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自己卖的菜”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郊区菜农老王家里共有两个蔬菜大棚。凭借多年的朋友关系,老王每年都会给我家送些应季的新鲜蔬菜,这让我和妻子始终心存感激。
  上个星期天,老王又骑车送来了一大袋蔬菜,我和妻子都感觉很过意不去。我对老王说:“你一天天种菜也不容易,以后大老远地就不要再送菜了。再说了,现在菜价都挺贵的,你还是自己留着到菜市场上去卖钱吧。”听了我的话,老王笑了笑说:“给你们送的菜,市场上根本买不到,也不是我想卖的;到市场上卖的菜,连我自己都不吃,更不可能给你们送。”
  原来,老王给我送的蔬菜,是在自家大棚特意留出来的一小块“自留地”里种的。这里的蔬菜从来不打农药,只上一些农家肥,纯绿色、无污染。即便蔬菜生了虫子也不打药,用手抓下弄死即可。而大棚里种的其他蔬菜,隔三岔五就得喷洒一次农药——大棚里温度越高,蔬菜就越爱生虫子,不打农药的菜被虫子吃过后就不好看,卖相不好的蔬菜到市场上就卖不动。
  老王说:“现在的虫子说来也怪,有时普通农药杀不死,就得使用高毒农药才管用。有可能是虫子长期食用农药之后产生了抗体。”老王还说:“蔬菜生虫子喷洒农药是正常的,但农药有一定的挥发期,喷洒在蔬菜上的农药一般要经过7天以后才能挥发掉。可是,谁家种的蔬菜能等到农药完全挥发之后才上市呢?”
  听了老王的一席话,我终于明白了“菜农不吃自销菜”的原因。我真不敢想象,如果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会有什么后果。难怪人们平时总会议论:“现在种姜的人不吃姜,种瓜的人不吃瓜,种菜的人不吃外销的菜。”更有人戏言:“如今经过长期食用有毒的食品,身上已经产生了抗体,连虱子都不长了。”我觉得,还是应该在保证菜农收入的前提下,探索和推广生态化养殖,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过量超标喷洒的行为,让更多的百姓吃上“放心菜”。
  (李连和/文,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其他文献
爱国将军大打舆论战  张勋在京拥军复辟时,吴佩孚随曹锟参加“讨逆军”,担当西路先锋,一路从丰台杀进天坛,一战成名。1918年,吴佩孚再奉曹锟之命,挥师南下,所向披靡。自此,南北战局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吴佩孚的手中。  然而,就在段祺瑞翘首以盼吴乘胜南下,一举荡平两广时,吴佩孚突然罢战,并于当年8月发表通电,大肆抨击段内阁的武力统一是导致“同种残杀、生灵涂炭”的“亡国政策”。如此一来,吴佩孚“和平军人
期刊
在没到40岁时,作家斯威夫特就如是说:“当我老时,愿望如下……”一共17条,表达了他对将来步入老年后的基本生存原则。即使今天,也还具有现实意义。  1.不娶少妇。2.不混在年轻人队伍里头,除非他们专诚邀约。3.不乖戾、郁闷或猜疑。4.不鄙薄当代的作风、情趣、时尚、人物、斗争等。5.不爱小孩,并且尽量避之则吉。6.不向相同的人复述相同的事。7.不贪。8.不忘正派、整洁。9.不严厉对付年轻人,但接受他
期刊
有人认为,老人带孙是约定俗成的事,索要“带孙费”岂不是把亲情金钱化了?其实不然。从报道看,杨金美打官司索要“带孙费”是很纠结的。如果不是因为儿子和前儿媳只生不养、把孩子推给自己撒手不管,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免费甚至用退休金倒贴的“保姆”,如果不是因为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还得承受他们的种种埋怨……杨金美老人是很难走到对簿公堂这一步的。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祖父母、外祖父母带孙辈,似乎天经地义。很
期刊
1174年,成吉思汗的父亲统治的部落,打了一个胜仗,夺回大片领地和许多牲口。为了庆祝胜利,特意安排一场赛马,优胜者的标准不同往常,最后到终点的马才能得奖。  一句话,比马慢。  骑手们想方设法,一个比一个慢,过了好一阵,跑在最前面的马,才行进到赛程的1/10。  眼看夕阳不等人,比赛又难以结束,大家有点耐不住。  怎样尽快结束这场僵局呢?成吉思汗的父亲想了一会儿,下令道:“谁有办法尽快结束比赛,给
期刊
这一天,年轻的军医丹尼尔突然接到一项命令,让他立即赶到白宫,面见林肯总统,总统有重要的任务需要他来完成。丹尼尔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向白宫赶去。一路上,丹尼尔的脑子都在飞速转动着:难道是哪一位政府高官突患疾病?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这种可能,华盛顿的名医、专家数不胜数,怎么会轮得上他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军医呢?或者是围绕在总统身边的朋友、幕僚向总统推荐了自己?这同样不可能,一是自己既无出类拔萃的特长,也
期刊
一条开通不久的高速公路,三天两头发通告“限行”“封闭施工”。开车经过发现,这条路有一段只是半幅修通,另一半还在劈山、架桥。知情者说,当时之所以宣告“全线开通”,是为了赶上有关部门限定的时间节点。隆重的“开通仪式”之后,已经通行的半幅也不得不为施工让路,于是就只能限行、封闭施工了。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但一些项目、工程完工之日便是维修动工之时。这其中,往往就有为了迎接某个节日、节点甚
期刊
记者近期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等多个北方缺水省份调研发现,十年前就初露苗头的“拦河筑坝、圈水造景”之风正呈蔓延之势。仅以运用普遍的橡胶水坝为例,若按平均值估算,我国橡胶坝总投资约2000亿元,相当于2个三峡水电站的投资额,日常的运行维护费用尚未计算在内。业内人士介绍,橡胶坝的使用寿命约15年,到期更换又是一笔大开支。  在耗费巨大财力之外,一些缺水地区不尊重生态规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悖。一是可能
期刊
“人家尽枕河”是江南水乡的特征。在过去,人们非常依赖河流、水乡的住宅都是依河而建。人们喝的水、用的水皆取自一条条小河,出行运输也依赖河道。河流与村落血肉相连,村落因河流而清新,小河因村落而轻灵。昔日,无论是春天轻拂水面的新柳和夏夜孩童戏水的喧闹,还是秋日萧瑟的苇花和冬晨流淌的轻雾,都让人无限怀念。  众所周知,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村河普遍受到污染,而大城市周边更是如此。近年,上海已将村级河道的治理作
期刊
古时候,有个国王得了种怪病,悬赏重金求医。邻国一位乡镇医生听说后,发现自己曾经看过这种病例,于是举债凑齐路费出发了。  乡镇医生果然治好了国王的病,可国王虽然天天好吃好喝款待,却从不提诊金的事,等了一段时间后,乡镇医生决定告辞回乡。临别时,他想不能放过国王,就拿出一包巴豆,说是滋补药材,嘱咐国王每天服用。  回到家乡后,乡镇医生发现,原来国王怕路上不安全,早派人把赏金送到了他家。想起最后送给国王的
期刊
在春日北京买下1斤草莓的价格,就够浙江绍兴一家垃圾焚烧厂烧1吨城市垃圾了。超低价垃圾焚烧厂现象,正在引发中国环保专家们的不安。  环保专家的不安来自两组数字的对比——发达国家当前垃圾处理价格均达每吨数百元人民币,日本的垃圾焚烧厂每吨垃圾处理费更高达上千元;即便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垃圾焚烧厂,焚烧1吨垃圾的平均价格也在140元左右。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认为,国内外垃圾焚烧成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