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是一副真正的文化面具等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87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在海外社交媒体发生的“表情包大战”,让人感叹表情包的作用,已经强大到可以用来“骂人”了。“骂人”其实是“表情包”的基本功能之一,这次“表情包大战”的看点在于,它升华了表情包,让其成为不同观点、不同思想的承载工具。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大胆想象一下,未来人类真有可能实现返祖,弃用文字而改用图像来交流。
  喜欢在文字中插入一两个表情符号,会被认为是具有亲和力、擅长释放友好信息的人,但表情符号只是网络社交中最简单的应用,图像与文字搭配的表情包才是宣泄情感的上佳载体。在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重合度越来越高的时候,“请注意你的言辞”,被更多用来警告冒犯者,同时也被许多网络用户用来自我提醒。但没有人说,“请注意你的表情包”。
  表情包既明确又含糊,既犀利又暧昧,它撷取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善恶美丑、喜怒哀乐的认知与了解,并将其具体到大众熟知的人物表情、影视截图或者自创的卡通表情上,当网友不便用言语来直接表达情感或观点时,就动用这些表情包,进行最直接也最安全的交流。
  表情包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它杜绝了“白纸黑字”的法律风险,把全部解释权牢牢抓在使用者自己手里。社交媒体空前发达的这几年,常有人因为微博言论而成被告,目前尚无因表情包使用不当而招来麻烦的。
  几年前,大人们还对一些孩子自己创造火星文交流大惊小怪,现在则全面沦陷到表情包里,每天通过手机和网络发送出去的表情包不计其数,表情包也在尽心尽力帮助使用者勾勒他们的形象。
  在全民使用表情包的氛围里,明星们也纷纷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来为自己或作品做宣传——《芈月传》首发孙俪、刘涛表情包,《中国好歌曲》也放出范晓萱“魔性表情”——仅从这个层面也能看得出来,表情包在网络传播层面上,已经成了主流应用。而最受欢迎的表情包,则来自并无太多代表作的黄子韬。小S、金星这种表情丰富、走犀利路线的艺人,也常被用来制作成表情包。
  作为一种民间语言,表情包体现出其强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在那一个个像素不高、制作粗糙的表情背后,蕴藏着丰沛的情感,也传递着使用者在现实中做不到的真实、洒脱。表情包是复杂社会和生活的一副面具,戴上它,每个人仿佛都找到了自我与童年,可以在热烈与喧嚣的环境里,高声喊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迷恋于自己的声音被听到的状态。
  在精英文化看来,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一样,都不适合在正式场合使用。这也是为什么表情包如此之火,却难以被传统媒体更广泛地关注。网络流行语当中会有一些词汇走出网络,成为拥有生命力的时代新词,甚至会通过官方渠道,进入词典。但表情包的寓意与用途,比网络流行语要复杂得多,且更迭速度很快,它建立了另外一种主流。由表情包构建的神秘语言体系,在很长时间内,将会是网民掌握话语权利的一种方式。
  (摘自韩浩月网易博客)
  怎样让粉丝经济变成“下饭菜”
  最近和几个做互联网产品的朋友闲聊,他们总是感慨,人人都说粉丝经济好,但当下这些“80后”到“00后”的口味一个比一个怪。他们把卖萌、弹幕、二次元之类的流行元素都运用到了自己的产品上,可就是没粘住几个粉。想要吃口“粉丝”,不容易啊!
  我不是一个开方子的医生,不过还是和他们分享了一则新闻。在岁末年初这当口,有一出粤剧在广东、上海等地巡演,结果场场爆满,哪怕是在上海世博园那个三山五岳的人汇聚、没什么广东话根基的地方,也是如此,而且最奇特的是,台下数以千计的票友大多都是“80后”“90后”……
  在传统曲艺普遍有点儿“黄花菜”的时候,这出名叫《决战天策府》的新编粤剧为何能火?原因就在于它成功地挖掘出了粉丝经济的大蓝海,将它变成了把票房撑得满满的“下饭菜”。这些"80后”“90后”票友为何而来呢?可能最初吸引他们的因素恰恰在于,这出戏是改编自他们比较喜欢的某款网络游戏的剧情,而在进入剧场后,发现在广东粤剧院的精心编排下,粤剧这个在香港影视剧里都是老头儿老太喜好的玩意儿,突然就变成了一个有着殿堂级艺术水准的、有故事情节加精美唱词的超级COSPLAY。
  至少,我在上海游戏圈里的不少朋友,就是如此和我描述他们的观剧甚至追剧感受的。
  这或许就是粉丝经济的正确开挖姿势了。以一个核心元素作为突破口,在不用改变自己原有底色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产品推销给潜在的目标受众群体。或者,从我一贯的互联网用语中,用一个看着更为嚣张的词汇来形容更贴切——跨界打劫。
  在我看来,更为经典的跨界打劫案例是在药业上,比如提到云南白药,大家都知道它是干吗用的,用处很大但用得不多。后来它跨了个界,到日化领域做起了牙膏,然后人们很自然地就脑补了下它家的牙膏除了“保洁”功能外,肯定也有生肌止血的功效,甭管是否真有此效,但很多人就是按照这个脑子自动生成的方子去抓的牙膏。另外一个例子就离我所在的城市株洲很近了,做妇科千金片许多年的千金药业,这几年不也进军日化领域做了款卫生巾。许多知道妇科千金片有消炎功能的人,自动脑补一些功能在新品上,也就不奇怪了。
