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和谐乐章 走进理想课堂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m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只有构建起和谐的数学理想课堂,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数学课堂中,体验到数学之奇妙,感受到数学之乐趣,领悟到数学之奥秘,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奠定理想课堂的基础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课堂上,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善意的微笑,生动幽默的语言,一个强而有力的手势,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关系,努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课堂上,学生有时为了表现自己,把脚尖踮得高高的,嘴巴里大声喊:“我来,我来”!或者不举手频频插嘴,定会被老师视为违纪行为,引来责备。那些学生则会乖乖地“闭嘴”。规矩有了但积极性会受挫,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因此,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鼓励他们,欣赏他们,让教学活动充满师生激情,弥漫人情味。
  和谐的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更是心灵对话的舞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新的评价观和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学生。如一位老师在讲“黄老师带着20名学生去动物园游玩,应该买多少张门票?”这道题时,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20张”。这时老师微笑着说:“你们没有把老师当做好朋友,把黄老师给忘了,他会伤心的。”同学们都不好意思地说:“对啊!不能把老师忘了,应该买21张”。老师富有童趣的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个课堂显得平等而和谐。教师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与学生关系是平等合作关系,没有任何歧视、批评。教师要把微笑、鼓励的掌声、带进课堂,教师要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贯彻于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交流、探究等多种能力。
  二、弹性学习目标——实现理想课堂的前提
  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教材“双基”知识体系,还要顾及能力、情感、心理素质,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注重根据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的特点情况制定出基本目标,又要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制定出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使教学目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弹性。弹性目标对全体学生应该都是适用的,只是完成什么样的目标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以便挖掘各层次学生的潜能,使他们都有适合自己和谐发展的空间。
  例如,练习设计和操作目标要求做到有层次性、有弹性。通过课堂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首先,练习题的设计应有层次,可分为基本练习、提高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等不同层次的练习。其次,在操作方式上应采取弹性政策,即:在相同的练习时间里,允许每个学生完成的数量可不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习题练习;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从基本练习开始,然后再尝试完成提高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直接从提高性练习,甚至从发展性练习开始,对这部分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况布置一些附加性练习题,对开放性练习题,力求各层次的学生均可通过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见解,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得出层次、范围不同的结论。
  三、合理的教学方法——走进理想课堂的捷径
  不同学生往往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各有差异,有的学生通过听觉学习效果好一些,有的学生通过视觉接受能力强一些,还有的学生思维抽象能力比较弱,通过动手操作才能获得知识经验。如:学困生以模仿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举三反一,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则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启发举一反三进行发散思维,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和谐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差异教学。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中要重视研究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主动活泼的乐于学、善于思的气氛,使学生树立起积极主动的乐于学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引入知识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10的分成”时,笔者将装有10个球的袋子拿出来,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猜数比赛,由一位学生从袋子里摸出任意几个球,老师都能猜到袋子里还剩几个球,你们信不信?”一位同学很怀疑地从袋子里摸出2个球,笔者很快地说:“袋子里还剩8个。”同学们将信将疑地倒出袋子里的球数了数,果然是8个。接着又试了几次,每次都很准。同学们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要笔者说说是怎么回事,笔者神秘地说:“只要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们也可以这么厉害,想不想学?”“想!”学生的声音响彻整个教室。就这样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一种高涨的情绪中,使他们在兴奋的状态下投入到对知识的探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从“学会”到“会学”
  教学不是单纯的给予,更重要的应当是引导学生去获取。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教学,只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忽视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做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在学生主动探索新结构和新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在《认识几分之几》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用颜色涂出其中的一份,接着再涂上其中的两份,感知四分之三里面有三个四分之一等活动……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探求新知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变得越学越想学,越学越善学。
  教师应多为学生的学服务。多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尤其是当学生犹豫时,教师不应迫不及待,草率收场,而应真诚地说,“再好好想想!”“相信自己能行!”或许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而出。这时你会惊叹,学生的创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而课堂也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变得精彩,课堂教学必定轻松、愉快、和谐。
  四、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理想课堂的效率
