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S rRNA基因及16S~23S rRNA基因间区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long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临床上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抗菌药物的不正规使用导致细菌培养阳性率进一步降低[J].因此,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随着新型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的增多而越来越明显,亟需一种能快速准确鉴定出微生物种类的新技术以便及时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控制临床感染疾病的进展.文章综述了16S rRNA及16S~23S rRNA基因间区快速鉴定微生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解决方案等.原核生物的rRNA有3类:5S rRNA、16S rRNA和23S rRNA,其编码基因(rDNA)长度依次为120、1 540及3 300个核苷酸.它们位于同一操纵子序列中,但被一些间隔区域所分开,从5’~3’端依次是:16S、间隔区、tRNA、间隔区、23S、间隔区和5SrRNA[2],一个操纵子进行转录后处理成为成熟的16S、23S和5S rRNA.rRNA结构既具保守性又具高变性,保守性反映生物物种的亲缘关系,高变性则揭示生物物种的特征核酸序列,是属种鉴定的分子基础[J].因此,可以利用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扩增细菌的相应靶序列,再利用可变区的差异鉴别菌种.其中以16S rRNA基因及16S~23S rRNA基因间区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最为成熟及广泛.
其他文献
蛋白质芯片是指将蛋白质或多肽等固定于支持介质表面,用于样品成分和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亦称蛋白质微阵列.该技术最早是作为基因芯片功能的补充,用于生物功能基因组学
以往脑干损伤诊断多仅凭病史和神经体系统格检查,缺乏客观的辅助检查。利用影像学和电生理学技术可从形态学、组织代谢和神经功能等多方面对脑干损伤进行客观的诊断和预后分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高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实施亚低温治疗与护理的11例结核性脑膜炎高热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24例常规降温治疗与护理的结核性脑膜炎高热患者为对照组,以两组患者24 h内体温反弹率、3 d内体温恢复率、降温无效率、治疗后的颅内压死亡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组降温效果好,体温反弹率低(P<0.05),治疗后的颅内压死亡率有显著性差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辅助下小左心室瓣膜病人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 比较13例小左心室瓣膜病患者应用ECMO辅助前后的左心室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ECMO辅助后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应ECMO辅助下救治小左心室的瓣膜病人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
慢性脑低灌注时,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是血管性痴呆、Alzheimer病和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的病理学过程。目前对慢性脑低灌注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手段极其有限。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从性及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干预组)和B组(对照组),分别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性治疗护理,比较两组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复发率.结果 A组患者依从性高于B组,且A组患者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康复,减少复发。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机体中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两大调节系统。脑损伤后由于存在应激反应,以及脑组织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可引起下丘脑和垂体的直接和间接损伤,导致垂体
对于朝鲜族学校来说,生源日益萎缩、留守学生众多等问题越来越明显,制约着学校进一步发展.通过多年的教育与管理实践发现,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是解决学校发展问题的关键.着眼
文章探讨了卒中防治中的血压调控问题,包括卒中一级、二级预防以及卒中急性期血压的调控,升压治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血压调控,抗凝治疗与血压调控,血压节律、变异性与卒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