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应用足背中间皮神经外侧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儿童第4或5足趾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8月,笔者单位共收治第4或5足趾软组织缺损男性患儿6例,其中电击伤4例、热压伤2例,创面面积为1.0 cm ×0.8 cm~3.2 cm ×2.0 cm,Ⅲ~Ⅳ度.清创后均采用足背中间皮神经外侧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3.0 cm×1.0 cm~4.0 cm
【机 构】
: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423000,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423000,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42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应用足背中间皮神经外侧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儿童第4或5足趾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8月,笔者单位共收治第4或5足趾软组织缺损男性患儿6例,其中电击伤4例、热压伤2例,创面面积为1.0 cm ×0.8 cm~3.2 cm ×2.0 cm,Ⅲ~Ⅳ度.清创后均采用足背中间皮神经外侧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3.0 cm×1.0 cm~4.0 cm ×3.0 cm,供瓣区均植皮封闭. 结果 术后4例皮瓣及移植皮片完全成活;2例皮瓣边缘成活欠佳,出现表皮分离,经换药愈合.随访2~6个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患儿均能正常行走. 结论 足背中间皮神经外侧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为修复儿童第4或5足趾创面提供了一种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年龄对烧伤患者LA50的影响. 方法 (1)将笔者单位1958年12月一2004年12月收治的23 073例患者分为25个年龄段,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中的Probit模块通过概率单位回归方法,分别计算各年龄段患者烧伤总面积和Ⅲ度面积LA50.(2)合并LA50相近的年龄段形成4个新的年龄段再分别计算烧伤总面积和Ⅲ度面积LA50及其95%置信区间(CI).(3)根据入院时间,将患
冻伤是指机体因低温侵袭所致的局部或全身性损伤[1].快速复温能够减轻局部冻伤所致的组织损害[2].官浩等[3]通过实验对比证明,37℃复温能够使细胞复苏,有利于冻伤后细胞结构、功能的恢复,对细胞损伤较轻.Rehman和Seguin[4]曾报道每日对冻伤肢体进行温水浸浴,能够促进冻伤肢体恢复正常.
大剂量辐射可引起局部急性放射综合征(LARS),该征又被称为“放射性皮炎”或“放射性烧伤”。LARS损伤多限于皮肤,也可波及肌肉和骨骼。本研究旨在总结LARS的影像学特点,以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对LARS的诊断价值。作者对皮肤和深部组织放射损伤的患者行MRI检查,并比较其临床表现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
患者男,72岁,因双下肢截瘫1年,右股骨大转子处皮肤溃烂6个月后转入我院.在外院曾行清创缝合术,术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右股骨大转子处创面感染裂开,表面有较多脓液及坏死组织,溃疡面积约22 cm×15 cm,深达髋关节,创周红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09/L、红细胞计数3×1012/L、血小板计数120×109/L、Hb 80 g/L.肝功能:总蛋白60 g/L、白蛋白30 g/L
为促进军内外烧伤专业的发展及创面修复领域的合作交流,全军第九届烧伤专业委员会定于2013年7月25—30日在塞外煤都山西省大同市召开“2013年全军烧伤外科专业学术年会”。会议将邀请全国烧伤、创面修复及整形与修复重建等领域的专家做专题报告,为全体与会代表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医学科学交流平台。
目的了解近年来化学烧伤的发病及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整理笔者单位于1992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99例烧伤患者中化学烧伤患行的病例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发病时间、院前处理情况、致伤场所、致伤物、致伤部位、创面面积与深度、合并症、治疗情况和随访情况。对年龄分布和合并症发生率行χ2检验。结果6299例烧伤患者中,化学烧伤忠者605例占9.60%,相关统计结果如下。(1)患者男女
目的 全面了解我军官兵面临突发烧伤状况时应急处理常识的掌握程度并予以提高.方法 全军范围内抽样2200名军人,包含海军、陆军、空军3个兵种,参考美国、英国红十字会网站普通民众测试题及国内外文献资料烧伤急救处理常识测试题,以填写调查表的形式对他们掌握的程度进行考核.通过多媒体教学、急救专家现场演示等半年学习干预后,从上述2200名军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600名军人同前进行烧伤急救常识考核.比较学
弱激光疗法(low level laser therapy,LLLT)可通过促进或抑制细胞的增殖、增加或减少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等,达到促进组织修复、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等效果,因此也被称为光调节作用(photomodulation)。目前在国外已有相关实验研究并多方位应用于临床,本文就LLLT对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目的 观察微粒皮与Meek植皮法序贯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 总结2007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微粒皮和Meek植皮法序贯治疗4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与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微粒皮和小皮片植皮法治疗3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机及效果、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对数据行t检验或x2检验. 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
目的 对过去10年间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患儿行创面细菌学调查,拟为后续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2001-2010年笔者单位收治的835例烧伤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A组388例,2001年1月-2005年12月入院;B组447例,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患儿的烧伤总面积为10%~40% TBSA,浅Ⅱ~Ⅲ度.对2组患儿的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定以及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