个青年同志,能有机会单独同少奇谈话。
  少奇要我跟他走
   蒋介石1947年2月部署大举进攻延安。中共中央3月初决定撤离延安。这次离开延安,我没有和少奇联系。
   我被分配到晋绥分区的山西省兴县参加土改工作队。工作队进村之前,要先到蔡家崖集中学习文件。这时少奇也到了蔡家崖,我是在一天吃午饭的时候见到他的。吃完饭走到门口,少奇问我:“你是在这里参加土改,还是跟我们上晋察冀?到那儿也能参加土改。”我感到意外,说:“我正在学习,等分配参加哪个工作队,能跟你们走吗?以后有工作需要再说吧!”
   我这个人,学生时代一心学习,一直到这时从没有谈过恋爱,这方面很迟钝。后来回想起来,少奇要我跟他走,是对我有好感,但当时我不敢胡思乱想。
   少奇他们走了以后,我们很快开始投入土改集训学习。晚上几个女同志都睡在一个炕上。一次入睡前,吴青告诉张林生:邓大姐找她谈了一次话,说因为王前(刘少奇的第四任妻子)对少奇的工作干扰很厉害,大家都建议他们分开,年初他们就离婚了,最近邓大姐想把她介绍给少奇,问她愿不愿意。我一听才知道少奇和王前离婚了。
  在西柏坡重逢少奇
   大约1948年三八节前后,我们结束了在土改工作队的工作,到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所在地西柏坡。
   我回到外事组以后,在一些公众的场合同少奇见过面。有一次我去西柏坡参加中央机关的晚会,毛主席和少奇同志都在,我和他们见面说话了。毛主席还问我:“上辅仁大学学的什么?校长是谁?”我说:“我学的原子物理,校长是陈垣。”
   还有一次王炳南同志组织外事组舞会,少奇和朱老总都来了。少奇顺便到外事组办公的屋子走走看看,还与陪同人员到我住的小屋转了转。交谈中少奇同志问我:“星期天都干什么?”我说我不爱打扑克,星期天就是到南庄赶集、散步,或者在家看看书。南庄是中央组织部所在的村子,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他这时说了一句:“有空上我那玩。”有了少奇这句话,我决定星期天去一次。
   看见我来,他说:“你真来了!”这次谈话时间比较长,他表示了愿意跟我好的意思。他还说,他年紀比较大,工作很忙,又有孩子,要我好好考虑。我说:“年纪什么的我倒没往那考虑,只是在政治水平上我们差得太远,我和你在一起的话不知道该注意什么,而且我也不了解你过去的个人情况。”少奇回答我说:“应该注意什么的问题,你去找一趟安子文同志;如果想了解我过去的历史,你去问李克农同志。”最后我特别问了一句:“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其他婚姻关系?”少奇就说:“如果你想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去问一下邓大姐。”
   我先找了安子文同志,他是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我本来是想请教他,我和少奇在一起行不行?他却不谈这个,一上来就交待党的保密纪律,说:你和少奇同志在一起,不该知道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好像我们已经在一起了似的。我又先后到邓颖超、李克农同志那儿,跟他们说了这件事。他们都没想到,还问了我几句。
   过了几天,我四哥王士光从晋冀鲁豫根据地到西柏坡来。因为我在大学里是物理学研究生,我四哥和王诤同志想调我去晋冀鲁豫根据地,搞电台天线研究。我说现在不行,我可能要结婚,就把我和少奇来往的情况告诉了四哥。他听了给我泼冷水,表情还特严肃,说我不该胡思乱想。我说我没有,我是很慎重的。
   我觉得我和少奇的婚姻是很慎重的。我对他很尊敬,同时对他生活没人照顾很同情。
其他文献
东南亚人民有多敢花钱呢?举个记者亲身经历的事例。在东南亚工作,时常要接触一些当地的朋友,这些人虽不能说都是中产阶级,但至少也是有头有脸的“白领”,领取着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薪水。但就是这样一批朋友,却总是向记者借钱救急:“我妈住院了,我现在拿不出3万泰铢来(约合人民币6500元)”“借我2万比索(约合人民币2600元)出去旅游,我没存款了”“我老婆生孩子,借我500美元(约合人民幣3400元)周转
期刊
蒋经国在苏联待了12年,档案中有如下记载,“蒋经国在青少年时期是个精力充沛、城府极深的人,深谙坚忍之道。”其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与冯玉祥女儿的一段姻缘   1925年10月,年仅15岁的蒋经国,从上海坐船到达海参崴,再坐火车抵达莫斯科,前往莫斯科孙逸仙大学(又称中山大学)学习。   在学校里,中国留学生与俄国女子谈恋爱的风气十分普遍,部分俄国女子知道蒋经国的身世,对他表示好感。不过,那时蒋经国对
