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种大豆的虫害防治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a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59-01
  1 红蜘蛛
  俗称火蜘蛛、火龙。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在东北大豆产区和黄、淮流域,大豆受红蜘蛛危害较重。
  1.1 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
  红蜘蛛以成虫、幼虫若虫在叶背面吐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叶初期呈黄白色白斑,逐渐变成灰白斑和红斑。受害叶片卷缩、枯焦脱落,来重地块如火烧状,叶片脱落至光杆。受害豆株生长矮小,结荚少,豆粒变小。在北纬380以南的浙江省、湖北省,一年可发生20代以上,在华北、东北一年发生十几代。在大庆地区以成虫在豆田枯叶下,杂草根部或土缝里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平均至5℃~7℃时开始活动,先在薄公英、车前草、小蓟等杂草上繁殖,6月~7月转到大豆上,在叶背上吐丝拉网群集,从口器刺吸汁液。孵散产于豆叶背面丝网中,10天左右孵化为幼虫,幼虫约经2天即脱皮成一龄若虫,经1.5天~6.0天脱皮为二龄若虫,再经2天左右脱皮为成虫,在6月~7月间如遇到干旱则繁殖快,为害重,最适温度29℃~30℃,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耕作粗放,杂草多的田块发生较重,由于红蜘蛛善于爬行转移,所以常从田边点片发生,再蔓延全田。
  已知大豆红蜘蛛的主要天敌有:七星瓢虫、草蛉、食虫蓟马、长蝽和蜘蛛等。
  1.2 防治建议
  (1):农业防治 清除地头、路边、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翻耙消灭越冬虫源。有条件地区水旱轮作。
  (2):化学防治 做好虫情调查,发现豆株叶片出现黄白斑为害状,田边或豆地中央有点片虫害发生时,立即喷药防治。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30%杀螨特乳油,40%水胺硫磷等稀释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倍稀释液喷雾。药液要喷洒到豆叶背面,喷头朝上喷。
  2 二条叶甲
  二条叶甲又叫二条黄叶甲、二黑条叶甲,俗称地蹦子。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
  2.1 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
  成虫为害大豆子叶背面吃成浅洼坑,为害真叶吃成许多圆形小孔洞。影响大豆幼苗生长。成株期除为害叶片,还为害花的雌蕊,造成花这早脱落,减少结荚,咬食青荚皮和嫩茎成黑褐洼坑。幼虫在土中为害根瘤,食后仅剩空壳。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一年发生3代~4代。成虫为黄色小甲虫,体长3毫米~4毫米,前翅中央各有一条黑色条纹。成虫善跳跃,受惊动时跌落地面不动。二条叶甲多以成虫在土中越冬,由于各地气温回升时间不同,各地越冬成虫出土时间也不一致,南方比北方早。如在江苏省,越冬成虫于4月上、中旬开始出土活动,4月下旬于5月下旬为害春大豆幼苗,6月份为害夏大豆幼苗。在湖北省,越冬成虫于4月中、下旬就危害早播大豆幼苗。而辽宁省是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黑龙江省在5月中、下旬才开始为害大豆幼苗,为害盛期在6月份。
  2.2 防治建议
  (1):农业防治 秋季翻耙豆茬地,破坏成虫越冬场所。
  (2):化学防治 在成虫盛期施药。
  喷粉:2.5%敌百虫粉或1.5%甲基对硫磷粉剂每公顷23千克~30千克均匀喷撒。
  喷雾:25%功夫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每公顷用量375毫升~450毫升,或35%伏杀磷乳油每公顷1500毫升~2250毫升,对水稀释喷雾。也可用50%杀螟松乳剂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大豆种衣剂包衣:按大豆种子重量的1.0%~1.5%拌种包衣,不用对水。
  3 草地螟
  草地螟又叫黄绿条螟西、华北、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均有发生。
  3.1 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
  草地螟是一种杂食害虫,以幼虫危害豆叶,低龄时把叶肉吃掉,仅留表皮和叶脉,被害后叶子一片白色。幼虫大龄时把叶子吃缺刻,严重时把叶子吃光,对产量影响很大。草地螟每年可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丝质土茧中越冬。越冬幼虫于4―5月份化蛹羽化。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油菜。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第二代幼虫为害大豆。成虫有群集性,对多种光源有很强的趋性,尤其对黑光灯趋性更强。卵多产在黎科、菊科和茄科等植物上。幼虫4、5龄期食量较大,占幼虫总食量的80%以上。
