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an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当前,自主性学习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全面走进语文课堂,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论,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导入情境,优化自主学习氛围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带入到文章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从而使学生情不自禁,自主学习。导入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我经常用的三种:
  1、朗读入境:学生读、教师读、单个读、齐读,形式多样,但最重要的还是教师那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朗诵。优质诠释课文基调的朗读可以营造符合课堂情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融入课文学习之中。
  2、导语入境:新教材强调人文精神,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要想一上课就让学生感受到诗意的氛围,导语极为重要。导语可以是多种形式:一个故事、一首短诗、一段抒情的文字,都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氛围。我在教鲁迅的《风筝》时,就设计了这样几句导语: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即使是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当年是否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
  3、多媒体技术入境: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声画配合的优势。恰当的运用能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如我在教苏轼的《水调歌头》,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播放王菲婉转柔媚的同名歌曲的同时,转换着一幅幅关于月色、天上、人间的画面。学生在两年之后谈起当时情境氛围时还记忆犹新。
  
  二、激发兴趣,挖掘自主学习的潜能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色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教”更好地服务于“学”为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如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可个体朗读、集体朗读、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可以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也可以以登台表演的形式进行,读完之后可以教师点评,也可以学生点评。又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从篇末入手、逆推导读,也可抓住一点、辐射全文,也可条分缕析、各个击破。有一位教师上《春》的公开课,就是从最后那三个比喻句入手,逆推导读,从而引出五幅图画的。我在上《〈论语〉十则》时,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浓烈,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十足,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课后我进行了小结,发现原因就在于我变换了教学方式,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提高,活跃自主学习思维
  
  能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问是否合理,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必须精心钻研教材,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心理的失衡、情感的波动、求知的欲望。因为提问过浅,学生无须动脑;过深,则学生无从动脑。只有巧问,才能引起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才能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等来“跳一跳,摘桃子”,主动求知。如教学《变色龙》时,学生抓住奥楚蔑洛夫的 “变”来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人物性格。此时,教师适时提问:奥楚蔑洛夫有没有“不变”的地方?从不变来分析人物形象。这样的设问,可活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在思考、讨论、顿悟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总之,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作者单位:425500湖南省江华县沱江中学)
其他文献
人们去完成一项事情,必须有一个潜在的动力。这个动力是什么呢?是兴趣的激发引导。这个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完成一件事的质量。那么,在实践的教学中,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中,采取如下几点做法:    一、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    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对什么发生兴趣,它是形成兴趣品质的前提。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也可能会对手工感兴趣,对玩游戏最容易感兴趣。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自身
期刊
面对21世纪的教育改革现状及社会对劳动力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每个政治课教师都在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效果?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想提高政治课课堂效果,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情感准备  学生一进课堂就腻烦,见老师进教室就反感,觉得上政治课没意思,无求知欲,这些都会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反之,见到老师就高兴,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结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合作学习”正是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体现。    一、“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和思考的学习空间    “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参与讨论交流的空间。例如我们在讲授函数一节时,可通过下面问题的讨论,
期刊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从事教育事业十二年,当班主任也有七年的经历,下面对班主任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们知道,班主任面对的是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学生,自己的思想行为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我们都知道,班主任除对学生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外,还应承担“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靠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
期刊
在一个班级里,总有几个说起来令人头痛的学生,他们有的学习落后,有的纪律松懈,有的作风懒散,有的不思进取等等。这些学生就是平常老师所说的后进生,这些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负面影响较大,对各种教育工作的开展极其不利。在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需要老师有宽大的胸怀、特别的耐心和无私的爱心,要善待后进生。下面就其谈谈笔者十余年的做法:    一、教师给“后进生”特殊的爱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植根于爱是处好
期刊
在中学这一阶段,部分学生正在由“听话”变成“不听话”,甚至“很不听话”,有很多方面都出现了问题,他们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头疼,我结合班主任的工作实际,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给问题学生留有缓冲余地    有些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论老师如何苦口婆心、磨破嘴皮,就是不改正。师生“矛盾”时时存在,任课教师与学生经常发生冲突,班主任难免忍无可忍,脾气大发。但是,中学生恰是
期刊
假如读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有学生兴致勃勃要求为同学们讲述律师林肯的故事,甚至要求说一说华盛顿和他的樱桃树,是满足他的愿望,还是很委婉地暗示他这篇演讲本来就很长,下次再说吧?显然后者是不明智的,因为那将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或是为了教学进度的需要而急于求成,甚至越俎代庖,可谓得不偿失。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不可速成。下面谈谈我的两点看法:
期刊
教了十多年的书,我深深体会到,教书的真正目标不应是兴趣,而是责任,要在责任当中找到兴趣,但不能用兴趣代替责任。  把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教得更好一些,是我的责任。同所有的老师一样,要把一堂课上好,首先要精心备好课,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其次,注意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就是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学生对你这个老师有了好感,学起你这门功课就会有兴趣。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既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缺乏生活体验,没有灵感。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其实,单调、平凡、琐碎、重复正是生活的原始形态。无论是谁,如果不是用心去读,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生活所感动,当然也找不到写作的灵感。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偏偏脱离生活,只注重所谓理想性的需要,忽视学生的现实环境;只重蹈空式的操作,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在不少同学的作文当中,我们看到的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