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致病诺卡氏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来源 :水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z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6月,浙江萧山养殖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暴发一种类似细菌性的结节病,从患典型症状乌鳢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纯度一致的菌株W060622。形态结构观察显示,菌株W060622革兰氏阳性,好氧,具有弱抗酸性,茵体呈长或短杆状,或细长分枝状。常规生理生化试验表明,该菌株具有诺卡氏菌属(Nocardia)的基本特性。对其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鱼师]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
其他文献
以初始体重为(1.78±0.02)g的大黄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养殖桶规格:200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H
腹膜后肿瘤由于腹膜后间隙大,部位深,早期多无典型症状,且多为恶性,常易误诊或 延误诊断[1]。
CT强化扫描对垂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扫描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诊断的正确率.CT扫描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扫描效果,作出正确的诊断.垂体冠状扫描所需的冠状位是
收集了我院1986-01~1999-12收治的720例大肠癌患者,其中258例在术前和在求治过程中,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达35.8%,现就误诊原因报道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258例大肠癌患者,年龄2
将罗氏沼虾随机分成5组,每组三个平行,每个平行约1000尾(个体均重1g左右),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2%、0.4%大黄蒽
集中使用寡核苷酸、肽核酸和细胞凝素3类探针对来自东海和厦门海域的现场赤潮样品进行了检测,尝试鉴定识别自然水样中有害的赤潮原因种塔玛亚历山大藻,微小原甲藻和纤小裸甲藻,
结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肌组织结核在临床上少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