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教版初中鲁迅课文看其成长历程和思想核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d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收录鲁迅九篇文章:《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王得后在《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中提出鲁迅的思想核心为“立人”。在《鲁迅在二十一世纪》中再次提出“‘立人’是鲁迅一生要做和在做的大题目。” 作者认同王得后的关于鲁迅的思想核心的看法。因为:细心翻阅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鲁迅的九篇文章,发现这九篇文章体现了鲁迅的成长历程:关注自身世界、关注身边的人事,做出自己的选择、思考、质疑、批判;同时从文章中读出了鲁迅的思想核心:立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 鲁迅 成长历程 思想核心
  一、关注自身世界
  《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这三篇文章涉及了鲁迅的童年世界有关游戏、亲情、人性的事,尽管《风筝》一文主题争议颇多,有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解读,从中读出了“长兄为父”、“长者本位”等的民族文化心理。有人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这个角度进行解读,表达了“作者对像兄弟这样逆来顺受、毫无反抗的封建教育牺牲品的同情,告诫人们,只有用科学思想来指导,才能照亮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也有的认为,《风筝》是围绕亲情来写,是基于对亲情的伤害与追悔,是一种无法释怀的亲情……但从《风筝》一文的课文导入“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来看,本文更侧重于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应该说,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最能温暖一个孩子的内心,所以,作为一个孩子,鲁迅的内心是温暖的;尽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也存在争议。但三味书屋的生活还是蛮有趣的,因为可以溜到后园捉苍蝇喂蚂蚁,还可以在课上用纸糊盔甲做戏,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游戏,向来是孩子的最爱,也最能丰富他们的生活。于是,可以看出,鲁迅的生活是丰富的;《社戏》洋溢着浓郁淳厚的乡土气息,充满了自然美与人性美。这三篇课文共同塑造了一个本真的小鲁迅,他会认为自己是大哥哥,就要“管一管”小弟;但在百草园、平桥村里,他的活泼本性就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即使在严肃的三味书屋,他也会抓紧时间玩耍。从中看出了鲁迅很关注自身的世界,也因为他对自身世界的关注,他才赢得了内心的温暖、童年世界的丰富、成长环境的温情。从这三篇文章可以看出,一个本真的小鲁迅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活生生的人。
  二、关注身边的人事,做出自己的选择
  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才有能力关注身边的人事,才能有勇气做出自己的选择。《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这三篇课文看似没有关联,实际它们共同记录了鲁迅弃医从文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足以改变他的一生。它可以往前追溯至鲁迅接触文学前后发生的故事,往后又深入鲁迅的心灵进行挖掘。阿长是鲁迅的保姆,藤野是鲁迅的老师,在鲁迅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确给了他很大的影响,阿长寻购并赠送给鲁迅的《山海经》,为鲁迅打开了文学启蒙的大门。不仅阿长满足了鲁迅的愿望,让他得到了一生中最初得到,也最为心爱的宝书,同时书籍更激发了他大量买书的热情“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且更重要的是,《山海经》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学启蒙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足够的文学启蒙才为后来鲁迅踏上文学之路奠定基础。而在留学期间,鲁迅经历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两大风波,最终促使他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他说:“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又说:“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正是有了这样的“放弃”与“选择”,才使他以笔为枪,与黑暗、腐败、愚昧、懦弱展开斗争。那注定是一条怎样的路呢?鲁迅在《这样的战士》中写道:“他只有自己,但拿着蛮人所用的,脱手一掷的投枪。……他走进无物之阵,所遇见的都对他一式点头……他举起了投枪,偏侧一掷,却正中了他们的心窝。一切都颓然倒地——然而只有一件外套,其中无物。无物之物已经脱走,得了胜利……”救治人们的身体是容易的,那是技术活;但救治人们的思想,和愚昧懦弱作斗争却困难得多。鲁迅像走进了无物之阵,倍感孤独。鲁迅在谈到自己的作品时说:“我虽然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靈,但时时总憾有些隔膜。……所以我也只是适应了自己的觉察,孤独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眼里所经历的中国人生。”这就是鲁迅的选择,所以他“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在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藤野先生》),即选择了像朔方的雪花,“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于是,鲁迅完成了他思想上的转变,确立了自己的思想核心:立人!