  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口碑和品牌的传承,其实还有深度挖掘粉丝经济的意味,让一些过去偏小众、偏中老龄化的名品,在另一个领域“老树开新花”。至于互联网产品中,这种跨界打劫粉丝经济的套路就更常见了,比如手环,充其量不过就是有联网和App功能的计步器,可恰恰就是这么一变,一通过App进行朋友圈步数比拼,过去只是中老年人中很少一部分人才使用的计步器,就成了每个年轻人标配的时尚玩意儿……
  让粉丝经济变成“下饭菜”,其实并不是用新奇特来“烹调”,有时候只是看我们如何让老概念“回回锅”,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而不再直接一报菜名就被婉拒了。
  (摘自张书乐新浪博客)
  中国为什么留不住消费者的心
  又一年的春节,组团“买买买”的中国游客如期而至。不少国家专门采取对策,招徕中国消费者,例如日本店家发“压岁钱”给大陆游客,法国则宣布要给大陆旅游团签证24小时出签的便利。中国消费者的配合度也是相当高,春节期间又有几百万游客在海外购物,撒下大把银子。   如今,中国人已经成为全球旅游零售领域最大的消费群体,支撑了全球商品市场的半壁江山。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的数据,中国人在英国每年消费3亿英镑f约合27.8亿元人民币),在伦敦的希斯罗机场,中国游客约占全部游客的1%,却创造了25%的免税收益;巴宝莉在伦敦哈克尼地区开设的奥特莱斯,在非周末的日子,约有四分之三是中国游客。根据德国市场调查机构GFK最新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人海外购物支出为22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万亿),境外人均花费5830元,同比增长16.3%。这一人均消费额相当于每个出行者在境外买了一个LV手包,而今年的数据,势必更为走高。
  然而,1.5万亿的境外消费额对中国而言却另有一番意味。2008年中国经济刺激总量不过4万亿元,而去年一年的海外购物消费就比当年经济刺激总量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可这1.5万亿不是贡献给国内经济,而是全部流向海外,这显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利。国人越来越严重的海外购物倾向,让“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成了老百姓“内需带动外需”的实际行动。国内经济下行,老百姓还一个劲儿往外花钱。让老百姓愿意把钱花在国内,怎么就这么难呢?
  在国内购物,说起来总是会面临这三个问题:商品税费过高,质量不过关,购物体验差。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曾发布报告称,如今仅两成国人愿意在国内购买奢侈品,而导致中高端消费“外热内冷”的最主要原因是价差。我国较高的税率是产生价差的重要原因,这造成了商品的标价与实际价格的巨大差距,一般顾客实在消费不起,于是就只能转到税率更低的境外地区了。
  再者,对于消费者而言,购物环境实在难令人满意。看看如今国内大城市的购物中心,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处在闹市区,周遭环境被废气、雾霾、噪声包裹着,远远谈不上宜人。这种购物体验与巴黎、纽约、东京等国外的购物圣地相比差距明显。纯粹去购物中心购物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大家无非是到实体店,悄悄用相机拍照,然后在网上按图索骥。再看看海外消费者呢,从他们发朋友圈的照片足以判断,他们所去的购物圣地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众所周知,消费依赖收入的支持,而在过去十年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当然,老百姓的收入并不是没有增加,但增长速度却落后于GDP的增长,于是出现消费的疲软。国内的大部分消费者仍然会选择境外消费或者上网海淘,因为确实比去实体店消费便宜许多。
  有人说,便捷的网购能改变境外消费的趋势,实现消费回流。果真如此吗?据统计,去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33%。在中国消费疲惫不振之时,规模愈加庞大的网购消费依然坚挺,似乎是一个利好消息。然而,国内网购市场却长期被假货所侵蚀。去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了一项令人吃惊的数据——我国网购的正品率只有58.7%。消费者的投诉也在急剧增加。在目前假货横行的环境下,希望中国消费者在国内安心购物本身就很牵强。说穿了,网购只是人们的权宜之计和无奈之举。如果能在实体店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谁也不愿意天天网购。所谓的网购,其实是消费者用牺牲购物体验和质量的代价换来了便宜的商品价格。
  看来,让购物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而不是折磨——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已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
