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依法治教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hiwe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发挥依法治教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正确认识在全面实施依法治教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坚定政治信仰,完善教师的法制教育培训机制,以马克思主义为所有工作的理论指导,将依法治教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实现新的跨越。
  关键词:依法治教;高校;意识形态;法治思维
  高校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阵地,在跨世纪的教育改革中,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进一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成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依法治教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依法治教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法治保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针对教育的发展越发重视,相继印发了诸多教育法规、决议。特别是1985年,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教育立法”,逐步将教育立法、教育普法、教育执法、教育司法、教育守法等纳入为依法治教的实践内容。所谓依法治教是指,国家机关以及相关机构依照一定的法律、在一定的职权范围以内,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要以依法治教为我们的法制保障。
  我们认为依法治教是我们的法治保障,其依据在于法律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依法治教的关键是法治,运用法律的权威性、强制性来进行学校管理,实施依法治教也只有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才能具体体现,重视法治的可施性原则。以道德育人为前提,充分地将德治纳入依法治教的实践形式中来。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担负优秀的道德责任,不断将依法治教推向有序化、持久化。
  (二)依法治教是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动力源泉
  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教如车之两轮,共同推动教育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法治教育已是当前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推行依法治教,二者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序实施依法治教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路径,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落实依法治教的思想指南。我们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建设,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理论为主导,以深入学习法治的重要成果,来引领教育改革逐步前进。
  面对中国未来的教育,最终的改革不论以怎样的形式出现,依法治教对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抹灭的。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我们最终是培养对祖国繁荣昌盛有贡献的人,做好了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就等于给广大学子指明了理论方向,那么就能更加顺利地全面实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教重在实行法治教育,将法治意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动力源泉,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建设中严格守法,为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添砖加瓦。
  二、正确认识依法治教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法律修养严重缺失
  面对现在就业压力,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群,只有德才兼备者才能立足于社会。然而,当年一个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在步入高等学校进行深造后,由于都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性格都不尽相同。融入到同样的大学生活中时,各种矛盾摩擦,价值观不同,不免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这些年来,大学生的犯罪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在思想道德方面,主要表现为学术不端,考试舞弊。2014年8月17日,轰动学术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北京大学世界历史专业博士于艳茹发表的论文,涉嫌严重抄袭国外学者的论文。像大学教授出现此类学术不端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往往这些事件带来的后果就是取消学位证,取消或降低职称。在法律修养方面,甚至已经上升到违法犯罪。早年云南的“马加爵杀人事件”,以及近年热议度较高的上海“林森浩投毒案”,导致事件发生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教育做的不够到位。其实,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难道只有通过这样的处罚,警示才能起到作用么。显而易见,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学生严重缺乏法律意识,没有道德标准,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制约着我们有序的实施依法治教。
  (二)一些教师的政治信仰日渐弱化
  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在实施依法治教的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参与者。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师大多只限于本专业的范围学习,在每年的教师培训中,法治教育培训相对薄弱,以至于一些学校还遗留着较多的问题。部分教师法律知识不够全面,法律素养极为不高,损害着学生的合法权益甚至威胁到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现象还时有发生,部分教师思想意识日渐弱化,主流思想不断动摇,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也损害了教师的形象。
  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以鼓吹西方价值观为荣,处处以本国的短处较之于他国的长处,不仅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成长,并深受其害,甚至把握不住自己的政治信仰。教师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现在教师变相的体罚学生,辱骂或侮辱学生,已经成了常有之事。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忽视了法治的重要性,在某些方面已经构成了犯罪。2014年6月,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春明,以延迟学生毕业为由,诱奸女学生事件在网上曝光后,曾一度引起教育界的震撼。出现此类事件的种种原因都在于,一些教师法治观念淡薄现象极为严重,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
  三、依法治教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实践路径
  (一)坚定政治信仰,完善法制教育培训机制
  马克思主义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灵魂,具有不可替代性。二〇一三年八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还指出:“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针对在依法治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和学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从思想上正确地引导自己稳步前进,坚定政治信仰,杜绝思想道德出现的误差,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作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开展学术道德规范。法制讲堂等专题报告,普及法律的基础知识,包括刑法。教师平日都忙于教学和科研中,忽视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主要途径就是参加学校的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们实施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同时还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多部法律为准绳。只有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才能加深对这些法律的认识,明确作为教师所要履行的义务,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法制教育培训工作。建立“每月一讲”法律基础讲堂,创办“法律宣讲团”教师队伍,带头学法、懂法、守法,从而才可以在广大学生中普法。
  (二)健全大学生的行为条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我国共有2000余所高校,迄今为止,都没有一部完整的有关大学生的行为条例,每个学校手持一本学生手册,故而全国上下关于大学生的规范多如牛毛,参差不齐,各有迥异。针对近年来,大学生的犯罪、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应该出台一部有关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条例,作为高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学习。行为条例的制定是一件工程量大,耗费时间长的工作。应涵盖法律基础、校规校纪、家庭监管、道德准则四大板块,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教育,做到遵纪守法,丰富法制教育形式,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首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全方位的概括了价值观标准,这对我们实施依法治教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是纪念我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总书记在纪念大会阅兵式上发表讲话,呼吁世界人民珍爱和平,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理论上的一次飞跃,智慧上的升华,要求我們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责无旁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国主义情操,砥砺诚信友善品格。以高校为意识形态主要阵地,从思想上寻求进步,夯实依法治教不动摇。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党史、校史的学习,铭记历史,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刻苦学习,才能在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尽己之力,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为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10:02.
  [2]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好[N].人民日报,2013-8-21:01.
  作者简介:
  臧亚平(1990—),男,安徽马鞍山人,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受益者,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受到僵化的教学模式的影响,笔者深入调查发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采用也为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与此同时,初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表现欲比较强,尤其具有张扬的个性。但是与学生群体性格相悖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缺少互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很有必要寻找
摘 要:高职院校教师在目前的发展中表现出极大的滞后性,尤其是在教师的先进性方面有待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缺乏专业化。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能力上也有待提高。通过详细的分析探讨推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与素质提升的发展途径,成为当下我们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养、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比例的升高和普及,高职
摘 要: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实践教学在制度建设、师资、教学手段、评价机制和教学平台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推进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实践教学;语言技能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有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原有专科院校的合并升本,涌现出一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我国无论哪个行业都是一个单位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被提到首要位置,特别是电子技术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各种思潮,对价值观、人生观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面对当今这样复杂的情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适应,并在大学生中保持主导地位,引导高职院校师生即接受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新观念,同时不忘初心,坚定做一个热忱善良爱国上进的时代弄潮儿。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
王安忆的作品高产且风格多样。纵观王安忆的作品来看,她的作品以女性为主,尤其以上海女性为主,这与她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联。她的经典作品《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
摘 要:随着时代大传媒的蓬勃发展,高校的教学教务部门作为面向学生群体的一线岗位,工作人员越来越需要具备良好的公共关系意识。教务工作人员面向在校生的答疑解难、面向来自社会备考人员及其家庭成员的咨询、面向学校内部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都在时刻承担着可能存在的公共关系危机。所以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意识以及相应的处理能力,变得越来越有其紧迫性。  关键词:公共关系;高校发展;公关策划  高校公共关系是在借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各地的传统文化均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并逐渐与现代的设计教育相结合。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積淀,每个地区都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在与设计教育融合后,可以对地区特有的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丰富艺术设计教育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本文以河北传统文化为例,分析文化对设计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河北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教育;影响  传统文化和设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艺术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