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在冠心病精准医疗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协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医疗是在诊疗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在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差异的医学手段,基因检测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方式.自人类基因组数据成功解析以来,人们对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迅速崛起的精准医疗围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有机结合,不仅推动了心血管疾病遗传学研究的快速进展,且为制定个体化疾病诊疗方案奠定了基础.遗传变异和基因多态性是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基因检测不仅可识别冠心病高危人群,且能够针对不同分子病理途径制定最佳预防和治疗策略,进而促进精准医学的应用.本文将着重介绍基因检测在冠心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对胃镜体检者认知及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胃镜体检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对比两组对胃镜体检认知程度、配合程度以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对胃镜体检认知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两组认知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胃镜体检配合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诺如病毒(norovirus,NV)是一种线性单链正向RNA病毒,是引起人急性胃肠炎流行和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其传播途径复杂,低载量即可引起感染。现有实验室检测方法多样,包括直接电镜检测法、免疫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警惕NV的流行及暴发、规范病例管理、保持手卫生、清洁消毒环境、开展健康教育是NV感染防控的关键。
目的评估居家自助心脏康复管理同步联合家属阶段性教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出院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60例ACS出院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院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居家自助心脏康复管理同步联合家属阶段性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恢复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CDSMS)评分均
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异常升高以及病变组织中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是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最显著的临床病理特征。IgG4⁃RD临床表现多样,病变几乎可以累及任何组织/器官,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IgG4表达异常不仅可引起IgG4⁃RD,作为一种免疫反应负向调控因子,IgG4与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预后、肿瘤免疫均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回顾了IgG4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进展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消化内科患者消化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消化功能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浆胃动力素水平、4h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浆胃动力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4h胃排空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意外坠床或跌落、病情观察不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依据护理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者采取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ADL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1天、术后3个月、6个月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肿瘤相关自身抗体是由肿瘤相关抗原的异常暴露或呈递促进自身免疫反应而产生。该抗体水平可提前数月或数年于肿瘤患者体内升高,参与肿瘤恶性转化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肿瘤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和应用为肿瘤的早期预警、危险评估、诊断、预后及治疗效果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探讨肿瘤相关自身抗体产生机制、结缔组织病合并肿瘤和恶性肿瘤相关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前景作出展望。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是一种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既往研究证实其发病与免疫学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治疗MF的新药陆续出现,尤其是分子靶向药物,其作用机制与相应的免疫标志物相关。本文就MF免疫标志物及其相关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临床中各种疾病伴随血栓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注射用抗凝剂,其中普通肝素的半衰期短、无肾毒性、有拮抗剂;低分子量肝素半衰期较长,需在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人中进行监测。口服抗凝剂中,除华法林等传统药物外,靶向活化凝血因子Ⅹa的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既往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普通肝素进行监测,而对低分子量肝素、新型抗Ⅹa类药物监测手段和监测意识不强。随着人们对抗凝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抗Ⅹa活性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抗凝监测手段,
世界史名家威廉·麦克尼尔曾提出,印度种姓制度的建立很可能与疫病有关。笔者据此猜想,印度教中“洁净”的原本内涵可能是卫生意义上的低感染风险,处于政治经济支配地位的群体为了降低自身感染风险,设立了跨族群的接触禁忌与对高感染风险群体的系统性歧视,这些禁忌与歧视在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演化为持久的种姓制度。本文借由《摩奴法典》教规,对上述猜想加以验证,认为疫病为解释印度教“洁净-污秽”世界观的起源提供了合理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