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高腰水靴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xy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因在生产队的农业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公社推选为唯一一个出席地区表彰大会的劳模。
  父亲在地区开完劳模会回来那天,公社书记亲自乘坐吉普车到火车站去接站。与以往不同,这次表彰大会除了发给劳模一个盖着红彤彤大印的奖状外,还特别奖励给农民劳模每人一双高腰水靴,这件事不仅在我们大队,就是在公社也是个不小的新闻。
  父亲进家后,顾不上洗漱,就将饭桌摆放着炕上,在桌上垫了一张报纸,又在报纸上放了一块布,这才小心翼翼地将水靴从挎包里拿出来摆在上面。闻讯赶来的乡亲们把屋子挤得满满的,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就在屋外围着窗户往里看。我们大队的社员,有的已经年过半百还没见过这么高腰的新水靴,更别说穿了。直到第二天晚上还有人陆续来我家坐一坐,借着串门的由头来看看水靴,害得我们一家七口这几天各顾各地端着饭碗随便找地方将就着吃饭。
  过了几天,父亲被推选为地区劳模,奖励了一双高腰水靴这件事,伴随着大多数人的失落感成为了过去。尽管雨季已经到来,正是用得上靴子的时候,可父亲说什么也舍不得穿这双高腰水靴。他将这双高腰水靴用帆布认真地包了起来,又找来一根细细的麻绳捆扎结实,然后把它放在一个专门腾出来的箱子里,盖上盖后没有忘记在上面加了一把锁。
  我虽说只上小学二年级,人长得瘦弱,个子也不高,可这几天在学校我还是备受同学们的关注。同学们关注我的原因是父亲评上地区劳模,还坐了公社书记的吉普车,家里又有了一双高腰水靴。与其说同学们关注我,倒不如說是关注那双高腰水靴。同学们很好奇,一有时间就怂恿我将水靴偷出来,让大家轮班穿上过过瘾。我何尝不想在同学们面前炫耀一番,只是父亲每一天都将钥匙紧紧地挂在腰上,使我一直无法得手。
  一晃两年过去了,父亲一直将这双水靴珍惜地保存着,轻易不肯拿出来,更何况是穿一穿了。只有逢年过节,要不就是家里来了贵客,再就是父亲不知有了什么高兴事,才会将这双高腰水靴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然后再锁进箱子里。
  我十一岁那年深冬,纷纷扬扬的大雪不停地下了整整一夜,天都放亮了才停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雪过天晴的早晨,盼望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父亲头天晚上不知是在谁家喝多了酒,回到家就把水靴拿出来端详了半天,放进箱子里的时候竟破天荒地忘了上锁。虽说已经钻进了被窝,可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早就被我看得一清二楚。我一整夜都没有睡实,眼睛总是盯着没有上锁的箱子,几次想偷偷爬起来拿走水靴,可每次都被父亲平时打我的凶相吓得缩回了手。
  第二天一大早,我起来穿好衣服一看,真是天助我也,父母不知有什么事早早就出去了,父亲在走的时竟然没有发觉箱子没上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哪里肯放过这个来之不易的好机会,迅速地掀开从不轻易打开的箱门,拿出用帆布包裹着的水靴,打开后急不可待地穿在脚上。又高又大的水靴穿在我又瘦又小的脚上很不搭配,我在屋地上拖拉着水靴走了几圈,感觉特别吃力,还不如我的棉乌拉顺脚。早就被强烈的虚荣心冲昏了头脑的我,此时已经顾不上水靴穿在脚上舒不舒服了,我费力地用脚拖拉着水靴向外走去。大雪足足有一尺多深,院子里的雪已被父亲清出了道,我还勉强走得动,一到大道上就走不动了,不知摔了多少个倒,水靴里灌满了雪,手也被冻木了,又是一个跟头栽倒在雪地上时,我竟然连爬起来的劲都没有了,水靴甩在了一旁,我光着脚趴在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我的手脚很快就被冻得麻木了。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邻居家的叔叔出来清雪发现了我,他急忙一手抱起了我,一手拎起水靴,把我们送回了家。
