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元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wug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然而,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为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这意味着我们的数学课堂要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经验、充满活力,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通过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数学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数学学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以至于对数学缺乏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情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让他们感到数学学习亲切活泼,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之中。
  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引入了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游戏。当我拿出红、黄、绿球时,学生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并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中,学生没有了以往数学课上的指令性活动,而是在他们喜欢的“摸球”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大胆尝试,积极探究,知道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及不确定性。
  可见,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激发了他们“乐学”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经历过程,体验成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过程的教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充分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方法的迁移再加上集体的智慧,得出新的结论,从而感受到数学发现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我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先设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复习题,让学生说出笔算方法,然后让他们进行算法的迁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尝试进行笔算。通过组员之间激烈的讨论和反复的交流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探究出算法,正确进行笔算,真正经历了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举一反三,享受成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与生活是息息相通的。实践证明,数学知识只有扎根于生活实践的沃土中,才会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学好数学,同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数学知识真有用,从而愿意学好数学。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我设计了各种巩固练习,比如:算一算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的周长,给镜子配镜框,算一算镜框的长,给一块地围篱笆,求篱笆的长,算一算学校操场的周长等等,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全身心投入,当他们成功地战胜了问题时,更是欢呼雀跃,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有成就感。
  四、积极评价,增强信心
  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它可以使人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得到发展。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历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现象。面对学生的挫折和失败,教师要注意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如:学生回答错了仍要表扬:“你能积极举手发言,老师已经很高兴了,你再想一想,好吗?” “我觉得×××说得很好,如果……,那就更加好了。” ……使学生懂得:成功与失败都是人生成长道路上必须经历的,要用乐观的态度,豁达的胸怀去对待,享受那份由失败到成功的快感。
  总之,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自主平等地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形成乐观向上的人格,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课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生物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
心理学家认为:学会保持最佳心境,就能自由自在地畅游与社会和生活的海洋中。我认为,如果学生能够保持最佳心境,就能在学习中畅游。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愉快的,这是能够学好知识的重要条件。心境愉快和思维紧张是辨证的统一体,二者如果进行最佳组合,学生必将取得高效的学习结果。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
期刊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是一个现代数学教师常常研究的课题。特别是新形式下、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数学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让数学课充满生机,提高效率。现代的数学教学有一些很突出的问题,部分教师思想上还有误区,那就是没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错误的认为素质教育就
期刊
目的  1.本研究观察成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大鼠后扣带回突触体相关蛋白25的表达水平。  2.研究左甲状腺素钠(L-T4)与多奈哌齐(DON)联合治疗对突触体相关蛋白25(Synapto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此外,还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学习效率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因此,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既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  一、创设活动,感
期刊
摘要: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在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关键字:中学数学;情感教育;学习效率    情感是教育的前提,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必需的,也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进行中学数学
摘要:谈到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物理化学等有实验现象的学科,实际上其他学科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比如初中数学。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分析方法    观察分析能力是指学生自主的、有目的地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是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数学教学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给学生创造环境,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