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喜”字带来的新业态:“喜文化”全产业链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古代曾经被认为是人生的四大喜事,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喜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婚礼、就业、升职、乔迁、寿诞、农耕播种、庆祝丰收、奠基仪式、开业大吉、年度庆典等,喜事活动伴随着人们的一生。从出生到年迈,无不通过喜文化表现出来,而喜文化又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式呈现,婚礼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喜堂中国集团总裁吴建华说:“婚礼,是婚姻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内涵是两个姓氏家族的结合,也是两性之合。在古代,人们对生命繁衍的态度是神圣而又崇拜的,通过诸多仪式在喜庆的婚礼中体现对它的敬重。从订婚到娶亲,程序繁多,且始终贯穿着祈福和祝福美满的寓意。”
  经过长久的市场调研和考证,在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婚礼喜事文化后,吴建华提出,要打造一站式主题婚礼的婚礼堂模式,实现婚礼和喜事文化一站式服务的产业链。通过强化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和家国文化,深挖中国礼义孝廉耻及喜事的文化历史,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内涵,成为涵演绎新业态和新产业的载体。
  喜堂中国集团成立的初衷源于吴建华看到中国传统婚博文化的缺失和盲从。当下,新人婚礼大多由婚庆公司承接,婚礼流程不规范,缺少仪式感。“经过对婚礼喜事的市场需求、质量、形式、消费水平和效能进行全方位的调研,我们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做了充分准备后,2017年,喜堂中国集团在长春市正式成立。几年来,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的指导、鼓励和支持下,在吉林省市企业文化商会的关怀和助力下,喜堂中国集团一步步走向成熟,企业发展步入快轨。”吴建华说。
  喜堂中国集团打造了一个集旅游观光、体验、食宿、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邀请了日本、韩国、蒙古国、俄罗斯等国的民俗演绎团体,既具备中国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民族文化特色,又有东北地域民俗风情文化。吴建华说:“喜文化新业态还需要我们继续完善,深入扩展并建立健全完整产业链。”
  较好的市场预期,让喜堂中国集团对未来的发展趋势重新做了规划和调整,提出建立吉林省婚博文化产业园的设想,目前婚博产业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产业园加强了资源整合,拓展了国内外市场,是婚、庆、博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喜堂中国集团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担负起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带动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促进社区就业。“更重要的是把喜文化融入新时代、新业态中,讲好中国喜文化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喜文化及礼、仪、孝、廉、耻的道德准则。”吴建华说。



  目前,喜堂中国集团已与广东、上海、北京相关院校,日本、蒙古国、韩国等国的几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签约,成立公司智库,谋划未来战略,助力企业发展。同时,喜堂中国集团还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以及上海、山东、长春等地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实践基地;和上海电影学院、上海影业建立战略合作,喜堂中国集团成为上海电影學院教学成果转换基地,成为电影制作的内景摄影基地。
  喜堂中国集团把喜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不仅在东北振兴和挖掘长春市老工业基地遗存价值上发挥作用,还在老旧厂房新赋能的成果转化上产生价值。喜堂中国集团利用公司地处长春市高新区和汽开区的地理优势,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做文章,引领带动城市更新改造,推动老工业城市从“工业锈带”变身为“生活秀带”。“不应只把眼光放在商业活动上,我们要拓展思维,解放思想,跳出婚礼狭窄的圈子。”吴建华看到了喜文化业态在中国具有的市广泛场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改变,逐渐接受一些新的生活理念。喜文化的受众群体多为90后和00后,他们追崇时尚和潮流,那些传统的思维理念和方式早已不能满足他们对婚礼仪式的需求。吴建华说:“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开拓创新创意的市场,打造和建设东北亚地区婚博喜文化民俗,以及东北区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实现婚俗和民俗喜文化相结合,实现文旅融合。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吉林省婚博文化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入住业户30余家,解决就业200余人,涉及的相关产业链解决就业大约1000余人,年销售额上亿元。该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18年8月被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示范园区。”
  对于喜堂中国集团未来的发展,吴建华信心十足:“以传承中国喜文化为核心,建造东北地区、吉林省长春市首个一站式主题婚礼堂模式,并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喜堂中国集团打造成千万级行业航母,以引领喜文化行业长足发展。”
其他文献
牡丹寓意富贵吉祥,牡丹花型大气蓬勃,这是美好生活的写照。牡丹高贵典雅的气韵,融合中国书画的墨韵,国色天香跃然纸上。牡丹始于中国秦岭一脉,是中国特有的名贵花种。牡丹的人工繁育栽培历史可追溯至1500年前,目前已成功引种栽培至世界各地。可以说,有中国人的地方,便有牡丹花的存在。在中国传统书画界,牡丹最为画者青睐,也是最广为流传和考验画家功力的。  带着对牡丹花与中国书画艺术的向往,我们聆听谷永江老师娓
期刊
从前几年的发展来看,校友经济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然而要真正把校友经济做大做强,仍然面临多方面挑战。  在校友经济发展中,校友会是起到枢纽作用的重要环节,而发展校友经济最大的难题,就是要解决校友会在机制特性上同经济行为的一些兼容性问题。“服务校友”还是“服务母校”,这是个问题  从性质上来看,校友会是校友自发、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社会团体,宗旨往往是“服务母校,服务校友,服务社会”三条。其中
期刊
中国的雕刻文字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周时的钟鼎文和秦朝的刻石等。中国的印章根据考古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并且已有了很高的水平,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起初,印章只作为身份、地位、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的使用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的权益、地位的信物,为当权者服务。  战国时期主张合纵的名相苏秦曾佩戴过六国相印,近年来出土的文物又把印章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百年,也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