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教育的摇篮,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高中语文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高中阶段是我国众学子一转折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夯实基础,打造高文化、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加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改革开放持续发展,多种先进思想、理念、技术进入我国,但伴随着西方文化随之而来,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如我国传统节日逐渐淡化,而西方节日在我国逐渐盛行,导致我国本土民俗已淡出我们的生活中。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文明长河中,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历史,语文教育作为我国一门以母语作为基础的学科,蕴藏了我国丰厚的传统文化,而高中语文教育是学生在接受知识最多的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促进学生文学修养、道德观念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共同提升,促使学生继承及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一、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知识文明的瑰宝,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大意义。高中语文教学是我国进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培养学生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意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逐渐忽略在精神上的满足,因此通过高中语文教育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还可以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丰富自身精神上的需求。另外,在高中学习阶段,是青少年形成“三观”的重要阶段,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高中生保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及人生走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教师在传授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传统文化产生疑惑,在此阶段,教师应耐心、细心地为学生解惑,让其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并从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明精神,进一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如《论语》《大学》等这些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不仅国际友人乐于学习,更值得我们国人深入探究学习。
  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深入分析教材,营造人文氛围
  高中语文课本的筛选十分严格,其内容大多都是极具代表的经典之作,课本中的文章很具有人文性,课本中文言文、古诗词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成果,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及我国古代的道德标准。高中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深入研究课本内容,不能仅限于课本上,要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意义,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融入传统文中的气氛中,不需用专门时间段进行授课,这样的方式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在授课同时去传授传统文化,可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更加扎实。例如在讲《出师表》《鸿门宴》这类有故事背景的文章时,不能只限于帮助学生翻译文章,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以文章为载体,以讲故事的形式,深入讲述文章背后的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带学生穿越到古代时期,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感受,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文章的记忆,更有益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学生今后接受相关知识奠定基础,亦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的是非对错有自己正确的判断,教导学生以史为镜,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引经据典,提高文化素养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课本中的内容必定是有限的,无法将中华文化的经典都囊括其中,学生可以学到的也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应该走出课本,在课本之外的经典作品中引经据典,传授于学生,或者鼓励学生也走出课堂,学习经典传统文化。并且,语文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靠一天两天就会有所提升的,我国的诗词歌赋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体现,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积累古典诗词的习惯,并不仅限于积累课本中,在课外书本中遇到的经典语录均可记录,并可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看法,日积月累,不仅有益于提升学生自身素养,还可记录学生成长历程,奠定学生鉴赏诗词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还可让学生记录诗词,写下自己读后感,可开展诗词比赛,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累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三)弘扬我国传统民俗节日
  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要传承我国传统节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亦是如此。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每个节日都有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呼应。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西方一些节日反而在我国盛行,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所忽略,这就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强调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其次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主动引导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兴趣,而不是仅仅在不同的节日吃不同的食物而已。例如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现大部分学生只是知道在端午节期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民俗活动,却不知这些活动的来源与起因,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我国这样的传统节日不仅是为了可以品尝到美食,或者只是可以放假而已,要让每个节日过得有节日气息,而不是冷冰冰的。教师可以通过将不同地区、相同节日的不同习俗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传统节日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乐趣,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效率。
  三、在进行高中语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进行高中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提高每个人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经过每一次洗礼过后,留下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精华,所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高中生应该去做的,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继承和弘扬的,这样才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其次,要强化汉语的社会地位。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更是传统文化的见证者,不要因国际语言的渗入,而降低母语的重要性,只要把这项最简单的传统文化发展并传承,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华的传统文化,而语文教学课程则是最直接体现这一传承的所在。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每个学生心中。
  四、结语
  总之,在进行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授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增添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再乏味,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并可以传承中国历经千年而留下的传统文化,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进程,增进良好的師生关系。高中生作为祖国的接班人,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等,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真正优秀的人才,将我国的传统进行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熊霞.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2017(6).
  [2]武晓新.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文存阅刊,2018(1X).
  [3]杨运贤.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结合[J].新课程·中学,2018(8).
  [4]李长志.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魅力中国,2015(18).
  [5]余建君.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8(8).
  [6]郭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33).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体制正在不断革新,新课标中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要求也在提升。高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将基础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更多地需要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情操。笔者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教学措施,旨在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促
【摘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一直就是基础学科,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自然也承担着更多意义,从小学到高中也一直就是教学的重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将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又一教学理念方向,指引高中课堂向更深远的意义发展。本文就以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为出发点,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探讨一些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对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方向和启发
【摘要】随着近些年高校大规模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升高中、考大学,对中职院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致中职院校招生门槛不断放低,生源质量也在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中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但中职院校生源差并非学生天性如此,所以老师应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动力,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成为合格的有用人才。本文对励志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对目前中职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励志教
【摘要】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信息化时代中,知识信息正在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增长、更新,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在如此巨大数量的信息中,获取到想要的信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中,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处理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的必要性,然后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的问题
【摘要】一年级的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识字量少,理解能力有限。如何让学生了解晦涩难懂的字义?如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如何带领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如何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生动有趣的微视频正好能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背景资料、人物图片、生字书写、词语解析、诗句品读,均可配上背景音乐、教师讲解,制作成所需要的微视频。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擅长形象直
【摘要】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里面包含着儿童的生活,承载着儿童的梦想,诠释着儿童的情感体验……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呵护童心,引导童真,激发童趣,让学生快乐地徜徉于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天地中。  【关键词】童心;童真;童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案例一:呵护童心——莫让
【摘要】本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就”和“才”语义和语用进行共时和历时研究,探究“就”和“才”的实词虚化过程并依据时间像似性原则对“就”和“才”的语义和语用偏误进行解释。  【关键词】“就”;“才”;认知;时间像似性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偏误分析的研究一般以语言的对比与分析为主,很少注重语言内部的心理描述,而本文通过对“就”和“才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发展背景下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为此,教育部门就开始对我国高中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素质予以重视,并在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进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对我国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转型做出积极的贡献。本文主要以高中生的角度分析当前时代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和创新趋势的重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