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应体现人性关怀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75316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光剑,1965年出生,长期从事金融保险高级管理工作,先后供职于人民银行新疆自治区分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山西分公司,现任太平洋人寿山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山东省保险学会会长。
  
  由《中国经济周刊》和新浪网联合推出的2007全国两会“我最关心”调查活动显示,关于金融服务一项中,“投保容易理赔难”、“保险条款像‘天书’”、“保险产品亟待创新”等问题依然是民生关注的焦点,占到了调查投票比例的35.26%。作为从事保险行业20多年的一名老保险人,我愿意从对行业现状的理解谈一点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体会。
  保险产品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而是一纸合同,一份契约,保户买的是一份承诺。保险行业是特殊的金融行业,保险服务也是一项要求非常高的服务,解决这些问题,对保险公司自身更为专业、更为周至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社会大众对保险业也有一个再认识,再学习,再了解的过程。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十条”,要求把保險教育列入中小学课本,以及保险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的“三进入”要求,就是通过对保险知识的进一步普及,让大众对保险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从投保前就来认识投保后理赔方面可能发生的情况。也就是说,让大家真正认识保险、了解保险是从根本上避免发生“投保容易理赔难”的问题。
  经常听人说,“我想买保险,但是保险条款看起来像‘天书’,根本看不懂,下不了买的决心”。
  其实这是市场对保险条款“通俗化”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这是需要各家保险公司集体积极努力、认真思考、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但在保险条款通俗化的过程当中,还要把握好一个质和量的关系,把握好一个度的关系。因为保险毕竟是一个专业特征很强,专业成分很重的行业,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通俗化,还要严肃化和规范化,都要进行认真的思考。我个人以为,保险条款的通俗化过程,其实应该是一个“保险生活化,生活保险化”双向推进的过程。一方面,要求各家保险主体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力求让保险产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需求,使保险条款在保留保险法律合同基本要义,简洁、清楚、明了的基础上,还要保持其特有系统性、规范性和专业性,从而让大众能够看得懂保险、认得清保险,深刻地去理解保险,充分地去享有保险。
  保险创新是大家最关心的。比如,不止一次在做现场咨询会的时候,就有群众问过我:现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保险是“保死多、保残少、保病少”啊,还有强调术后赔付和治疗方案,救急、救命太难啊。
  这其实是向保险产品的创新提出了一个更具人性关怀的要求。不断地满足更高更新的民众需求,是保险业发展的根本基础。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现实环境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国人诚信道德与医疗机构的诚信道德不够理想的大背景。骗保、诈保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基层医院出具假诊断、假证明、涂改病历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人保险,全家安全”等恶意索赔的念头还在不小的范围内存在。保险的冒名顶替、“小病大养”等,导致赔付率居高不下。这也是迫使保险公司在医疗保险方面采取审慎态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有一些汉字,例如醣、朊和甾,在学术上有特定的含义,简易明了,曾经使用,目前被禁用了,但在《新华字典》上仍保留。建议恢复使用这些学术术语中特有的汉字。推而广之,一些特有的汉字在学术术语中应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醣,朊,甾  中图分类号:N04;H1;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0)03-0032-02    《海峡两岸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名词》已经出版了,在与台湾
本刊讯 2010年10月30—31日,首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科技馆隆重召开。会议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南京大学主办,由《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翻译协会、中国辞书协会提供指导。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刘青副主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成教授、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张柏然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玉珏教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新成立的一种和农村经济建设相关的金融机构。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空前的繁荣,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科技名词的审定和规范化工作更为重要和迫切。针对科技名词审定中遇到的问题、定名原则的贯彻以及名词释义问题的具体实例进行了探
罗建法,生于70年代,毕业于武汉大学,就职于美的、万和等知名家电企业,涉足市场销售,推广策划,战略研究等领域;现为万和集团总裁助理,致力于中国商业精神与公司治理的研究。罗建法是商业普世主义的首倡者与推行者,曾提出企业势能法则,在企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印证。    20年前,知名社会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预言:“不再有大规模生产。不再有大众消费。不再有大众娱乐。”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到每个人的生产、创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即将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首先,我要对全体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由衷的敬佩,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出对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责任、重视和投入。我们这次会议是一个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盛会,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领域。这些学科领域中间存在一条紧密联系的纽带,这条纽带就是名词审定工作。这项工作是一个以自觉奉献为特点,以内在需求为动力,以学术交流为
从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及语符互文性的角度,探讨物理学术语plasma的现有译文,指出术语定名应侧重传达原术语的所指,而能指的转换则必须考虑术语的派生能力和在译文中的可接受度,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