  父亲闻讯匆匆地赶了回来,他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打我,而是和邻居叔叔一起用雪给我搓手脚。过了大约二十分钟,我的手脚才有了知觉,这种知觉就像刀割一样钻心的痛。父亲这时才想起那双水靴,他拎起水靴看了看,又瞅了我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便坐在一旁抽起旱烟来。尽管水靴冻得折裂出几个小口子,可我却感到很庆幸,手脚没有冻出大毛病,更重要的是没有挨打。
  一晃雨季到来了,父亲到公社所在地的供销社买来了锉、胶皮和粘鞋用的胶水。只见他把靴子折裂的小口一圈锉出麻面,再把胶皮铰成比小口略大些的长条,也把一面锉麻,然后在麻面上抹点胶按在一起。一个又一个地粘,整整粘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每一个小口都粘完。父亲将粘好后的水靴放在水盆里试一试,居然不漏。从这个雨季开始,父亲在下雨阴天和上山干活时就穿上这双高腰水靴,脚再也不受雨水浸泡了,靴子也算作是物有所用了。总的看起来,这双水靴的功能没有变,只是没有原来好看罢了,好在当时农村穿补丁衣服比较普遍,更何况很多人家连补过的高腰水靴也没有,父亲的心里又多少找回了一些安慰。
  从那天起,我失去了对水靴的好奇,也不像以前那样受同学们关注了。也是从那以后,我落下了怕冷的毛病,再热的天都得穿衬裤和袜子,双手一年四季总是凉凉的。
  这么好的一双水靴,硬是让我给糟蹋坏了,我的心里也很难过。可转念一想,若不是我把水靴弄坏了,父亲是不是会一直把这双水靴保存着,总也舍不得穿,这样即使是一双再好的靴子又有什么用呢?水靴虽说不太好看,可毕竟能穿,还不漏水,就先将就着穿吧。
  我暗下决心,等将来有钱了,一定要给父亲买一双腰更高的水靴。
  我后来参加了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可给父亲买水靴的事却忘到了脑后。当我再次想起要给父亲买双水靴时,却发现高腰水靴在农村已经得到了普及,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我是在太阳和月亮交界的静音中,走进了树的年轮,在年轮里找到了月亮的脚印,轻轻、轻轻的,轻得只有时间才能听到脚步声……一陈狂喜,我从梦中惊醒,摸摸头发,头发湿漉漉的;摸摸衣服,衣服上停着水汽。  原来,我坐在后龙山一块飞来石上瞌睡了。夜色下的山林盛满了银灰色的月色——无声、淡薄,是一种神秘的静。就像刑警进入案发现场,保险柜被打开,整叠的钞票分文未动,核心技术的技改图纸不见了……案发现场充满了神秘的静
期刊
一  “大家不要睡了,快醒醒,马上进入丰城地界了!”跟车的女售票员语气急促语音略带慌张地提醒着乘客。  这是1996年的秋天。这是一辆沿着105国道驶向省城南昌的长途卧铺班车。我就斜躺在班车的上铺中间一个靠窗的位置。  班车从吉安驶出,一路上我心里除了几许期盼,还隐隐有几丝忐忑。南昌于我而言,是个英雄的词汇,是首文化浸淫的古韵。南昌起义,滕王阁,八大山人,这些从教科书里或电视里走出来的名词,让我敬
期刊
人世不可依,只好到书里拣字取暖。  秋来事多,搅扰了读书的好心情,放于枕边的书不再眷顾,倒是一本《陶庵梦忆》,虽然薄瘦,却是集了三千宠爱于一身,夜夜被我痴缠。说来,这本书也是我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蓦然回首,很早就想买,曾经江南江北地跑书店,在一排排的书架前仰着脖子看过一个个书脊,却总是不得,也曾向人借过,结果也是不了了之。寻一本好书就像在攘攘红尘中觅知己,难是难,却很值。我一点也没灰心,又到网上去找。