  三、思考、质疑、批判
  《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以及《孔乙己》这三篇课文的批判性与战斗性都非常明显。此时的鲁迅已长大成人,学会观察、判断,他沿着自己所选择的文学路,把思想和笔墨当成匕首和投枪,直接插进中国近代社会,剖析丑陋的国民性。联系《社戏》,那篇描写乡村自然美与人性美的课文,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写《故乡》,既充满着直击乡村的愚昧和病态的勇气,同时也依恋乡村的质朴和诗意。即使转身离开,对未来也充满希望。鲁迅爱恨交织写《社戏》《故乡》的背后,是一种对故乡更深沉的爱。《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当时许多劳苦大众和有识之士正在与日寇浴血奋战,英雄血流成河,而这些躲在后面的没有民族气节的人却以偏概全,说“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某些所谓的“社会名流”们叫嚣亡国论,大肆渲染抗日前途悲观论,给人们思想上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鲁迅要用此文批驳“失掉自信”论,以鼓舞民族自信心,给大家带来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孔乙己》写于1919年,乃是辛亥革命后几年,尽管当时已改用民国纪年,但一日封建思想不变,封建制度不改,贫穷的依旧贫穷,愚昧的还是愚昧。鲁迅哀其不幸,也怒其不争。文中的咸亨酒店在鲁镇,《故乡》中的平桥村也在鲁镇,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如此冷淡?鲁迅要讽刺的,不仅仅是孔乙己,还有一帮只会取笑和侮辱的“看客”笑声暴露了他们的麻木、残忍、冷漠。曾经,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写道:“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这帮闲着的人也出现在咸亨酒店中,恣意地取笑可怜的人。孔乙己从站着喝酒沦落到坐着走路,到最后不知是生是死,本是他一个人的不幸;但酒店里的人从“每每发问”到“众人哄笑”,体现的是众人对一个落魄书生的围堵发难,是一个社会的不幸。从同情个人上升到批判社会的高度,看出了鲁迅的讽刺力度。从中看出了鲁迅新的成长:思考、质疑、批判,同时依然体现了他的思想核心:立人!
  【参考文献】
  [1]王世家,止庵.鲁迅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钱理群.审视中学语文教学.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出口党参对鲜参质量要求较高,加工技术要求也较为严格。其流程为:1,鲜参采挖。我县地处鄂西北山区,栽培党参集中于海拔1300-1500米的高寒地带。采挖一般在移栽后1-2年秋季8
目前,在部分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效果不理想、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情况.这和教师没有能够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又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自身能力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
期刊
现在各个城区学校都有不少来自农村的学生,这些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疏于督促。这些孩子虽然父母在身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但在家长监管的力度上几乎处于空白的程度,他们中不完成作业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困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姑且称之为“伪留守儿童”。要想提高这些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仅对这些学生完不
期刊
英语教学,课堂是重中之中,但作业也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很多知识的巩固、深化、延伸、运用都要借助作业来完成,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作业设计.传统作
[摘要]英语似乎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语言连同我们的文化都涂上了英文的色彩,英文连同它的文化已经悄悄侵入到我们的头脑中。国民随口说着英语,热热闹闹地过情人节、圣诞节却忽视了传统的重阳节、七夕。表面上这是现代人受西方影响,但实质上这是一种语言的扩张——英语渗透汉语语言的现象,也是“文化扩张”通过语言侵入我国文化的现象。本文针对英语的文化渗透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对英语教学的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离不开语言情境和特定的语言氛围。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特别是针对牛津教材全部英文化、多词汇、重运用等特点,更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进行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实现英语教学的最优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又增强了教学的情境性、直观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学科 多媒体技术 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离不开语言情境和特定的语言氛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体验  中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学生情况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反思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整体效应认为,只有每一个组成部分和谐地统一、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才能达到整体的优化。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要综观全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整体优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设计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
内容提要:语文课的基礎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教师上好语文课要做到:博览群书,做好知识储备;培养好学生的语文兴趣;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善于指导写作。  关键词:语文 教师 兴趣 资源  教师上好语文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因此,如何上好语文课,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的话题。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面对语文课教师应做些什么呢?结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