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其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四组,分别命名为甲组、乙组、丙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按照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甲、乙、丙三组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甲组增加应用乌司他丁,乙组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丙组应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甲、乙、丙三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丙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甲、乙两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乌司他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血管内皮通透性
  在临床实际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需加强改善肺血管通透性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采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此研究知情同意,所有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均在15分以上,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均在24h以内,本次研究需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不符合股静脉置管指征的患者,104例患者中有男患68例,女患36例,年龄23-71岁,平均(51.27±3.85)岁,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甲、乙、丙、对照组四组,将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需监测的项目及具体指标包括:(1)在患者颈内静脉中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连接监护仪器及压力换能器等,记录中心静脉压指标。(2)定期检测动脉血分析,计算氧合指数[1-2]。(3)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的检测方法为:颈内静脉注入15ml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并应用热指示剂单稀释法,进行数据的观察及测量[3]。
  对照组按照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原则包括:抗感染、保护肺通气功能、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应用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方案[4-5]。此外还需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包括压力支持以及间歇指令通气等两种方案。在调整呼吸机参数时,需以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数据作为参考依据[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甲组增加应用乌司他丁,乙组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丙组应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乌司他丁的治疗方法如下,将100000单位乌司他丁溶入至1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每日3次。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d,比较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1)ICU住院时间。(2)机械通气时间。(3)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甲、乙、丙三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丙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甲、乙两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监测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甲、乙、丙、对照组四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指标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甲、乙、丙、对照组四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甲、乙、丙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丙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甲、乙两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3.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其发病因素包括肺内、肺外因素导致的肺泡内毛细血管内皮受损以及内皮细胞通透性升高,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发病期间患者肺血管通透性增加,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引发肺水肿、顽固性低氧血症等病症,严重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实际治疗中发现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效清除炎性递质,改善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大大提高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此基础上增加应用乌司他丁,能够减少糖蛋白合成,进一步减少了炎性递质合成,促进了微循环,改善了内皮细胞通透性,在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等疾病的治疗中,均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次研究中,经过治疗后,甲、乙、丙、对照组四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甲、乙、丙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丙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甲、乙两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应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促进了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季明霞,斯小水,何建新等.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6):688-691.
  [2]王岩.乌司他丁结合持续血液净化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17,14(3):151.
  [3]徐进,张文远,谢吉良等.乌司他丁与奥曲肽联合方案在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8):28-31.
  [4]张琼.乌司他丁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0):10-11.
  [5]黃庆生,张丽霞,李燕等.乌司他丁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4):1268-1271.
  [6]罗良贤,蔡业平,单斌等.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93-9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比较齐拉西酮胶囊与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齐拉西酮胶囊组50例,剂量范围20~100㎎/d,利培酮口服液组50例,剂量范围1~6㎎/d,用PANSS及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期2周。结果:齐拉西酮胶囊组和利培酮口服液组 PANSS各分量表评分第2周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齐拉西酮胶囊组和利培酮口服液组 PANSS激越因子评分第1周和第2周末均较
作为检验药品合格性重要依据的药品质量标准,与药品检验流程中的质量评价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根据法律等有关文件,新药上市之前需要经过药品质量检测工作,专家要进行评审,临
摘 要: 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继续学习英语感兴趣,教师必须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做好英语教学的“减法”和“加法”,减少教学任务和要求,减少教学环节和手段,减少教师讲解、提问和板书时间,增加学生学英语气氛的时间,增加学生的听读时间,增加学生表演和训练口语能力的时间,捍卫学生主体地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继续学习英语 减法 加
摘 要: 通过对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带队体育特长生训练过程的观察,结合当今体育高考选拔的形势及发展趋势,体育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集体,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而且都要经历文化课考试,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强鼓励,多用舆论导向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由“他律型”向“自律型”转变。  关键词: 中学体育 特长生 培养 意志品质  一、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目的及方向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对实现中学体育教育目标、促进学校体育工
本文展开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风险控制措施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风险发生情况,以及风险的具体控制措施.在当前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现阶段社会中,人
早产儿的呼吸系统一般发育都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因此在早产儿出生之后建立起规律的呼吸节律,是早产儿在治疗上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国内外近些年来被使用经过湿化高流量
摘 要: 通过对比近几个周期的FIG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梳理清楚竞技健美操项目的本质,先周期规则对该运动项目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而2014年调整的评分细则更是提出了对完成质量和艺术性的新要求,本研究就规则的新动态进行研究,为我国高校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提供前沿理论依据。  关键词: 健美操规则 高校健美操 健美操训練  1.概况  规则引领着一个项目的发展方向,深刻理解规则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项目本
简述GMP与6S是管理,让质量由高高在上的理论,融化到一点一滴的日常行为中,把质量由意识形态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实际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