期刊
鱼丸是温州十大特色小吃之一,也是享誉海内外的温州名小吃。  生长在鱼米之乡的父亲对鱼情有独钟,自然也能将鱼做出各种花色——水煮、香煎、糖醋、红烧、清蒸、煲汤……不一而足,其中,最令我怀念的就是他做的鱼丸汤。  要做出地道的鱼丸,程序并不简单,但父亲却乐在其中,丝毫不会感觉繁琐,他总会在打算做鱼丸的当天携着个竹篮到附近的菜场转悠,从第一家鱼摊转到最后一家,闻闻这家的鱼是否新鲜,瞧瞧那家的鱼眼睛是否贼
期刊
一场雨像爽约的远方客人,没有预想中的被掀乱杨柳枝叶的料峭寒风裹挟而来,淅淅沥沥斜钩在天幕上,打湿一张张颠簸在山间坡前的脸。  父亲步履蹒跚,银色的鬓发像路边的茅草一般在风里颤动,脸上道道沟壑间填满肃穆,领着一家老少也缓缓走在泥泞的山路上。一天前的夜雨似乎恋着这片山野流溢的花草芬芳,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痕迹。我们扛着锄头,拎上镰刀,提着几袋母亲几天来赶制的冥币、纸幡与买来的爆竹,像一支迤逦远征的驼队,紧
期刊
父亲老了,风湿病痛就死皮赖脸纠缠着和他结了缘。平日里父亲总用土法子,打一个又一个沙罐筒,或者买些治风湿的药酒自己揉揉,咬着牙度过一天天的时日。这日,想必是疼痛得厉害,父亲才对我说:“明儿,给我揉揉背。”我答应了。  父亲背我而坐,慢慢将衬衫脱下,父亲古铜色的背就完全裸露在我眼前,像一扇饱经风霜依然挺立的墙,皮肤上布满沙罐印,有的已好生长出粒粒点点的皮巴,有的正紫红着,像一记记胎迹,更像一个个红色印
期刊
走出家门,在路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的啼笑皆非,有的无可奈何。  一日傍晚,天空下起毛毛细雨,虽然不大,但是飘起来没完没了,下班开车在路上,雨刮器咯咯噔噔地叫个不停,让人心烦。地面上雨水反光,遇到前面刹车,色彩斑斓一片,有些眩晕。车行至杭州市区浣纱路口,绿灯照常,可前面已经超越斑马线的小车却突然停了下来,我的车紧随其后,正好停在斑马线上,探头一看究竟,原来对向左拐车道待驶行区内停着一辆救护
期刊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的时候,白衣港防洪堤猛然冒出了一个代销店。  当时,我们大队是由11个生产队组成,所有“瓜”集合起来叫大队,大队是从公社这根“藤”上分出来的。公社有个供销社,“爬”到大队就叫代销店了。喜欢“看新鲜”的乡亲们纷纷奔赴白衣港防洪堤指挥部,将代销店那两间房被挤得水泄不通。糖果、肥皂的香味、五加皮的酒味、煤油散发的气味与乡亲们的汗味混合在一起……  店长是供销社一位病退人员,吃“国家粮
期刊
教书匠,是人们对于教师的一种谑称。  父親的匠心是与生俱来的,他上课的生物钟一时一刻也容不得破坏,总是提前一分钟到达教室,摆好教案,准备好粉笔。父亲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像耕田种地一样,有了锋利的工具种起田来才能得心应手,而教案粉笔就是他三尺田地里的工具,容不得一点马虎和差池。父亲对于所教的课文已经倒背如流,但是教案每天都会重新书写,绝不会重复使用以前的教案。他觉得写一遍教案不是浪费时间,而是
期刊
妻子的娘家,有一条河。河水自西向东流,注入昌江,村里人都叫它西河。  初识妻子,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父亲带着我到她家去相亲。妻子是一个很腼腆的人,知道我们来了,躲到自己房间里去了。岳父岳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岳父言语不多,招呼了一下就抽烟去了,倒是岳母她老人家忙着与我父亲搭话应酬。闲聊一阵家常之后,岳母便笑呵呵地到房里把妻子叫出来,让她给我倒杯水喝,其实是想让我与她女儿见见面,相互看看中不中意。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