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r——从“康德以后”到“尼采以后”(一)

来源 :美与时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ll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康德以后”到“尼采以后”rn生命美学的思考,是从“尼采以后”开始的,或者叫做:“美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从'康德以后'到'尼采以后'”.rn美学研究,可以直接面对问题,但是,这只有“天才”才能够胜任,例如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其他的思想家都是思想脉络清晰,例如,孔子就是“吾从周”,庄子不同,完全是天马行空,天外来客,一无依傍,空无古人,很难看得清他的“来龙”是什么.维特根斯坦也如此,打仗的时候,他在战场上写了著名的《哲学笔记(1914—1917)》.总之,他们都是“自己讲”.还有,就是直接面对学术史,不是“自己讲”,而是“接着讲”,借道学术史来讨论学术.一般而言,作为学者,既然不是天才,也没有那么高的天赋,换言之,上帝没有赏我们“学术”这碗饭吃,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学术史出发,间接地面对学术问题,直接地面对学术历史.当年欧洲的大诗人里尔克去给罗丹当秘书,一见面就吃了一惊,他说:我眼前的罗丹是一个“老人”.可是,当时罗丹才40多岁,怎么就成了一个老人了呢?原来,里尔克说的是在罗丹身上可以看到历史的沧桑和沧桑的历史.同样,我们在说到一个学者的时候,也经常说,这个学者的背后一定要有学术史.我们要看得到他是读哪本书成功的,是从哪一段学术史起家的,就好像我们看书法,好的书法往往笔笔都有来历,每一笔都有出处,不可能随手涂抹、肆意比划.武术的名家也一样,一出手,一拳一脚都有出处.1984年,我在《学术月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就谈到:美学理论是美学历史的逻辑浓缩,美学历史是美学理论的具体展开.所以,当我们研究理论的时候,不一定直接去研究理论,而可以去研究历史;当我们研究历史的时候,也不一定就是在研究历史,而也可以是在研究理论.因为他们之间本来是内在贯通的.
其他文献
摘 要:1958年,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出版了著作《电影是什么?》第一卷,在文章中巴赞提倡用段落镜头和景深镜头替代蒙太奇镜头,虽然全篇没有出现“长镜头”这个词汇,却系统性地提出了被后世概括为的“长镜头理论”。长镜头可以在一个镜头之内形成比较完整的叙事意义。长镜头理论在西方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而在现代电影中有长镜头与蒙太奇的融合。长镜头在现代电影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长镜头;长镜
晋中民歌作为山西民歌的代表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方言演唱时又能体现出当地的方言特点,而晋中民歌中又以左权“开花调”最具代表性.通过多首左权“开花调”的对比,发
摘 要:皮兰德娄的经典戏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主要表现了剧中一家人终日争吵不断、互不信任的家庭状况,揭示了战后现代人可悲的生存状态。剧中的六个角色虽为亲人,且同处一个屋檐下,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是复杂、畸形的。这六个角色中,“父亲”与“继女”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他们牵动着故事的主要走向,而其他角色则处于被动、失语的状态,尤其是小儿子与小女儿在整场戏中从未开口说过任何一句台词,且均以死亡收场。这六个
摘 要:别尔嘉耶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具有继承性,别氏人格哲学中关于痛苦的阐释与陀氏《地下室手记》中地下室人的痛苦相联系。在人格哲学的视阙下,“地下室人”对痛苦的享受是“个性”的显现,地下室人对自我存在的追问表明,痛苦不仅来源于客体化世界的压迫,还源于自身。  关键词:人格哲学;视阙;地下室人;个体存在;痛苦  别尔嘉耶夫(以下简称“别氏”)的哲学是人格主义的哲学,是“个性”的哲学。在思想上,康
行政主导型治理的兴起,对现代法治模式影响深远.在其引发的诸多论争中,司法-行政关系的重构问题,颇有重新讨论的必要.过去百余年,在"行政国家"这一新兴治理模式的促动下,美国的司法-行政关系经历了重大变化,其结果之一是在美国行政法领域的司法审查中,法院越来越倾向于尊让行政机构.从1984年"谢弗林案"到2013年"阿灵顿案"的数十年间,司法尊让原则得到了非同以往的显著发展,其规则体系逐渐成形,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以至于被视为一项基础性甚至是准宪法性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塑造的背后,是美国司法回应复杂的治理问题,于宪
珍妮特·温特森是英国当代的一位富有争议的女性小说家,其作品《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部书写女同性恋的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冲破宗教的禁锢,追寻真实自我的过程.
应用理智德性的追问既是应用伦理学的历史使命,更是解决人类生活世界面临诸多高新技术伦理问题的内在要求.应用理智德性具有科学、技术与理智三大要素.如果说科学是理智追求知识原理的平等路径,技术是理智运用知识原理的自由途径,那么理智则是在技术实践中运用或发现科学原理以便达成尊严的能力.也就是说,应用理智德性是理智把握、运用科学技术以达成平等、自由与尊严的应用德性,也是理智的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应用德性.
摘 要:马克斯·德沃夏克(Max Dvo?ák)对老勃鲁盖尔绘画的阐释,体现出对勃鲁盖尔绘画“北方”特征的强调。“北方”特征指向一种与南方意大利艺术相异的艺术特色,强调日耳曼地区艺术发展的独特性,这是德沃夏克在研究日耳曼艺术时始终坚持的一种思想倾向。在德沃夏克看来,画面的整体性、日常化的人物形象、“自然主义”的描绘手法以及某种潜藏在平静画面中的怪诞神秘感,共同构成了老勃鲁盖尔最为鲜明的“北方”特色
摘 要:田涛的小说《沃土》实践了后期京派文学的“苦难美学”理念,于苦难中挖掘自然与人情之美。“苦难美学”认为,苦难是人类永恒的生存困境。书写苦难不仅是对受苦人民的同情与悲悯,更是要超越苦难从而挖掘出苦难之下光辉灿烂的人性和庄严顽强的生命力。时至今日,“苦难美学”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苦难、理解苦难。  关键词:京派文学;苦难美学;田涛;沃土  京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
摘 要:作为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影片以小人物作为切入口,以小见大,创新艺术表达,将家国情怀、美好生活、全面小康、乡村振兴、人民立场融为一体,真情实感地描绘小康生活美好画卷,热情讴歌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育人导向,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我和我的家乡;小人物;全面小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