  3.2 防治建议:
  (1)人工防治。在草地螟虫产卵期,未孵化之前,清除田内及地边杂草,把铲下来的草集中起来埋掉。
  (2)挖沟阴杀。草地螟大發生年,幼虫末进入豆田前,挖防虫沟阻杀。沟里可施药剂,也可在农田四周撒施药带。
  (3)豆田幼虫危害严重时,每公顷用50%敌百虫粉或5%西维因粉23千克~38千克喷粉。用20%速灭杀丁乳油每公顷300毫升~450毫升,或2.5%敌杀死乳油每公顷300毫升~600毫升,或80%敌敌畏乳油每公顷750毫升~1000毫升稀释5倍~10倍,用超低量喷雾器喷洒。
  4 蓟马
  为害大豆的主要有豆黄蓟马和烟蓟马。
  4.1 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以成虫和若虫为害豆叶,嫩荚和花器。以锉吸式口器锉吸叶背汁液。被害叶片出现灰白色斑点,成虫和若虫排出的粪便留在叶面上形成许多小黑点,使叶片逐渐变枯而形成许多褐色斑点,叶片皱缩变形,受害严重的幼苗叶背白色斑点可连成片,叶片正面变褐。生长点被害后,植株出现多头现象,节间不伸长,明显矮化或停止生长,逐渐枯死。后期可为害花器或嫩荚,造成落花落荚。雌成虫体长1毫米-2毫米,雄成虫体长约0.6毫米,淡黄色,若虫与成虫相似,无翅,淡黄色或黄褐色。东北地区一年发生5代-6代,以成虫在蓟等杂草上越冬。5月中旬越冬成虫出现,先在小蓟上取食为害,5月下旬转移到刚出苗的大豆上为害,6月中旬越冬成虫出现最多,然后豆田中蓟马成虫、若虫混合发生,6月下旬到7月下旬是为害盛期,9月中旬迁回到小蓟上越冬。各种类蓟马习性相似,初孵若虫喜群集取食,成虫较活跃,飞翔力很强,成虫和若虫怕光,多在叶背处取食为害。
  4.2 防治建議:
  (1)农业防治:消除豆田内及四周杂草,减少虫源。
  (2)化学防治: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2千克或75%辛硫磷乳油1.5千克,对水10千克,拌大豆种子1000千克,拌匀阴干后播种。喷雾:蓟马发生始期,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每公顷1200毫升-1500毫升,或2.5%来福灵乳油每公顷150毫升-300毫升,或10%氯氰菊酯每公顷450毫升-600毫升,或25%喹磷乳油每公顷2250毫升
  喷药时要均匀,尤其是叶的背面更要喷到。
其他文献
高寒阴湿区马铃薯膜间栽培技术生产试验简报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兰州730070)邱瑞林中图资料分类号S316据1990年我们在中部干旱地区试验,马铃薯膜间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有促进早熟、增加产量的作
在盐化潮土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尿素锌复合肥在提高作物锌素营养水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干物质产量的积累以及改善产品质量上的肥效不但高于等氮量的尿素氮肥,而且也与等氮量和等
针对润滑油加氢装置加工原料性质变化,采用加氢裂化尾油与蒸馏装置减压侧线油调和的方案,解决了润滑油加氢装置加工原料供应的缺口问题,提高了加氢基础油的收率及质量,具有良好的
花椒新害虫槭树绵粉蚧研究初报*陈家章袁忠林洪流(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兰州730070)中图资料分类号S436.6槭树绵粉蚧〔Phenacocusaceris(Sign.)〕是近年来在我省花椒树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1995年我们首次发现于舟曲县大川
  介绍了《高温下润滑脂在抗磨轴承中工作性能测定法》的修订情况。指出了修订后的标准与ASTM D3336-05和原标准SH/T 0428-1992的差异。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润滑脂寿命试验有相
喷鼻是临床上治疗鼻腔炎性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喷鼻过程中常常因喷鼻方法不正确而造成喷鼻药物不能有效均匀地分布于鼻腔,以致影响吸收。为纠正在喷鼻操作中的误区,我科自
絮凝点是关系到冷冻机油在压缩机内能否正常循环工作的重要性能指标。对国内外最新的冷冻机油絮凝点测定法进行了比较;以JIS K2211-2009附属书A“冷冻机油低温析出性试验方法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产业兴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县在新形势下的迫切任务,文本从新形势下存在问题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从做特做精一产,做大做深
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是指在火灾扑救和灾害事故现场所进行的应急处理和领导活动,是消防指挥员的神圣职责。灭火救援组织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它贯穿于从接警调度开始,至灭火救援战斗结
<正> 敦煌是我省棉花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内市场对棉花需求的增大及价格提高等原因,敦煌市农民的植棉积极性空前高涨,棉花面积不断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