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在十堰市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与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基于十堰市的实际情况,分析生态农业在十堰市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并提出做好顶层设计和建立绿色产业体系、构建“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加强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构建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开展乡村旅游5个措施,以期推进精准扶贫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农业;精准扶贫;作用;措施;湖北十堰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219-02
  生态农业是以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和现代科学技术,协调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1]。
  十堰市地处秦巴山片区,辖4县1市1区,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全市共有贫困人口82.9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3.9%,分别较全国和湖北省高出25.4、19.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 226元,分别占全国和湖北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58.7%、58.9%。十堰市精准扶贫地区是国家、湖北省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扶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的任务艰巨。因此,十堰市精准扶贫要立足资源优势,把重塑产业结构和发展特色产业的生态农业作为基本战略和途径。
  1 生态农业在十堰市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1.1 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十堰市位于我国中西结合部,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年平均气温14~16 ℃,年日照时数1 655~1 958 h,无霜期224~255 d,年均降水量800 mm以上。兼备南北气候,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小气候多样,温、光、气、热、土等自然环境条件有利于有机物质形成。境内秦岭余脉、巴山余脉、武当山脉三大山系森林覆盖率达84%,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屏障。独特的生态区位,辽阔的山水,复杂的气候类型,形成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宝库,十堰市山区生物宝库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十堰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类型为山地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转换周期短、开发成本低的独特优势,有利于协调精准扶贫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1.2 有利于发展特色产业
  十堰市地处鄂西北山区,属于典型的内陆山区,素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地占土地面积的53%,耕地只占9%,山区生物资源富集,生态农业得天独厚。作为中国茶叶的主要发源地,十堰市房县至今仍保存有上千年的古茶树;作为我国著名的“天然药库”,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70%中药材源自秦巴武当山区;十堰市是马头山羊、丹江鮊鱼的原产地,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十堰市特殊的生态区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传统农业种植习惯使其特色农产品营养丰富、质量上乘、安全可靠。精准扶贫应开发利用这一生物宝库,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
  1.3 有利于重塑产业结构
  目前,十堰市以茶叶、柑橘、食用菌、中药材、核桃、魔芋、畜牧养殖、蔬菜(含山野菜)等特色生态农業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基地面积逾29.33万hm2,成为全省四大茶叶主产区之一、我国北缘地带最大的柑桔基地。其中,竹溪县为全省茶叶面积第一县,竹山县为全省茶叶十大名县,丹江口市为全省水果和水产大县,郧县为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房县为全省山羊大县和食用菌基地,核桃、中药材种植面积位居全省前列,郧西县曾为全国黄姜大县。精准扶贫中利用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系列化开发的特色生态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精准扶贫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农业措施
  2.1 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绿色产业体系
  产业的准确选择是精准脱贫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在十堰市初步形成的以茶叶、柑桔、食用菌、中药材、核桃、魔芋、畜牧养殖、蔬菜(含山野菜)等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根据各贫困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错位发展,做好生态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扶贫新思路[2]。
  2.2 构建“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
  利益联结机制的有效建立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环节。目前,根据十堰市精准扶贫实际,依托贫困乡村资源优势,扶持重点、特色产业,构建“龙头企业 合作社 贫困农户”的扶贫发展新模式,开展有组织、有分工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特色产业链,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3]。
  2.3 加强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在十堰市山区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扶贫发展中,可以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突出特色、规模经营、企业集群、产业集聚,把贫困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与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心建设、山区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建设和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十堰市山区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扶贫的发展[4]。
  2.4 构建休闲农业观光园区
  对于十堰市贫困乡村来讲,境内生态环境极佳,具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渔业奠定了基础。“游武当名山,观库区风光,尝汉江鲜鱼”是十堰一道靓丽的风景。依托武当和丹江口文化,挖掘地域特色,构建展示生态农业技术、特色农产品、武当农耕文化等集农、文、旅于一体的武当、丹江口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带动农户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形成湖北省及十堰市毗邻地区有影响农业品牌文化的展示平台。
  2.5 开展乡村旅游
  采取“一个旅游点致富一个村”“一个旅游区带富一个乡”模式,建成一批配套完善、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精品旅游乡村,在十堰市贫困乡村中开展旅游扶贫示范区、旅游扶贫示范村和民宿旅游达标户等建设,引导、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联合党支部和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户成立农家乐旅游合作社,以“支部 合作社”的模式打造十堰市贫困乡村特色旅游产品。同时,围绕增收脱贫,着力提升产业融合和利益共享,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的十堰市贫困乡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和支持由社会资本来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着力推动十堰市贫困乡村精准脱贫的发展[5]。
  3 参考文献
  [1] 胡丽,岳敬芹.发展生态农业 实现精准扶贫:以云南山区精准扶贫工作现状为例[J].吉林农业,2017(7):43-44.
