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利好,建筑工程也一度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化的深入也让建筑工程得以更多的发展需求,建筑工程管理也在积极转变方式,迎合当前新形势下的工程发展要求。本文就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加以概述,并就其应用及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及发展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日渐深入,市场竞争强度也在急速加剧,各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作为建筑工程而言,企业必须要在新形势下转变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当中破茧而出,才能够赢得市场青睐,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所以说,应用创新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的必然之举。
  一、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当前,整个社会的竞争已然异常激烈,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建筑市场环境更是残酷,这迫使其必须转变管理方式,必须革新建筑管理模式来应对当前的市场竞争,时刻保持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牢牢抓住市场的主动权。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向前,社会整体面貌也有了极大改观,整齐林立的建筑物让各大中城市都透出现代化的气息。在此形势下,建筑企业也须转变管理手段,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武装企业,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依托新型管理模式为跳板,着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同时尽可能规避工程项目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确保企业取得较为丰厚的效益。
  (二)为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是建立在企业现代化管理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建筑企业采用创新管理模式有助于推进企业发展。管理创新模式的出现可倒逼企业转变发展思路,着力营造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学习氛围和应用空间,让企业时刻葆有创新的动力,为企业管理理论的丰富提供详实的资料,管理创新模式和企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发展需要创新模式为其提供新的思路,创新模式也需要借助企业得以实现。创新模式可为企业带来全新的发展动力,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建筑企业通过采取创新模式落实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从而整合企业资源,保障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管理创新模式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继承和革新,势必会牵涉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管理质量,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之后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的展现各部门职能。
  二、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且客户对品质的要求很高,建筑质量事关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其本身质量安全就是展现企业实力的一个窗口,不容有失。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质量安全予以充分重视,以管理创新模式来弥补传统管理手段的不足和短缺,从而落实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
  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创新管理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施工企业唯有从观念上得以整体突破和上升,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才有实现的可能。上至企业领导层下至部门工作人员都要努力研习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理念,让学习创新理念在企业内部蔚然成风,让创新管理理念全面武装企业领导及员工思想,提升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具体来讲,企业管理者要做好施工成本、工期、质量以及安全等四项工程内容要求,依照工程的这四项内容来制定契合工程实际的施工管理方案。企业管理者要心系整体,放眼大局,正确处理好质量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不能因短期利益而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切实保障工程的质量,服务于企业长远规划发展。
  (二)管理体制的创新
  企业创新不能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细枝末节的除旧鼎新上,还应从体制层面对掣肘企业发展大计的部门进行创新。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来支撑,建筑企业首先要在用人结构上下功夫,坚持以创新的标准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逐渐改善企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低下的不利局面。从建筑是施工现场情况来看,大量农民工充塞着建筑市场,由于农民工自身知识技能素质低下以及安全意识淡薄,从用人成本角度考虑,可以吸纳一小部分农民工为企业的工程服务,但就其自身问题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加以改善和解决,并从管理方面加以约束,进而确保工程顺畅进行。另外,企业还应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质量标准要求,对建筑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和管理,杜绝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等问题发生,确保工程质量验收合格。
  (三)管理技术的创新
  市场经济当中的建筑行业时刻面临着激烈竞争考验,这对于建筑企业的技术要求也就不断提升。迫使建筑工程技术也要有所突破,不可在既有的技术力量上止步不前,必须要有所创新,以提高企业各方效益。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构建合理的现代化技术管理模式,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水平,满足市场的竞争需求。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建筑工程还会面对各种全新的考验和要求,企业必须立足发展需求,广泛吸纳各种技术型管理人才,倾力建设技术管理模式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表征,是其企业形象的重要构成,古往今来,成功的企业都是从无到有,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这句话也很好的反映在企业当中,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才能迸发蓬勃生机。创新企业问题要紧紧抓住两点:其一是牢牢把握企业价值观创新的总方向;其二是企业文化创新机制。现如今,信息技术异常发达,各种信息资源丰富,这就为企业文化创新素材的选取提供了多种可能,同时企业创新模式要注意内外协同向创新阶段的实时转换,基于企业实际上,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促使企业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的继续发展,建筑工程还会迸发更大的作用,地位还会愈加紧要,建筑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理顺发展思路,不断创新,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建筑行业也要逐渐走出传统,接受创新,利用创新模式来打造行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阳.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创新对策探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2.
  [2]袁伟彬.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江西建材,2015,03:89.
  [3]孟凡营.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5.9
其他文献
2009年以来,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分别预测2009年世界贸易总量将比上年下跌6.1%和9%。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的预测则更令人失望,预计全球贸易总量将会分别下降大约11%和13.2%,且发达国家将是这次全球贸易衰退的重灾区,今年的出口总量将下降10%左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将迎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衰退,为过去65年最大跌幅,也是自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世界贸易负增
化工厂供电系统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其常见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使供电系统能够保证化工厂进行稳定、可靠生产,是现阶段化工厂供电系统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月21日,都江堰玉堂镇熊猫谷景区,300多位演员在这里拍摄2015年拜年快闪短片。吐火、变脸、俏花旦、青城派武术等四川传统的文化表演后,近百只“大熊猫”接连上场,手舞足蹈跳起来,在一句“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声后,“熊猫”和川剧演员集体向大家问候新年快乐。据悉,该短片除了将在2015年CCTV网络春晚播出外,还将从初一到初七在CCTV1循環播出。图/CFP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生活中,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建筑工程。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建筑关乎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其质量有极高要求。依据现实案例,质量低劣的工程项目,不仅给人民财产安全带来损失,还给社会造成了极大不良影响。因此,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就必须严把质量关,保证达到可使用标准。笔者就当前建筑项目施工中对质量的管控工作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设意见,以期对我国项目建筑质量之理论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月12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
期刊
【摘要】本文从建筑装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建筑装饰施工中技术的主要内容,最后研究了建筑装饰施工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管理;施工步骤  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建筑装饰施工逐渐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焦点,并且,在建筑领域和建筑企业的重点施工中,建筑装饰施工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所以,对建筑装饰施工的还需要加强。本文的研究将建筑装饰施工作为切入点,希望能为同行业提高建筑装饰
2013年,青海省会计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工作力度,深化会计改革,全面推进会计工作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圆满
当前无线电技术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其自身应用的价值也得到了十分明显的展现,在无线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影响无线电通信的基本质量和
编辑同志: 我院接到某财政局报案,该单位会计吴某因对领导调整其工作岗位不满,将其负责保存的单位的会计账簿全部销毁,涉及金额上百万元,财政局要求检察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
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套联系与组织人民群众的方式,一方面通过政党自身组织直接联系与组织群众,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或整合与社会各阶层有着密切联系或体现利益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