  (摘自孙骁骥网易博客)
  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其他文献
我嗅着故人踏雪的声音归来    在起点遇到的  在中途擦肩的  还有谁会在终点邂逅  是什么催促午夜让星星醒来  黎明牵挂着鸟儿  就像我的不安  雾霾翻滚 生和死在争夺什么  星子散去 女人在熟睡中  婴儿的啼哭不仅是饥饿  就像母亲以病痛的方式召唤儿女  三只苹果 有两只是红的  一只还没有熟透 走了一程  不知不觉也红了  离开树的果子  在奔波的命运中很好看  异乡的夜晚  一个人的叹息和
1  我怎么也没想到,她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这么说的:“如果有男人对你好,你心里也有他……”她停顿了那么一下,“那就,和他好上。”  我正在给她篦头,我在她身后跪着,她满头的银丝都被我拢在左手的手心里,越过她的耳朵,在她的脑后束成一股。篦子在我的右手里,此刻停在她的头顶,就那么悬着。我看不见她的脸,不知道她是什么表情。我只注视着她的两只耳朵,那是两只苍白的,死气沉沉的,干瘪的耳朵,但毕竟是两只
【引子】  据说有一位著名的作家来到一个地方,到一家旅馆投宿,别人告诉他此地蚊虫猖獗。他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正好一只蚊子飞了过来。这位作家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然如此,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服务员听后不禁哈哈大笑。结果那一夜作家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房间号码,特地进房做好了灭蚊防蚊工作。  【训练主题】  上面说的这位作家凭借幽默的语
最近公开了这么一张黑白照片:在“二战”时期的德国海边,一排士兵肃然向正在下潜的潜水艇敬礼,唯有一个士兵拒绝抬起自己的手,理由很简单——我为什么要向一台即将前去杀戮的冰冷机器表达我的敬意?  生活就像是驾驶马车,如果说那些向纳粹无条件尽忠的德国士兵是在车上昏昏欲睡、任马拉行的乘客,那么那名精神独立的士兵才是始终按照自己的意愿清醒地驾驭马车的车夫。  南美的土著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惯:走一段,停一停,叫
1  秋雨把西陵峡江面砸出一层花白麻坑,江色就变得浅起来,暗流在浅白皮壳之下涌动并且对撞,不时生出许多蜿蜒流线型,像巨大的绿蟒在水上缠绕游走。旋涡打着转儿,此刻是银灰色,比江面显得要白。船头和船尾航行灯闪烁的轮船走过,它身后又会游弋出一条鲜活的巨蟒,在波纹细浪里翻滚,绿色鳞甲幽光烁烁……远处山头之间起了很浓很重的湿雾,灰黑铁塔跟电线都悬在灰白虚空当中了。草木的黄绿深翠不堪暮色轻轻一沉,顿时便失了颜
好风凭借力,改革开新篇。  这一天,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镇改市朱红大字的铭牌——龙港市,竖立在这个从前的海边渔村上。  庆祝的声浪余响在耳,原来的主管苍南县某某单位的字样还在一些名片上存留,而新格局展现的新气象、新面貌,显示出新生城市的活力与生气。有诗人说,这是中国的“城市婴儿”。是的,作为一个城市,它刚自襁褓现身,作为一个有着三十年奋斗的乡镇,它经历了中国农村乡镇现代化阵痛的艰辛与收获。 
题目  余香,是赠人玫瑰后得到的快乐;余香,是阅读诗文后得到的启迪;余香,是欣赏自然后得到的感悟;余香,是经过挫折后得到的收获……  请以“余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导  对于话题作文,同学们并不陌生。尽管近几年高考作文大都以材料作文为主,但话题作文的写作我们也不能忽视。  要想写好这个作
一  从没想过有那么一天,李文聪会成为我故事里的男一号。  那是一个令人心动的真实故事写作大赛——合作媒体、评委阵容以及让人过目不忘的奖金,简单说吧,是名利双收的事。  我原本在写一个架空历史的复仇小说,太子已经集结军队,即将杀入敌营了,买账的读者依然不多。一灰心,索性停更。最近一年过得无所适从。网络作家远没有我想的那么乐观,月收入过万的终究只是凤毛麟角。更多时候,我只能像蝼蚁一样,在那张庞大的网
小时做错了事,大人总会恨恨地骂一句:“没脑子,这样的事也能做错。”看来,有脑子是件好事。可是,怎样有脑子,我满怀疑惑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渠道给我解疑释惑,然后又接着犯新的错误,被家长揪着耳朵骂。只能小声嘀咕:“啥是有脑子?”  小学位于村庄最南部,两排长长的石墙红瓦屋,中间以过道分成东西两部分,后面则是一个操场,说是操场,不过是在上面撒了点儿沙子和炉渣。我们做广播操时,常常故意弄出很大的动作,尘土卷在
一  清晨伸出两手,迅速拉开了蓝色的天幕。  苍白的月亮已退到了西边的天际,东方红光满天的曙色不经意间照到被夜来的露水润湿的红土地上,原野仿佛醒了过来。  一牛,一犁,一人,在浸了油似的田畴间,耕着,犁着,走着。  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地翻开,跳跃着贼亮贼亮的光泽;紫褐色的犁沟中,三五只喜鹊跳跃着抢啄被犁开的蚯蚓、土蚕……  牛,是弓着背的;犁,是弓着背的;父亲也是弓着背的。淡淡的清清的雾气,伴着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