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理论的两条界限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SHE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黑格尔为主要完成者的近代法哲学本质上是法的形而上学。马克思的法哲学本质上是法哲学批判或法的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同时划清了两条界限 ,即一方面划清了与近代法哲学之间的原则界限 ,另一方面也划清了与各种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的原则界限 ,从而对现代法权保持了一种否定与肯定、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的辩证立场。正确把握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理论中的两条界限 ,认清现代法权的本质并对其采取辩证态度 ,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Modern jurisprudence with Hegel as the main finisher is essentially metaphysics of law. Marx’s legal philosophy is essentially the critique of legal philosophy or the metaphysical critique of law. Marx’s critical theory of legal philosophy at the same time draws the two boundaries, that is, on the one hand, it clarifies the principle boundary with modern legal philosophy,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defines the principle boundary with various utopian socialism It has maintained a dialectical position of denying and affirming and combining criticism and constructiveness with respect to modern legal rights. Correctly grasping the two boundaries in the critical theory of Marxist legal philosophy, recognizing the nature of the modern legal right and adopting a dialectical attitude toward it are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ongoing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其他文献
期刊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栋梁,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大学语文作为高等学校重要的一门课
经过五个五年普法规划、二十多年的努力,普法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一步步走向法治社会,普法教育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在新的形势、新的条件下,在局部领域特别是青少年法制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考察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可以发现一个新的现象: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并不是基于对法律的无知,而是法律没有发挥应有的引导性、禁止性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是野外地学数据、现象的观测、监测,试验新技术的科技条件平台.截至目前,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建设的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已有19家.
期刊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和主体性重建已成为当前学术界颇为瞩目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语境和多元文化批判的视野 ,对具有现代性的中国哲学学科范式的建构进行了深
Focusing on the b-value as the research target and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at the b-value is determined by stress state and medium properties,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value in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现代新儒家中 ,梁漱溟是一个很奇特的人物。一方面 ,与现代大多数学院化的新儒家不同 ,梁漱溟是一位知行合一、毕生力行实践其学说的思想家 ;另一方面 ,他的思想数经变化 ,
在K-拟可加模糊测度空间上,针对给出的K-拟可加模糊数值积分,将这种积分整体看成可测空间上取值于模糊数值的集函数,进而研究这种K-拟可加模糊积分的伪上(下)自连续、伪一致
期刊