  人们说: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数学学科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学生往往感觉到乏味、单调、枯燥,远不如那些富有情感的学科有吸引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学科和小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教学过程,创设好每个教学环节的环境,把知识的探究学习置于好奇的气氛中。例如,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夺星比赛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寓教于乐,寓学于动。如在教学“数的整除”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下课铃快要响的时候,笔者提议做个小游戏,一边出示写有3的卡片,一边说“请学号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先走。”接着又出示卡片5,让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走,有几名学生站起来欲走,后来又坐下了。这时笔者追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走呢?让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理由。教师再出示卡片2,让学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走。此时,教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老师出示哪一个数,大家都可以走?学生们略加思考,异口同声地说“1”,于是剩下的学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教室。新颖有趣的“动脑筋离课堂”巩固了知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这样,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识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学得高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我们就要充分抓好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几个要素,也就是抓住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我们还要日积月累,不断提高我们的“课感”;需要用“思考和行动”来落实,用“实践和反思”来提升;更需要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以达到促使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一  社会的进步,教育投入的加大,使得学校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备,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中小学校,使得教学样式更加丰富多彩,语文视频课也更多开展起来。  什么样的视频课才是合格的语文视频课呢?毋庸讳言,如今的视频课存在如下几种误区:一是政治型,很多视频内容德育性很强,教师开设视频课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育人的政治课;二是消遣型,视频课无教学目标,无训练要求,课堂气氛自由散漫。基于上述困惑,笔者本学期做了几次
期刊
“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是学校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为此,学校严格按照山东省办学规范要求开齐上好各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其中之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组织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和学习的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气和魂魄,没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就成了一个空壳。因此,要在实践活动中逐渐让
期刊
《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教学内容。由于引入参数圆周率π,加上圆内容丰富,题型众多,数值计算量大,学生解题计算出错率明显偏高。  在一次单元练习之后,笔者专门对计算出错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获得了初步的结论,并在此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症施教,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计算出错原因分析  1.习惯性操作出错  答题和计算的过程中,由于习惯性操作(包括读题、书写、誊抄)或习惯不好导致出错。
期刊
美术教学,一直有一个误区,就是追求“像”。把“像不像”视作衡量学生美术习作的首要标准;把能不能教学生画出“像”的作品视作衡量美术教师教学质量的首要标准。有一个画苹果的“三国故事”:美国学生画苹果,教师拎来苹果一筐,由学生拿一个作画;日本学生画苹果,教师髙擎鲜果一个,让学生瞻仰一番,便去作画;中国学生画苹果,是由老师先画一个,交代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中国学生笔下的苹果最像苹果,日
期刊
一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气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一个贪玩调皮的学生,之所以再次奋进,就是因为”赏识”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课改教学的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如何把阅读教学渗透于教学中,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深化阅读教改的一个重要原则。根据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完成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雅俗共赏的一部巨著,深具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近日品读,不禁感叹曹雪芹先生广博学识
期刊
一  下午第二节课,我来到七年级三班上课,师生互礼后,发现一个女生在座位上抽泣,我赶紧跑去询问。原来,课间她后面的男生趁她不注意,把她的凳子拿开,她坐下时跌倒地上,头撞到课桌腿上,很痛。我连忙问有没有恶心的感觉,她说没有,四周的同学都笑了,我的脸色变了,提醒她如果有不舒服的感觉要及时向老师反映。回到讲台边,我本想让那位男生找班主任,但没说出口。我虽不是班主任,但教师的责任提醒我必须要将今天的事情解
期刊
将初中教材鲁迅先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排列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人物画廊。像热情好客、聪明机智的双喜;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的长妈妈;自私势利、尖酸泼辣的杨二嫂;辛苦麻木、乞福神灵的中年闰土;不学无术、靡烂庸俗的清国留学生;生活不拘小节,治学严谨务实,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等等:这些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在鲁迅先生的生花妙笔下,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灵魂,有力地揭示他们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那个阶层、那一
期刊
一  很多时候,学生课间打闹的问题确实成了学校管理中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学校想尽了办法,就是屡禁不止。  通过反思,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所应做的和所要做的是先从自身方面思考:  第一步追问“是什么”、“不是什么”。结论:学生是学生,是朝气蓬勃、精力过剩、躁动成长的少男少女,不是成人,更不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不是机器、木偶。追逐、打闹、好动是正常的,如果相反又是不正常的。  第二步追问“为什么”。结论:
期刊
《秋月煌煌》讲的是民国初年发生在山乡的一个女人的故事。大灾之年,桂姐儿一家老弱病残,陷入生存绝境。无奈之中,家庭和家族不顾桂姐儿的反对,一致决定给桂姐儿找一个壮劳力“拉偏套”——刘柱儿走进了桂姐儿的家中。桂姐儿和刘柱的同心协力,含辛茹苦,终于使全家走出绝境。渐渐的,两人由反对到亲密以致日久生情,却又使这个家以至家族产生了矛盾……全剧诉说的是最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它给人们讲述了一出非常规的爱情悲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