  [2] 欧阳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贫困区农民脱贫增收走出多赢之路[J].科技促进发展,2017,13(6):472-477.
  [3] 胡达理,欧阳义,周旭辉.发展生态农业 实现精准扶贫[J].湖南农业,2016(11):36.
  [4] 翁伯琦.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进科技精准扶贫[J].农家科技:城乡统筹,2016(9):28-29.
  [5] 胡美林,李宁.秦巴山区产业扶贫开发研究:以河南省卢氏县为例[J].经济论坛,2017(6):57-63.
其他文献
摘要 结合生物技术引论与实验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了实验内容优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实验内容优化方案,并阐述了实验内容优化的可行性,以期为生物技术引论与实验课程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物技术引论与实验;内容优化;必要性;方案;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2-0281-01  目前,生物技术引论与实验课程中“基因工程”和“原核表达”2个部
摘要 为探明杜鹃花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采用盆栽杜鹃花试验,将种植5个月后的杜鹃花植株进行焚烧处理制成灰分,将种植杜鹃花前后的土壤制成样品,参照GB/T 17138—1997、GB/T 22105—2008、GB/T 17141—1997分别测定土壤和植株灰分中重金属Zn、As、Pb和Cd的含量。结果表明,杜鹃花能够吸收土壤中的Zn、Pb、Cd和As,尤其是对Zn和Pb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说
摘要 绿色水稻产业是推动吉安市青原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一项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青原区发展绿色水稻产业的优势,分析了存在的問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当地发展绿色水稻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水稻;发展优势;问题;对策;江西吉安;青原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056-02
摘要 由于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使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日益迫切,但水稻机插水平低下限制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的发展。水稻育秧、机插机械及配套技术在农民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影响种植效益,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完善机插技术宣传及培训体系,引进适宜安徽省实际现状的水稻机插机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机械及配套技术本土化适应性改进,是目前提升水稻机械化种植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
摘要 为了能够有效地克服深松作业中单独位控制时发动机负荷不稳定和单独力控制时耕深不均匀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耕深偏差率和牵引阻力偏差率之比的力位综合控制策略,不仅可以保证耕深的均匀性,而且还能兼顾发动机负荷的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提出的这种力位综合控制策略,以期为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的力位综合控制提供参考,进而提高深松作业效果和作业质量。  关键词 悬挂式深松机;偏差率;耕深;力位综合控
摘要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多、范围广,是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衡水市农村食品安全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保障农村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对策;河北衡水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229-01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宜昌市夷陵区、宜都市、秭归县、枝江市、兴山县、长阳县的224个柑橘鲜果样品进行29种农药残留情况定量检测和分析。经检测,224个柑橘鲜果样品的29种农药残留检出率为22.3%,其中禁用农药检出率为3.1%,全部为滴滴涕;限用农药检出率为17.4%;允许使用农药检出率为1.3%。所检测的29种农药检出残留量非常低,农残含量均处于国家标准GB 2763—2016安全范围以内,22
摘要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强林业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昭通市适宜区域开展厚朴林下种植金佛山方竹,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弥补种植厚朴需20年以上才产生经济效益的“短板”。本文从厚朴林地与金佛山方竹分蔸苗的选择、开挖种植穴、栽种、栽后管理、培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厚朴林下金佛山方竹分蔸移栽复合种植技术,以期为发展厚朴林下经济提
摘要 柠檬多糖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可从柠檬皮渣中提取。本文简述了柠檬多糖类物质膳食纤维、果胶、黄酮的研究现状及功效,并展望了柠檬多糖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柠檬皮以及柠檬多糖的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柠檬多糖;膳食纤维;果胶;类黄酮  中图分类号 TS2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239-01  Abstract Lemon polysacchari
摘要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主要从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2个方面对2017年7月19—20日铜仁市中部地区出现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移的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配合中低空切变及低空急流,地面冷空气触发抬升作用是造成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中低层较大的比湿以及水汽通量辐合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加之强烈的上升运动,使辐合区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