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事件“非主观造假”调查结论引发更多质疑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la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續两年多的韩春雨论文事件有了最新结果。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发布该校副教授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称,该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尽管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其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科研经费,及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
  然而,上述调查结果无法平息争论,反而引发了更多疑问:有没有造假事实,有没有销毁实验记录和材料,为什么韩春雨曾给出诸多前后矛盾的说法?
  “这个结论莫名其妙。”一位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领域的专家表示,学术调查主要应该是对实验记录真实性和论文报告的实验结果真实性进行认定。这一调查结论不提对事实的认定,不揭示真相,却对韩春雨团队的动机做了个“创新”的结论。“动机,不应该是学术调查工作的内容。”

成果不靠谱,浪费科研资源


  事件缘起于2016年5月2日,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韩春雨团队发明的一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根据论文,它可能比最时兴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更精确、更通用。
  论文甫一发表,便引起全球生物学界巨大关注,特别是在国内,甚至将NgAgo誉为“诺奖级”成果。韩春雨本人迅速成为一颗耀眼的科研新星。
  然而好景不长,最早在当年5月27日,首个声称无法重复韩春雨实验的帖子在海外网站未名空间BBS上出现。此后,在不同平台的质疑声音持续发酵。“北大、浙大、神经所、生化所、动物所、遗传所都重复不出来他的实验,花了很多钱和时间,老板们都很生气。”水木社区“科学”版上一个帖子写道。
  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对韩春雨进行公开质疑,最早将这一学术争议引入大众视野。
  2016年10月10日晚,13名国内科学家联名要求第三方对韩春雨的实验进行调查。他们认为,此事处理不好的话,会严重影响中国科学家的声誉,“要让国际科学界看到我们这个领域(即基因编辑)中国科学家的态度”。
  全球很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从事基因组编辑服务的商业公司都想重复实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教授Joseph Miano几次试图重复韩春雨的实验都失败了,要求韩春雨要么公布秘密方法,要么承认造假,并要求韩春雨用他获得的巨额经费赔偿各个实验室为重复其实验造成的金钱和人力损失,向学术界道歉。
  重复一次NgAgo实验,实验花费在几千到上万元。由于重复实验的研究团队众多,叠加起来所花费的研究经费不在少数,这还不算浪费掉的精力和时间成本。
  2017年8月3日,韩春雨团队撤回该论文。但凭借此论文,短短几个月已获诸多荣誉和支持。2016年7月,河北科技大学发布公示,拟推荐韩春雨为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候选人;7月13日,韩春雨当选为河北省科协副主席;8月18日,韩春雨获评“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8月31日,河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投资2.24亿元建设河北科大基因编辑研究中心;9月30日,河北科技大学推荐韩春雨作为“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基金委网站也显示,韩春雨获批题为“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与应用探究”的100万元科学基金。

前后矛盾的说法


  如今,校方和韩春雨本人的声明,只是承认重复不了实验结果,并强调没有主观故意。
  实际上,该实验重复不出来有两种可能:第一,韩春雨团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无意的失误,如因受实验环境、药品、试剂、仪器等因素影响,导致错误的实验结果;第二,就是故意造假。
  校方的调查结果是归因为第一种结论。“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既不承认造假,又未否认有造假,只是现阶段未发现。
  但这条路其实早被韩春雨自己堵死了。
  “(实验)可控性非常高,重复率在我的实验室达到了90%。”2016年6月2日,韩春雨在浙江大学医学院作报告时,对自己的研究信心满满。
  韩春雨在不同场合的陈述中,能够重复其实验的实验室有很多。最初,他声称有20家实验室重复出了他的实验,后来改口说是有六七家。
  韩春雨在整个被质疑的过程中,多次坚称“论文发表之前按要求重复过实验,论文发表后也重复过”,却又不愿意公开原始数据、自证清白。“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
  韩春雨多次强调,别人重复不了实验,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80%是因为实验被污染,剩下的是实验者的操作技术不过关”,但又不愿意去其他实验室指导,认为“不太现实”。
  2016年10月10日,在《科技日报》刊发的报道中,引述韩春雨的话说,“他们(指实验重复失败的科学家)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 其实,在那之前,有很多国外科学家是实名质疑韩春雨的。戏剧性的一幕在当晚出现,13名国内科学家联名发声,实名质疑韩春雨团队的实验。第二天,韩春雨再次接受该报采访改称:谁重复出了实验,他暂不方便透露。
  如今,在河北科技大学公布了调查和处理结果后,9月1日,韩春雨就公布撤稿论文调查处理结果表态称,在经历了质疑、撤稿和调查之后,通过校内外同行专家的指导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深刻地认识到,撤稿论文的实验设计存在缺陷、研究过程存在着不严谨的问题,论文的发表给国内外同行学者造成了误导和人力物力的浪费。论文发表后,面对媒体和同行的质疑,未能冷静理性对待,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给社会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纷扰。
  但这一道歉过于轻描淡写,而且那些自相矛盾的地方,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谎言?校方的调查结论并未涉及。

