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事故应急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来源 :环境影响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在预防和应对事故、降低事故危害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现状,特别是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风险源排查、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应急能力建设、环境监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提升我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乡村度假旅游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景观文化设计的发展,而景观文化设计的全面开发为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旅游餐饮文化新亮点与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西藏"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而城乡物流一体化有利于打破城市和农村的隔阂,实现城乡物流效益最大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西藏城乡化
现有资质:现持有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国环评证甲字第3203号)”、国家安监总局“安全评价机构甲级资质(APJ-(国)-051)”、国家特种设备检验测机构核准证、四川
4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对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做出明确部署。《要点》强调,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重点
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坚持把绿
规划环评制度自实施以来,通过将规划实施对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作为规划环评的着力点,将统筹规划实施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作为推进规划环评的关键点
针对不同高度污染源,研究地表参数对污染物最大小时浓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当粗糙度增加时,距低架源350m外最大小时浓度先降低后增加;距中等高度源350m外最大小时浓度先
4月29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关于中央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过两个月的巡视整改,环评机构脱钩、未批先建、擅自变更、久拖不验等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问题,正在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南京理工大学退休讲师邵慧萍擅长于研制求解动力系统响应的单步时间直接积分算法和高精度的改进模态叠加算法,最近在她潜心研究的动力分析计算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在翻阅中国水文地质界两院院士张宗祜曾出过的书籍和报告时,发现了他曾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何至今都未能解决?需要我们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怎么去努力,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