期刊
1949年10月,接到文艺界友人发来的邀请信,老舍就匆匆自美国启程回国。刚做完坐骨神经手术,他是被人用担架抬上轮船的。漂泊半生,老舍为途经的许多城市写下文字,加起来也比不上故乡皇城根儿。从《骆驼祥子》到 《四世同堂》《月牙儿》,他“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今北京)”,北京在他的笔下,在他的血里。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劝他再观望一阵,可是回北京,他等不了。   与许多归国名人一样,老舍被暂时安排在北京
期刊
1958年6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主要内容是河南信阳人民抗灾夺丰收的感人事迹,这部片子被称为我国电视纪录片的源头。   《英雄的信阳人民》主创人员为时任北京电视台记者孔令铎、庞一农。据孔令铎回忆:“我和庞一农到河南采访,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正遇上七月罕见的炎热天气,穿着背心、短裤还是汗流浃背。面对一望无垠、丰收在望的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一批优秀的初中生毕业后以高分被选拔进入师范、卫生等专业学校,在转成城镇户口,毕业后的“铁饭碗”和干部身份的强吸引力影响下,中专录取率曾低至不足10%。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大学扩招,中专这一学制瞬间急剧贬值……  素质教育   很长一段时间里,孙文桢都不愿意与别人谈起自己的中专学历,“觉得憋屈”。他想不通自己当年以陕西富平县中考第5名的成绩考入的
期刊
袁隆平的非洲朋友们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因为经常下田,皮肤黝黑,曾戏称自己是非洲人。事实上,袁隆平只到过一次非洲,但是他却有不少非洲朋友。   几内亚比绍总统若泽·马里奥·瓦斯,是袁隆平最新结交的一个非洲朋友。瓦斯2014年当选总统后,在该国致力于推广水稻种植,把该国粮食的产量,从每公顷七、八百公斤,提升到了每公顷两吨,他也因此被国民称为“水稻总统”。2018年7月他拜访袁隆平,就是想在
期刊
周建平:高考考验追求知识的情怀   【人物档案】周建平,航天技术与航天工程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78年3月进入国防科技大学应用力学系学习。2006年起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宇航学会理事。   1977年10月21日,我已经在湘西金矿当矿工,和往日一样,我六点半起床,一边听新闻广播,一边洗漱、吃早饭。忽然,广播里传来了中央
期刊
叫停平遥古城的拆毁工程   1981年初,同济大学建筑系接受山西省建设委员会的委托,到山西榆次市做城市总体规划工作。当时全国各地建设高潮正在兴起,许多古城的城墙被拆毁。平遥城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缓慢,建设活动较少,受到的破坏就轻些,算是这些古城中仅存的孤品。但是,县里已经制定了一份“平遥城总体规划”,根据这份规划,古城中要纵横开拓出几条大马路,城市中心要开辟出广场,还要建设新的商业大
期刊
按摩水分穴。水分穴有促进新陈代谢功效,有助于消水肿。水分穴在肚脐上方1个大拇指宽处(约1寸)。顺时针轻轻按压5圈,重复20至30次。以拇指按压。   按摩阴陵泉。阴陵泉利于化湿滞,有助排除小腿湿气、利水消肿。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向上推,膝关节内侧凹陷处下方。顺时针轻轻按压5圈,重复20至30次。以拇指按压,右手按右脚,左手按左脚。   按摩承山穴。承山穴有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水肿。承山穴在小腿肌肉
期刊
“吃菜、吃肉、吃馍、喝奶、吃鸡蛋”,镜头前的小男孩掀开上衣,拍拍自己圆滚滚的肚子,憨笑着说:“多吃才能长胖,长胖了给俺爸捐骨髓……”视频中开朗爱笑的小男孩名叫路子宽,家住河南省,今年11岁。本是无忧无虑的年纪,但他现在却要为家庭承担起一份“重任”。   爸爸路炎衡在7年前被查出白血病,要想彻底治愈,现在唯一一条路就是移植造血干细胞。而儿子路子宽是最合适的骨髓捐献者。路炎衡一开始坚决不同意:“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