唯有用数据说话


  正常的学术审查程序通常都是从原始数据入手。
  2014年1月,日本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具有突破性的干细胞研究论文,因而名声大噪。不过,很快便有众多研究人员对论文提出诸多疑点。在舆论压力下,小保方晴子所在的研究机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2014年2月中旬即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论文材料可信性,即对实验的原始数据进行核查。到4月1日,委员会公布报告,认定小保方晴子研究过程中存在“捏造”和“篡改”图片行为。
  对小保方晴子的学术调查,仅三个月就有了结论。河北科技大学从撤稿后启动的调查长达一年之久,不过,已公布的上述结论缺少关键信息。
  河北科技大学在上述调查结果中表示,“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但是方舟子质疑,韩春雨当年一再声称由于实验室条件不好没有留下原始实验资料,那么这些原始实验资料是从哪来的?
  对于造假的指控,最直接的应对方式就是公布实验的原始数据。方舟子表示,在论文中公布的数据、图片,是整理过的数据,做实验时,实验本或仪器上记录的数据,才是原始数据,如果数据整理过程中,对数据做了加工修改,很容易看出来。公布原始数据并和论文中的数据做比较,就能知道数据是否修改过,是否有造假。甚至可能原始数据都没有,就属于捏造数据。
  韩春雨自始至终拒绝出示原始数据来自证清白。而且,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韩春雨曾承认实验记录不完整,原因是他的实验室很穷。按照他的说法,其实验室条件非常有限,有时要用公共实验室的仪器,只是把数据扫在电脑上,有些是能扫的,有些是不能扫的。
  方舟子告诉《财经》记者,记录、保存实验数据是对科研的基本要求,是实验真实性的基本保证。他认为,如果一个成果的真实性遭到质疑时,不能出示原始数据,可以认定实验结果是捏造的。美國要求保存实验原始数据至少五年,如果遭到质疑则要无限期保存。
  9月1日,《知识分子》发评论文章,提出希望:一、请河北科技大学公布该校学术委员会成立的调查组的人员名单;二、请调查组公布“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给出得出“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这一结论的详细证据;三、请公布河北科技大学委托的“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名称和参加重复实验的人员名单。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地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相继问世,改善社会资本办医环境。  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规模增长快速。原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以来,在社会资本办医的优惠政策推动下,公立医院数量在不断减少,民营医院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6月底,民营医院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公立医院,占全国医院总数的53.9%,且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迅猛,公立医院的规模逐步受到压缩。  然而,不可否认的
期刊
200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投资并购交易(本文所有未标明的数据统计仅包括已完成的并购交易,下同)从金额上看大幅回落,在2014年-2015年才逐渐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规模,在2015年达到峰值后又有所回落。  相较来说,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并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太明显,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并未大幅回落,恢复增长也较快。其并购价值在2011年比2007年时还增长了20.3%,其中制药企业
期刊
2018年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医保局应运而生。很多人认为这是药品招标采购模式转型的契机。  中國公立医院的药品供应,近20年都是集中采购模式,近两年又引入分类采购概念。这一模式,与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的公立医院药品供应采购模式接近。  药品集中采购从一开始就在国内饱受一部分人士的质疑,实施过程中确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全民医保的建立,有业内人士理所当然地提出借鉴德国的药品参考定价制度,以全新的管
期刊
担任过台湾健康保险局第一任总经理以及台湾卫生署署长的叶金川博士,曾多次到访大陆和相关部门进行过交流,他建议城乡二元化及三个基本医疗保险分别由不同部门分管、且没有配套的法律规范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两三年出台的重要政策文件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政府部门非常理解这些问题的存在,也陆续出台针对性的条款。然而,落地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不同部门出台的文件相互抵触。  用法律手段推动医疗保险发
期刊
让国人吃上价格合理的好药、放心药,是医改和药改的共同目标。当下,两条战线都处于要害节点。  “深化医改”的关键是“三医联动”。“三医”中,2018年上半年,国家医保局正式挂牌,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副部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为副部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正部级单位。  8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陆续发布“三定方案”。按照“三定方案”的职责
期刊
2018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理财细则》)。这意味着资管行业转型的真正开始,将重构资管行业格局,也将深度影响债券、非标及股票市场。  政策中的关键内容  两个办法的主要关键内容有七点。一、明确公募资管产品可投非标资产和股票基金  《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就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强调“六稳”,即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六稳”涉及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和前一阶段去杠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背景下,中央对未来一段时间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和需要加强的工作领域的提示。  这“六稳”中稳预期排在最后,可能因为较之其他有具体量化指标和发力抓手的领域而言
期刊
千呼万唤的全国统筹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2018年6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下称“18号文”),决定自7月1日起实施中央调剂制度。  这一步迈得很艰难,前后历时20年,即使从2010年《社会保险法》提出“逐步实现全国统筹”迈出第一步算起,也已过去8年。  2017年,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4.3万亿元,总支出3.8万亿元,总体收支平衡。但
期刊
开发商试水新业务通常昂贵、焦灼而又漫长。中海地产创新业务遭遇减速带,折射了全行业创新业务的困局  颜建国担任中国海外发展(0688.HK,下称“中海”)董事局主席已近一年半时间。  8月24日,中海发布半年报,交出了2018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几个核心指标如下:  上半年销售额1508亿港元,同比增长18.5%;回款1341.2亿港元,同比增长16.8%;净利润232.2亿港元,同比上升7.2%。 
期刊
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对参保患者的受益、医药产业的发展、医保基金的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中国进行了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这次调整,为日后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2017年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中,2009年后上市的新药被列为重点评审对象,2008年-2015年上半年批准的新化药和生物制品中,绝大部分都被纳入了2017年版药品目录范围或谈判药品范围。  在此背景下,当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