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生物教学心理效应运用的认识误区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心理效应时,应当做到充分认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一个好的心理学效应只有被很好地辩证地实行,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否则,不但对教育没有益处,反而会对教育造成伤害。本文对在如今教学领域里几种流行的心理学效应被误读的情况进行了一一剖析。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立方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内容,它是在第一节学习了“平方根概念和性质”后,运用类比方法进而继续学习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及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的知识体系并不难,所以不防放手让学生去做,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突破重难点,为后续研究实数打下良好的铺垫,同时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分组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动力”的教学改革,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究意识,成为了众多生物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了“多元调动,自主探究”这一教学思维,采用理论结合案例的形式,详述了高中生物课堂中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以期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给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 自主探究 教学策略  一、以
本文通过分析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特点,指出了当前广播电视大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建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实践活动成为激励广播电视大学
本文从社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涵义、社区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电大构建职业技术教育“社区”平台的措施等方面,探讨了电大应紧密结合当前社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实际,把握时机
本文结合相关的教学案例来揭示高中生物教学联系生活的重要性。文中详细地从激发兴趣、开发思维、实施探究、培养能力等4个方面阐述了生物学知识如何与生活案例相联系,如何以
本文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概念进行界定与辩识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最后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
病例资料 患者,女,19岁,半年前无意中发现上腹部肿物,近1个月肿物触痛明显,于2005年6月23日入我院。体检:上腹部可触及一约4cm×4cm大小的半球状,固定的肿物,表面光滑,压痛阳性,肿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9月~2003年6月275例脑肿瘤的磁共振影像,包括男147例,
有效教学依赖于成功的教学设计,本文对生物学教学设计中的常见误区进行了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处理这些误区,会提高设计的水平,促进教学活动的可控性和有效性。
美国《大众科学》网站3月27日报道在今天的美国化学学会全国大会上,来自丹尼尔·诺切拉博士负责的麻省理工学院诺切拉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已用稳定且价格低廉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