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铜团簇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来源 :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煤气变换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反应体系,它可以去除H2中少量的CO而被应用在质子膜燃料电池中.然而关于水煤气变换的反应机理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为阐明其反应机理,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PBE方法,金属元素采用Lanl2dz基组,非金属元素采用6-311++G(d,p)基组,对系列二元铜团簇Cu6TM(TM=Co,Rh,Ir,Ni,Pd,Pt,Ag,Au)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分子比H2O分子更容易吸附到团簇上.水煤气变换反应包括三种反应机理:羧基反应机理,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甲酸反应机理,相对应的基元反应分别为CO*+O*→CO2(g),CO*+OH*→COOH*→CO2(g)+H*,和CO*+H*+O*→CHO*+O*→HCOO**→CO2(g)+H*.甲酸根是实验中最可能检测到的中间物,这是由于生成甲酸根有较低的能垒以及甲酸根解离有较高的解离能.Co,Rh,Ni,Pd掺杂在Cu7团簇中对水煤气转化反应的催化效果明显比纯Cu7团簇催化效果好.采用CO的初始消耗率以及最终CO2的产率进一步研究了在Cu6TM(TM=Co,Rh,Ni,Pd)表面甲酸根是反应过程中的旁观者还是一种重要的中间物.计算结果还表明,对于Cu6TM(TM=Ni,Pd),由于CO较低的反应能垒,水煤气变换反应主要按照氧化还原反应机理进行反应,而对于Cu6TM(TM=Co,Rh),水煤气变换反应三种反应机理均可进行反应.本文的结果有助于理解水煤气变换反应和设计更好的催化剂. Water gas shift reaction is an important reaction system, it can remove a small amount of CO in H2 and is used in proton membrane fuel cell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some controversy about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water gas shift. To clarify its reaction mechanism, In the PBE method, the Lanl2dz group is used as the metal element and the Cu2TM (TM = Co, Rh, Ir, Ni, Pd, Pt, Ag, Au) catalyzed water gas shift rea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CO molecules adsorb to clusters more easily than H2O molecules.Water gas shift reaction includes three reaction mechanisms: reaction mechanism of carboxyl group, redox reaction mechanism , Formic acid reaction mechanism, the corresponding elementary reactions are CO * + O * → CO2 (g), CO * + OH * → COOH * → CO2 (g) + H *, and CO * + H * + O * → CHO * + O * → HCOO ** → CO2 (g) + H *. Formate is the most probable intermediate in the experiment due to lower energy barriers to formate formation and formate dissociation Higher dissociation energy.The catalytic effect of Co, Rh, Ni, Pd doping on the water gas conversion reaction in Cu7 clusters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pure Cu7 clusters.Using the initial consumption rate of CO And the yield of final CO2 The formate on the surface of Cu6TM (TM = Co, Rh, Ni, Pd)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as a by-product of the reaction or an important intermediate.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or Cu6TM (TM = Ni, Pd). Due to the low energy barrier of CO, the water-gas shift reaction mainly reacts according to the redox reaction mechanism, but the three reaction mechanisms of Cu6TM (TM = Co, Rh) and water-gas shift reaction can react. The results help to understand water-gas shift reactions and design better catalysts.
其他文献
摘 要: 终结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英语的评价依据,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忽视英语教育的全过程,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形成性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有效补充,强调要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为目的。这种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本文结合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形成
摘 要: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体育教学的展开是为了让学生养成终身健身理念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因此,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成了摆在所有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性训练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则大大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本文以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采用针对性训练方法的重要意义作为切入点,并对相关有效的应用路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中职教育 体育教学 针对性训练  近些年来,青
摘 要: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国家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由于中职学校是培养专业型就业人才的学校,其教育具有特殊性,因此中职学校的教育要与整个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职学校就应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体育教学在中职教育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应该大力推动中职学校体育课的教学,促进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发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体育教学模式要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Context-awareness enhances 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behavior in a smart environment; however, context-awareness is not widely used due to the lack of effectiv
摘 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更好地尊重“学生主体”,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尊重其体育学习差异。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情况,对此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学生主体 差异  “学生主体”是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大力提倡的一种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其主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更明确指出:“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
为更好地适应"互联网+现代职业学校管理"的需求,在系统调研、科学论证、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融合物联网技术与传统技防技术建成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多系统多业务融合的平安数字校园"1123"工程。该工程广泛采用包括IP视频监控、RFID、传感器、无线报警、人员定位跟踪、红外电子周界、二维码、手机移动终端管理等安防产品与物联网技术,建立一套完善、可靠、稳定的"感知校园"智慧安防系统,将需要保护的对象延伸和扩
本文以“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为例,以探索中职单片机技术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分析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实践探究两者相结合的
背景:非癫痫性发作(Nonepilepitic seizures,NES),既往也称为假性癫痫、癔病样癫痫等,是指一段发作性的运动、感觉的改变或者类似癫痫的发作,但它们并不是由于脑内异常放电所引起
摘 要: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成为农村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必须得到农村学校的重视。要明确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强化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有效性,探究教学资源库模块的构建模式,强化资源库建设的科学性,确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步骤,强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范性。  关键词: 学科教学资源库 信息技术环境 建设原则 建设步骤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一切
分析了两系杂交稻晚造早穗现象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初步得出早穗与秧苗期的高温及高温日数有密切的关系。两系杂交稻秧苗期积温≥826℃时会发生早穗,秧苗期积温≤750℃时一般不会发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